半岛聚焦丨又见危险玩具!这种“笔枪”在校园流行,危险改造岂可擦边“创意手工”
记者近日在某社交平台展示的视频里看到,3支普通的中性笔被拆解成笔杆、弹簧、笔芯、笔帽等零部件,在博主的重新组装下,不多时,一把迷你“笔枪”便完成了。
记者在某短视频平台以“用中性笔做一把枪”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搜索结果里热度最高的视频点赞量高达40多万,评论过万条。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自称教程的视频在标题、简介中特意标明“在学校就能做”,还有的视频声称这是“好玩不伤人”的文具改造。
然而,“笔枪”若使用不当,则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根据公开信息,已经发生过男孩自制笔芯弹射穿自己眼角膜的案例,还发生过男孩手掌被同学“笔枪”弹射插入笔尖的事故。
取材容易制作方便 未成年人跟风效仿
“怪不得我看见我儿子没事就拆笔,好好的笔让他拆得到处都是”;
“孩子买笔,都是一盒一盒地买,家里到处是笔芯和管身,都是分离的”;
“把孩子们教会,去学校都不用上课了,天天‘开枪战’”……
记者注意到,在此类视频的评论区,不少网友表示自己的孩子存在模仿视频的行为,并对孩子们跟风制作“笔枪”表达了担忧。
根据用中性笔组装“笔枪”的视频教程,原材料的获取轻而易举,全程只需用3支中性笔,再无其他零部件。据了解,这类中性笔是中小学生常用的书写工具,中小学校附近的小卖铺、文具店均可买到,平均售价2元一支,在电商平台购买则更便宜。
记者发现,用中性笔改装“笔枪”的教程视频此前早已出现,只是视频里的“笔枪”外形上不如近期流行的精致,但核心逻辑都是以文具为材料制作可发射型“笔枪”。在社交平台上甚至出现了××军工的视频标签,里面是用中性笔、圆规改装“笔枪”、十字弩等各式教程。
有网友认为,取材容易、制作方便,是这种“DIY武器”在未成年人中流行的重要原因,甚至有评论戏称“在家成功率1%,在学校成功率100%”。
记者在采访中也验证了这种说法。
在浙江绍兴一所学校上初一的学生李琪(化名)说:“我们班的男生天天玩这个,班主任都快被气炸了。”她所在的班里,比较调皮的几个男生经常下课后拿着“笔枪”互相射击玩耍,她之前还疑惑他们怎么突然玩这个,放假时在网上偶然刷到视频才明白他们从哪儿学的。
北京某小学四年级学生郭同学告诉记者,她前座的男生时常弹射这些自制“笔枪”,“我特别警告过他,不许拿这种‘笔枪’对着我,否则我就告诉老师。”
在浙江舟山某小学担任六年级数学老师兼班主任的王洋(化名)告诉记者,目前,她带的班级里就有男生“迷上”了用中性笔组装“笔枪”。
她非常担忧:“因为弹簧的力量不小,所以笔芯会被射出很远,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作为老师,肯定是会引导他们不要在教室里玩这种玩具,但他们只顾好玩,不会考虑安全问题。”
上海某小学的李老师对此深有同感,自己班上有两三个比较调皮的男生学习网上的视频制作“笔枪”,看着就挺危险,这种“笔枪”不应该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玩的。
可轻易击倒塑料瓶 中性笔组装“笔枪”的杀伤力如何?
在某教程视频中,博主展示“笔枪”成品,通常会将笔芯作为“子弹”,十厘米左右的亚克力摆件当靶子,发射之后,隔着几十厘米的距离,亚克力摆件被轻易击倒。在某短视频平台的一条高赞视频里,博主将十罐饮料垒成小型金字塔状,用“笔枪”发射的“子弹”可以让最底下的饮料罐移位,小型金字塔随即倒塌。
记者购买3支中性笔按照视频教程将其组装成一支“笔枪”,经过测试,射程在2米左右,发射的笔芯可以轻易击倒一个空矿泉水瓶。
来自安徽淮南某学校的教师徐芳说,去年,在学校一间教室内,一名男生用自制的“笔枪”射出一根串糖葫芦用的竹签,径直穿透了同学的作业本。事发后,她收缴了这个“神器”。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笔枪”肯定不能算枪支弹药或非法改装,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果孩子用它来发射一些比较尖锐的物品,还是很危险的。
不少受访家长认为,此类用中性笔改装“笔枪”的视频不宜在社交平台上传播,平台应加大监管力度。
“这类视频引导很多孩子制作有伤害性的玩具,危险系数非常高。我们并不是要扼杀孩子的创造力,只是安全要始终摆在第一位。”来自广东中山的尹先生说,他的小儿子在网上看到这类视频后,不吸取教训,也养成了拆装文具的不良习惯。
还有受访家长向记者表示:“有些视频标题强调在学校就能做,没考虑这东西有安全隐患?这种视频怎么通过审核的?为什么没有及时下架?”
