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手机销量滑坡:赵明时代落幕,新管理层如何力挽狂澜?

2025-05-21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销量同比增长2.5%,整体呈现温和复苏态势。

其中,华为以19.4%的市场份额稳居榜首,创下自2025年以来的新高;vivo、小米紧随其后,分别以17%和16.6%的市占率位列第二、第三位;OPPO、苹果分列第四、第五,市场份额分别为14.6%和14.1%。值得注意的是,荣耀手机以13.7%的份额跌至第六位,同比下滑12.8%,成为本季度头部品牌中跌幅最大的厂商。

这一市场格局的形成,与政策推动、技术竞争和品牌战略密切相关。国家补贴政策覆盖6000元以下机型,促使华为、vivo、小米等品牌通过降价和产品线调整充分受益。华为凭借Nova 13和Pura 70系列在高端市场的强劲表现,叠加供应链自主化突破,进一步巩固领先地位;vivo和小米则通过中端机型与生态协同战略抢占市场红利。相比之下,荣耀的颓势不仅源于外部竞争加剧,更折射出其在战略转型、技术积累和品牌定位上的深层矛盾。

️荣耀手机销量下滑:战略摇摆与灵魂人物离场的双重冲击

荣耀手机的市场困境,与其独立后的战略路径紧密相关。2025年脱离华为体系后,荣耀一度凭借“华为平替”定位快速复苏,2022年市场份额跃升至18.1%。然而,随着华为2023年强势回归,荣耀的差异化优势迅速消解。

有分析指出,华为在600-799美元高端价格段占据优势,其技术储备和品牌号召力不可避免的挤压了荣耀的生存空间。与此同时,荣耀自身的高端化尝试成效有限:折叠屏手机Magic V3虽以“全球最薄”为卖点,但前CEO赵明也曾宣称,“一款折叠机要十个亿人民币的投入”,以及“荣耀在折叠屏领域累计亏损已经达二三十亿元。”这也体现荣耀折叠屏手机要想达到盈亏平衡点并不容易;此外,有媒体能够AI技术驱动的Magic7在2024年全年销量约128万台,大幅低于华为Mate70系列,间接暴露出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衔接领域仍需提升。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管理层的动荡与销量的下滑。公开资料显示,自2024年三季度起,荣耀接连经历高层人事震荡。先是2024年9月副董事长万飚以个人原因离任,继而在2025年1月,执掌企业十载的CEO赵明宣布卸任,同期中国区首席营销官姜海荣亦将离任。值得关注的是,赵明不仅是荣耀独立运营后实现品牌复兴的战略决策者,更是构建用户情感认同的关键人物,其职务变动引发业界对品牌战略延续性的广泛讨论。人事调整的连锁反应与市场表现形成关联。

据权威调研机构Canalys数据显示,荣耀手机国内市场份额自2024年二季度起呈现持续收缩态势:二季度市占率收窄至15%,到四季度更跌破14%。2024全年出货量录得4220万台,较上年减少3%,在头部厂商中成为唯一出现负增长的企业。反观同期市场,vivo以4930万台出货量登顶,华为凭借4600万台稳居次席,OPPO则以4270万台保持稳健发展。

图片来源/Canalys

图片来源/Canalys

️销量下滑的连锁反应:IPO之路漫长与全球化挑战

荣耀的市场占有率下滑已引发多重连锁反应,首当其冲的是IPO进程的不确定性。自2024年启动股份制改革以来,荣耀多次释放登陆资本市场的信号,但其估值预期从收购时的2600亿元降至Pre-IPO阶段的2000亿元,与小米、传音等对标企业差距显著。投资者对荣耀的担忧集中于两点:一是缺乏“第二增长曲线”,过度依赖手机业务;二是高端化乏力导致毛利率承压。CounterPoint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600美元以上高端市场中,荣耀份额远低于华为的30.7%和苹果的51.1%。若无法突破技术壁垒、树立高端品牌形象,荣耀的资本故事将难以获得市场认可。

另一方面,海外市场的拓展亦面临严峻考验。尽管2024年荣耀海外销量占比突破50%,并在东南亚部分市场跻身前列,但其全球化布局存在明显短板。例如,部分机型因ASPCMS社区移动服务(GMS)预装不完整遭遇用户体验危机;中低端产品性价比与realme、三星A系列相比,难以形成差异化优势。

此外,新任CEO李健的海外经验虽是利好,但荣耀需系统性解决渠道建设、本地化运营和品牌认知度等难题。与此同时,华为正加速全球化重启,2024年度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铺开市场攻势,这对荣耀的出海战略构成直接威胁。

️结语

荣耀的困境是中国智能手机产业激烈竞争的缩影。在技术迭代加速、消费需求分化的背景下,品牌若不能构建核心技术护城河、明晰战略定位,即便短期依靠市场红利崛起,亦难逃周期律的桎梏。对荣耀而言,赵明时代的终结标志着“华为依赖症”的结束,亦是新生的起点。能否在高端技术研发、海外精细化运营和生态协同上实现突破,将决定其能否在行业洗牌中重获生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