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能源部宣布在16个站点建设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基础设施

2025-04-07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科技战略

️美国能源部宣布在16个站点建设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基础设施

据美能源部4月3日消息,美能源部当日宣布将根据美总统特朗普“消除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领导地位的障碍”和“释放美国能源”的行政令,在16个能源部站点建设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推动中心运行所需的电力系统设计和下一代数据中心硬件的开发。其中,确定的地点包括其多个研究园区,如新墨西哥州的桑迪亚国家实验室、肯塔基州和俄亥俄州的原铀厂以及南卡罗来纳州和德克萨斯州的核电站。此外,拟建16个数据中心计划2027年底开始运营。

️首届欧盟-中亚峰会联合声明

据欧盟委员会4月4日消息,欧盟与中亚国家领导人于当日在乌兹别克斯坦举行首次欧盟-中亚峰会,欧盟将启动总额为120亿欧元的“全球门户投资计划”,支持欧盟和中亚国家在交通基础设施、关键原材料、清洁能源和数字互联等领域的合作项目。双方在会后发表联合声明,内容包括:欧盟将投资100亿欧元用于建设跨里海运输走廊;双方将加强在关键原材料领的合作,确保供应链安全、可持续和多样化;双方拟定期举行元首级磋商会议,加强在能源转型和脱碳方面合作,促进向绿色和数字经济转型;双方将共同应对网络安全和混合威胁、化学、生物、放射和核威胁、预防等问题;加强双边贸易和投资联系,承诺定期组织经济论坛等活动。

️英国计划投入139亿英镑支持生命科学、绿色能源、工程等领域的转型研发

据英国科学、创新和技术部4月4日消息,英国将在明年投入139亿英镑研发资金用于生命科学、绿色能源、工程等领域的变革计划。该计划任务包括:确保本土能源,计划在2030年实现至少95%的清洁能源,同时加速英国实现净零排放;发展航天工业,确保英国地外空间探索、提升英国在全球卫星通信市场地位;推动医疗技术研发,开展全新抗生素试验;扩大公共研发投资。

️信息

️中国复旦大学联合研究团队成功研制全球首款基于二维半导体材料的32位RISC-V架构微处理器,突破二维半导体电子学工程化瓶颈

据大半导体产业网4月7日消息,中国复旦大学联合研究团队开发出全球首款基于二维半导体材料的32位微处理器“无极”(WUJI)。该芯片通过自主创新的特色集成工艺,以及开源简化指令集计算架构(RISC-V),集成了5900个晶体管,在国际上实现二维逻辑芯片最大规模验证纪录。同时,本项研究中的反相器良率高达99.77%,具备单级高增益和关态超低漏电等优异性能,实现了工程性的突破。该成果使我国在新一代芯片材料研制中占据先发优势,为推动电子与计算技术进入新纪元提供有力支撑。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Nature)期刊。

️美国ASPCMS社区发布全球通用人工智能安全框架,呼吁在技术失控前建立跨国防护机制

据IT之家4月4日消息,美国ASPCMS社区DeepMind发布全球通用人工智能(AGI)安全框架《技术性AGI安全与保障方法》白皮书。DeepMind认为AGI即将落地,呼吁在技术失控前建立跨国防护机制,并提出应对通用人工智能潜在风险的系统性方案。报告聚焦滥用、错位、事故、结构性风险四大风险领域,提出通过安全机制设计、透明化研究及行业协作降低危害,包括组建类似核不扩散条约的跨国评估机构、设立国家级 AI 风险监测中心等。同时,报告还提出强化技术研究、部署预警系统、通过国际机构协调治理三大支柱方案,强调当前亟需限制AI网络攻击等危险能力。

️美国Meta公司发布AI新模型系列Llama 4,首次采用“混合专家”架构

据大半导体产业网4月7日消息,美国Meta公司发布首次采用“混合专家”架构的全新多模态大模型系列Llama 4。该系列总共有四个新模型:Llama 4 Scout、Llama 4 Maverick和Llama 4 Behemoth,并拥有Scout和Maverick两个版本。其中,Scout版本配备170亿活跃参数、16个“专家”模型及1090亿总参数;Maverick版本同样拥有170亿活跃参数,但“专家”模型数量增加至128个,总参数量飙升至4000亿。Meta称,Llama 4 Behemoth是其迄今为止最强大的模型,也是世界上最智能的大语言模型之一,其在多个STEM基准测试中的表现优于GPT-4.5、Claude Sonnet 3.7和Gemini 2.0 Pro。