中小学生热衷改装 看着好玩实则危险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注意到,热衷于用文具改装“笔枪”的多数为中小学生,家长与老师对这种危险的告诫其实从未松懈,但却难以遏制其在校园内的风行。
江西南昌的张女士是一名五年级小学生的母亲。近日,她在整理孩子文具时,无意中发现很多支中性笔已被拆解散架,起初她并未太在意,后来才知道原来中性笔可以被改装成弹射“笔枪”。经过询问,她才知道孩子是从相关视频教程里学来的,并且这种“笔枪”在男孩子间十分流行。
“我问孩子这个东西射到身上会不会很痛,尤其是夏天,皮肤裸露在外,他说班上有孩子在近距离弹射时,脸部皮肤都被戳破了。我觉得这实在太危险了,万一伤到眼睛就完了。”张女士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后,严厉禁止孩子再用中性笔组装“笔枪”,同时立即向任课老师反映。老师随后特意在家长群发文提醒,在班级组织学生观看科普这类“笔枪”危害的视频,“但还是有孩子偷偷弄,因为取材太容易了。”
实际上,由“笔枪”引起的意外事故已经发生。
“你的视频赶紧下架吧,存在诱导孩子之嫌,我的孩子就是在学校被其他小孩用这个改装工具伤了眼睛,正在索赔中”——尹先生这样的发言,在某“笔枪”教程视频下的上千条评论中,尤为扎眼。
尹先生的大儿子在午休结束后至下午课程开始前的这段时间与同学玩角色扮演游戏,嬉戏打闹之间突然遭到一名同学用“笔枪”对着眼睛弹射。
“孩子左眼立刻出现流血症状。送往医院之后,医生诊断结果显示,眼角膜破裂,需要紧急实施眼角膜缝合手术。”尹先生介绍说,住院期间,他的大儿子的视力一度降至0.2,被评定为二级伤残。
“学校里玩这种改装‘笔枪’的小孩很多。”事故发生之后,尹先生到学校查看了监控视频,“从监控里看到,七八个男孩参与其中,我儿子躲都没地方躲,一个小男孩拿着自制的‘笔枪’,对着我儿子眼睛发射。”提起这件事,尹先生至今仍然感到愤慨,虽然经过矫正之后,他儿子的视力已经恢复到0.8或0.9,但成年以后随时都有青光眼伴发的可能性。
平台应为“手工教学”视频设立红线
用文具组装“笔枪”能否被简单地定义为“文具改装”?是否应该对组装“笔枪”类视频进行规制?围绕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未成年人学校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任海涛。
任海涛表示,引导未成年人将文具改造成“笔枪”的教程视频,从对未成年人的引导效应方面来说,应当定性为不良导向内容。这类视频表面上以“创意手工”作为包装,实质上可能引导未成年人尝试制作具有危险性的物品,存在明显的社会风险和伦理隐患。
创作者作为文具改造成“笔枪”视频的传播主体,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和道德责任。创作者享有创作自由,但这种自由的边界是,创作内容不能对公众特别是未成年人产生不良影响。
具体来说,创作者应该评估文具改造过程中是否涉及危险操作(如削尖、加热金属)、成品是否具有伤害性、模仿者(特别是未成年人)是否可能因操作不当而伤及自身或他人等。对于可能存在危险的操作环节,创作者应在视频中添加明显的文字或语音警示(如“未成年人禁止尝试”“需在成人指导下进行”等),并说明不当操作可能导致的后果。
