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百年梨乡 擘画乡村振兴新图景 ——中国联通打造梨产业全链条数字化平台纪实
春来到,梨花开,走进山东省莱阳市照旺庄镇万亩梨园,智能设备监测着古树的生长环境,无人机盘旋生成三维模型,区块链技术让每颗梨果拥有“数字身份证”。这座有着四百年种植历史的“中国梨乡”,正依托数字技术焕发新生机。中国联通以5G+物联网+大数据构建数字底座,创新打造梨产业全链条数字化赋能平台,推动莱阳梨品牌价值突破19.75亿元,全产业链产值达46亿元,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数字化转型样本。
数字筑基:激活百年产业新动能
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莱阳梨曾面临现代化转型的阵痛:全市梨种植面积达到7.97万亩,单是照旺庄核心产区中,就有5.2万棵百年以上古梨树。面对梨树管护困难问题,2023年8月,中国联通抓住现代农业强县创建契机,在4110亩古梨树保护区展开数字化转型攻坚。
项目构建覆盖保护区的数字孪生系统,部署23座5G基站,实现核心产区网络全覆盖;开发包含12个功能模块的产业中枢平台,贯通生产端83家合作社与销售端46家深加工企业数据链路。通过建设梨产业全链条数字化示范园区,中国联通助力实现古梨树管护成本降低25%、商品果率提升18%,为传统梨产业向百亿级产业集群转型奠定数字基座。
科技赋能:构建智慧农业新范式
在梨园数字化示范基地,科技元素随处可见:风吸式杀虫灯替代35.7%农药使用,智能水肥系统实现节水节肥32.4%,孢子捕捉仪如同“植物医生”预警病害……地面上,238套气象站、墒情仪等物联网设备,实现温度、湿度等12项环境参数分钟级采集。天空上,3台多光谱无人机,每周可生成果树长势三维模型。
“过去,最怕的就是多变的天气以及病虫害对梨的生长带来的影响,现在有了这些设备,我们对梨园的管理就吃了一颗‘定心丸’。”梨农说。在中国联通打造的智慧平台中,生产决策模块整合28个传感器数据生成农事日历,质量追溯模块运用区块链技术记录从开花到销售的全流程数据,灾害预警模块今年已成功预防3次极端天气损失。系统运行以来,古梨树病虫害发生率下降42%,水肥利用率提高35%。项目成果还在中国联通2024年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推进会期间进行了展示。
智链融合:打通产销对接新通道
果实的丰收固然喜人,但真正的收益离不开销量的支撑。在莱阳梨产业数字中枢平台,深加工产品展示区陈列着梨膏、梨饮等8大类46款创新产品。“三码合一”溯源系统覆盖83%商品果,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种植环境、加工流程。平台开发的销售门户网站,可视化数据大屏展示全国销售动态,帮助梨农预判市场调整产能。
数字技术破解了产销信息不对称难题。2024年,莱阳市梨产量达到23.9万吨,增长50%;梨全产业链产值突破46亿元,增长31.4%,直接带动梨农增收12亿元以上。
文化铸魂:绘就农旅融合新画卷
按照莱阳市政府实施农文旅融合发展工程规划,中国联通配合市政府积极挖掘莱阳梨文化底蕴,围绕打造梨博园多元化复合功能产业园区,延伸乡村旅游、文创产品等产业链条,深度挖掘400年梨文化内涵,数字化复原梨农耕作技艺,VR技术重现多个历史场景;5G+8K直播系统赋能梨花节、丰收节等6大IP活动,开展文创摄影、梨王大赛、梨农技能大赛等特色活动;文旅模块整合多家精品民宿以及文创产品集中展示,体现融合产业发展、观光旅游、文化体验等于一体的梨乡文旅风情,
以花为媒、以果迎宾,从阡陌梨园到数字沃土,从传统耕作到智慧农业,莱阳古梨树的年轮里正镌刻着乡村振兴的时代印记。中国联通将持续深化“数字梨乡”建设,与百年梨树共生长,以数字技术绘就“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壮美画卷,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澎湃的数字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