️生物

️美国核心生物数据库禁止中国访问

据Being科学公众号4月6日消息,美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发布《实施更新:增强NIH受控访问数据的安全措施》文件,称自4月4日起,中国、俄罗斯、伊朗、朝鲜、古巴、委内瑞拉6个被美政府列为“关注国家”的科研机构及研究人员,禁止访问NIH数据存储库和相关数据,包括癌症研究领域的核心资源SEER数据库。

️美国ODNI发布《2025年年度威胁评估》强调生化武器和生物技术风险

据CSR官网4月4日消息,美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发布《美国情报界2025年年度威胁评估》,强调对俄罗斯和朝鲜生物化学武器的关切,指出俄罗斯对乌克兰使用化学品。同时,报告关注中国生物技术研发,包括生物经济规模增长、基因数据收集、药品生产主导地位及“疫苗外交”,指出对美构成经济竞争、医疗供应链依赖、基因数据安全和地缘政治杠杆风险。报告建议美国减少对中国药品依赖,保护生物和化学武器风险投资,推进生物制造,保护生物技术数据。

️韩国出台全球首个合成生物法

据智药局公众号4月4日消息,韩国国民议会投票通过了全球首部合成生物学独立法律《合成生物学促进法》。法案规定,科学和信息通信技术部必须每五年制定一次促进合成生物学发展的基本计划,还授权成立了协调研发、培训、基础设施和国际合作的全国委员会。安全监督、知识产权支持和自动化生物铸造厂建设也包含在立法蓝图中。该法案将于明年生效。

️美国研究团队开发世界最小心脏起搏器,可微创植入并能在体内溶解

据环球科学科研圈4月3日消息,美国西北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比米粒世界还小的起搏器,可通过注射器微创植入体内,并在不再需要时自行溶解。该起搏器与小型、柔软且无线的穿戴式设备配对使用,设备通过脉冲近红外光激活起搏器,使其通过传递电脉冲来调节心跳。该起搏器解决了传统起搏器需手术移除的问题,还有望用于电疗领域,为生物电子医学开辟新的可能性。

️韩国研究团队首次揭示mRNA疫苗作用机制,或将加速mRNA疫苗更广泛应用和商业化

据未来生物资讯公众号4月5日消息,韩国基础科学研究所(IBS)RNA研究中心主任领导的研究团队世界首次揭示mRNA疫苗如何进入人体细胞、在体内发挥作用以及被某些蛋白质阻断。研究人员使用基因编辑工具测试了近20000个基因,确定了帮助mRNA进入细胞的分子和干扰其功能的蛋白质,阐明了扩大mRNA疫苗应用以治疗多种疾病的两个最大障碍,有助于下一代mRNA疫苗的开发。

️美国科研团队开发空间转录组定位技术而无需依赖成像设备

据BROAD官网4月3日消息,美国博德研究所开发出新的空间转录组学方法,可通过计算方法重建基因表达的空间位置,摆脱对昂贵且耗时的成像的依赖。该方法通过分子扩散和降维技术,重建了空间条形码的位置,从而能在组织中高效绘制基因表达图谱。该技术相较传统成像方法,能够更快、更便宜地对更大面积的组织进行高分辨率基因表达空间映射,而无需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等特殊设备。

️能源

️日本开始研发镅-241放射性同位素电池

据中核智库4月3日消息,日本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JAEA)已启动镅-241放射性同位素电池研究。该研究项目受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专项委托,联合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AIST)共同推进,目标是2029年完成原型电池制造。镅-241半衰期长达432.2年,是钚-241的衰变产物。日本已成功开发从库存钚中提取镅-241的技术,并利用镅-241衰变热发电,点亮了LED灯。

️加拿大允许制造模块化反应堆,推进零排放能源部署

据世界能源4月5日消息,加拿大核安全委员会 (CNSC) 已向安大略发电公司(OPG)颁发建造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的许可证,该许可证包括特定场地条件,有效期至2035年3月31日。安大略发电公司将在安大略省克拉灵顿的达灵顿新核电项目现场建造1座通用电气日立BWRX-300反应堆。

️海洋

️美国安杜里尔交付美海军首台Dive-LD型无人潜航器

据国防博客网4月5日消息,美国安杜里尔公司(Anduril)已向美国海军无人潜航器第一中队(UUVRON-1)交付首台Dive-LD型自主潜航器。据报道,Dive-LD型自无人潜航器能够在深达6000米的深度运行,并运行10天,其模块化设计将允许其快速配置,执行海底战场情报、监视和侦察(ISR)、水雷对抗、反潜战(ASW)和高分辨率海底测绘等任务。此外,该型无人潜航器采用3D打印外壳,能够实现快速且低成本生产。