此外,平台在审核“手工教学”类视频时,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界定标准,通过运用技术界定方法、制定综合评估指标、建立专家介入机制等手段区分“创意DIY”与“危险器具”。在尊重创作者创意的同时,应针对未成年人制定特殊保护措施。例如,可以实施智能识别与弹窗提示。通过用户画像技术识别未成年用户,当其尝试观看包含潜在风险的文具改造视频时,系统自动弹出风险提示窗口,提醒潜在危险并建议在成人陪伴下观看。构建专属内容池。平台可为不同年龄段的未成年人定制安全可靠的内容库,确保他们接触到的手工创意内容既有趣味性又不存在安全隐患。这种专属内容池应由专业团队负责筛选和更新,定期引入新颖且安全的创意内容,满足未成年人的创造力发展需求。
锐评>> 能穿透作业本?能伤人的“笔枪”一点都不好玩
中性笔变“迷你枪”,射程两米远,笔芯“子弹”能击倒矿泉水瓶、穿透作业本。这不是老师在展示某个手工,而是风靡某些校园的危险游戏。据《法治日报》报道,某社交平台上,此类“笔枪”组装视频人气火爆,点赞量最高的达40多万,评论过万条,有的还特意标示“在学校就能做”“好玩不伤人”。调查显示,在北京、上海、浙江、江西等地多所学校,许多中小学生喜欢模仿视频制作“笔枪”。
一边演示“子弹”杀伤力,一边声称“好玩不伤人”,就是一边博流量,一边误导人。事实上,孩子因身中“笔枪”而受伤的案例不在少数。据报道,尹先生的儿子在玩耍期间遭同学用“笔枪”弹射眼睛,被诊断为眼角膜破裂、评定为二级伤残,成年后还可能伴发青光眼。公开信息显示,有男孩自制笔芯弹,射穿自己的眼角膜,还有孩子的手掌被同学的“笔枪”插入笔尖。肉眼可见的即时伤害、伴随终生的长期隐患,无不是对“好玩不伤人”谎言的拆穿,更是“笔枪”走红校园的危险警示牌。
一言不合就用“子弹”弹射、一到下课就手握“笔枪”对战。这些行为习惯,除了会给青少年造成身体挫伤,还可能侵蚀孩子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危险器具的长期接触,增加了孩子产生暴力倾向的概率;相互模仿攻击行为,还易导致心理上的扭曲,进而诱发校园暴力事件。2023年,网红玩具“萝卜刀”走红校园,被许多家长反对。与“笔枪”比起来,“萝卜刀”的直接伤害性可说是小巫见大巫,但满天飞的“萝卜刀”刀刃甩进、甩出、捅刺视频,却隐含着施暴的心理暗示。对暴力环境的渲染,恐在未成年人内心深处埋下行为失范的种子。
“笔枪”制作视频中各种提醒提示,更像是一份“出了事与我无关”的免责声明;用创意模糊暴力导向,也不过是把校园安全当成了博流量的赌注,是典型的将商业利益凌驾于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之上。如果说发布“笔枪”组装过程的视频是“危险导师”,允许发布甚至大力推送这些视频的平台,就是“危险导师”授课的讲台。根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网络产品和服务中含有可能引发或者诱导未成年人模仿不安全行为等信息的,制作、复制、发布、传播该信息的组织和个人应当在信息展示前予以显著提示。平台是否按规定审核“笔枪”发布内容,及时阻拦那些非但没标注“危险”还大肆宣扬“有趣”“安全”的信息?监管部门也应该重点审查平台关于“玩具刀枪”的视频传播,上一次是萝卜刀割喉、这一次是“笔枪”弹射,不知下一次又会是什么视频,错误诱导青少年的行为习惯。
无论文具还是玩具,都不能成为伤害身体的器具,更不能成为暴力思维的教具。教育并不是要把孩子关进“无菌”的教室,但清除孩子身边的安全隐患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共同责任。传授并制造危险的“笔枪”教程,该下架了。
紧急避雷,这些危险玩具千万别沾边!
一甩就出萝卜刀
针筒玩具“捏捏乐”
……
同学们,你是否见过这些玩具?
它们看似新奇有趣
实则危险十足!
萝卜刀
一款名为“萝卜刀”的新型玩具在中小学生(幼儿) 群体中走红。该玩具是一种外形酷似胡萝卜的彩色塑料玩 具刀,儿童可迅速将刀甩进甩出,并进行捅刺等动作。一 甩“刀片”出来,再一甩就回去了。“萝卜刀”究竟有什么“魔 力”,这种玩具适合孩子玩吗?其实这种萝卜刀是一款塑料仿刀玩具,因借助自身重力实现刀体滑动,所以也叫“重力萝卜刀”。
萝卜刀尺寸有大有小,如果使用不当,极易对孩子造成伤害。
孩子在使用萝卜刀时可能不小心将刀尖戳到身体其他部位,如眼睛、脸部等,造成伤害;孩子在使用或玩耍过程中,可能将萝卜刀的零部件(如刀柄、刀片等)吞食,导致窒息或其他内部损伤;孩子在玩耍过程中,可能无意间用萝卜刀伤害到其他人;对于还没有形成独立的安全意识的中、小学生来说,可能会激发孩子的暴力倾向,增加了他们拿到真刀时做出同样举动的风险;市场上的“萝卜刀”等一些玩具,制造工艺不合格,可能会使用劣质材料制成,这些材料可能含有有害物质,如铅、苯等,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假水玩具
近段时间,市场上还出现了一种叫“假水”的玩具,似水又不是水,被称为“解压神器”,广受低年级学生的追捧。
这款“假水”玩具外形很像缩小版的饮料瓶,瓶身上印着乳酸菌、气泡水等字样,瓶内液体呈透明或者半透明状,有一定的流动性。无论是外观还是色彩都和市面上的饮料相似,有被儿童当成饮料误拿、误食的风险。
假水玩具里含有大量硼元素,主要来自生产原料:硼砂。除了硼元素外,为了让颜色更鲜艳,商家还会添加色粉——其中往往含有重金属元素,比如铅及其化合物等。重金属元素是具有慢性毒性的,在人体累积到一定程度,会对人体器官及神经系统等造成伤害,危害儿童的生长发育。这种软泥类玩具最大的安全隐患,在于和皮肤接触。孩子长期接触假水玩具,有可能因为皮肤反复接触硼砂而引起皮炎。
萌宠捏捏乐
这款玩具名叫“萌宠捏捏乐挤痘痘”,外包装上标注有“发泄解压”的字样,包装袋内装有平底针头、针管和橡胶玩具。这类玩具存在安全隐患,具有危险性和伤害性,容易刺伤皮肤或者眼睛等。
臭气蛋
臭气弹是一种网红整蛊玩具,只要轻轻一捏丢出去,包装就会自动爆开,随后散发出一股难闻恶臭。这种臭气弹所散发出来的恶臭其实是有毒的硫化氢气体,儿童若吸入,则会导致不同程度的中枢神经损伤,出现恶心、眩晕、呕吐等症状。膨胀爆炸后飞溅出的液体,也很容易灼伤孩子的皮肤和眼睛。
牙签弩
牙签弹弓,又叫牙签弩或牙签发射器,虽然它的外观小巧,价格低廉,但杀伤力较大,能轻松射穿纸板和各种坚硬物体,还能扎入皮肤,换上钢针甚至能钉入石膏板,射穿塑料瓶、易拉罐。如果对准孩子的皮肤或眼睛,后果不堪设想。孩子一旦购入,对安全会造成很大威胁。
带电整蛊玩具
市面上的电人玩具大多是三无产品,其瞬间释放的电量巨大。专业人士做过实验,一款类似口香糖的带电玩具最高可产生120 伏的电压,远超了国家规定的人体安全电压36伏。
水精灵
它是一种圆珠形吸水树脂, 又称泡大珠、吸水弹、水精灵 等,放入水中后,会迅速膨胀到 十几倍的大小。这种玩具的材质 是一种吸水树脂,一般是用淀粉混合丙烯氢或丙烯酸酯制成,这两 种物质都有一定的毒性。加之 五彩斑斓的颜色和Q弹的手感, 很容易吸引儿童吞食,在肠道 里膨胀变大后造成极其危险的后果。此外,若水精灵的碎片黏附在手指上,用手揉眼时,这些碎片还会划伤眼球,导致感染甚至失明。
水弹枪
这是一种仿真玩具枪,这种玩具枪子弹号称用水制成,对人体不会造成任何损伤。但经过实验发现,水弹枪在2米距离内,可以轻松击穿鸡蛋或纸箱,甚至连易拉罐也可以打出凹痕。因这款玩具导致他人眼部或身体受伤的案例时有发生。
激光笔
被激光笔灼伤的案例时有发生。目前市面上出售的一些激光笔功率很大,有些可点燃火柴、香烟。激光笔若使用不当危害很大,比如直射眼睛,可能会造成暂时性或者永久性视力损伤甚至失明;如果照射某可燃物时间过长,也易引发火灾。
指尖陀螺
这是一种可以在手指上旋转的小玩具,是学生群体中流行的“减压神器”,但与其说是玩具倒不如说是“暗器”。指尖陀螺有数条锋利、尖锐的金属叶片,有些甚至还是带锯齿的,它通过轴承在指尖高速转动,在旋转过程中可以轻松切开土豆、苹果等。不管是在转动时还是拿在手上不转,都容易扎伤皮肤,严重时甚至扎伤眼睛。
金属制玩具
金属玩具较危险,很多金属玩具比较尖锐锋利, 容易割伤孩子的皮肤,造成外伤。某些金属玩具外面涂有油漆作为装饰,这些油漆可能含有一些对人身有危害的重金属,比如铅等,存在安全隐患。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思想单纯,自我控制能力弱,携带管制刀具等危险品,易造成严重的后果。
半岛新闻综合整理,素材来源:央视网、法治日报、北晚在线、成都市科普文化产业协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