️美国安杜里尔推出“铜头蛇”系列自主潜航器

据安杜里尔公司网站4月7日消息,美国安杜里尔公司推出新系列“铜头蛇”(Copperhead)型自主潜航器,包含Copperhead-100、Copperhead-500两种型号以及Copperhead-M型鱼雷。据报道,Copperhead-100和Copperhead-500速度可达30节,可通过Dive-XL、Dive-LD等大型无人潜航器进行部署,并发射多个或数十个Copperhead-M型鱼雷。此外,该系列自主潜航器可执行搜救、关键基础设施检查和环境监测等商业任务,并可搭载主动和被动传感器、磁力计、侧扫声呐等有效载荷。

️美国安杜里尔推出“海底哨兵”传感器网络

据安杜里尔公司网站4月3日消息,美国安杜里尔公司推出“海底哨兵”(Seabed Sentry)传感器网络,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海底实时监测与通信。“海底哨兵”的传感器网络由一排圆柱形深海浮标组成,直径约0.5米,长2.5米,可实时感知、处理和传输海底关键信息。该网络具备超过500米的部署深度、长达数月甚至数年的续航能力和模块化、可重复使用的设计,可由Dive系列等无人潜航器部署,构建海底防御网。其开放式架构可快速集成多种传感器与有效载荷,支持海底测绘、港口安全、关键基础设施保护及反潜和反舰作战等多种商业与军事任务。

️加拿大造船厂开始建造极地破冰船

据贝尔德海事网4月4日消息,加拿大Seaspan造船厂已开始为加拿大海岸警卫队的重型极地破冰船切割钢材,标志着该国60多年来首次建造重型极地破冰船。据报道,该艘破冰船长158米,宽28米,最多可容纳100人,可在北极地区全年独立运营,旨在维护北极主权、支持北极科学和服务北方社区,并应对搜救等海上紧急情况。该船的极地等级达到PC2级,将超过加拿大已有的破冰船,在更寒冷、更复杂冰况条件下运行。

️美澳合作研发快速模块化海军舰艇,其可自主作战

据英国防务杂志4月4日消息,美国国防公司Eureka Naval Craft和澳大利亚Greenroom Robotics公司合作推出一款新型快速模块化海军舰艇“AIRCAT Bengal MC”。该舰长36米,是一款集高速、高载荷能力和尖端软件自主工具于一体的多任务平台,可执行发射导弹、运输无人机、电子战或水雷对抗战等任务,可根据任务不同切换有人或无人运行模式。该舰目标客户是北约和印太地区国家,可为这些国家提供比传统护卫舰更低成本、更模块化的替代方案。

️德国新型水下机器人完成首次推进测试

据海军新闻网4月5日,德国国防和工程公司Euroatlas宣布其“灰鲨”(GreyShark)水下机器人取得里程碑式进展,完成首次推进测试。该水下机器人巡航速度10节,作战半径1000海里,下潜深度650米,配备精密导航系统,可从港口或大型船只上进行部署。此外,该水下机器人不仅能独立行动,还可与其他自主潜航器进行集群作战,未来将执行水下关键基础设施保护、巡逻、反水雷等任务。

️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公布K-5型潜射弹道导弹关键部件

据国防科技要闻4月3日消息,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展示了专为K-5型潜射弹道导弹设计的核心组件,包括导弹发射筒、整流罩、高压气瓶及气体发生器外壳,标志着该导弹研发工作取得重大进展。K-5导弹是一种专为“歼敌者”级弹道导弹核潜艇设计的三级固体导弹,弹径约2.45米,长度超过12米,可携带重达2吨的载荷,具备搭载分导式多弹头的潜力;采用冷发射技术,显著降低热辐射和噪音信号,大大增强发射隐蔽性;射程6000~8000千米,使印度实现对邻国全境目标的远程打击。

️中国发布国内首部锂电池海运安全技术行业标准

据国际船舶网4月3日消息,中国发布《船舶载运锂电池安全技术要求》(JT/T 1543—2025)。当前,全球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锂电池作为核心动力源,其海运安全成为国际供应链的关键议题。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锂电池生产国和出口国,亟须完善海运锂电池安全技术标准,以保障运输安全、提升国际竞争力。此次发布的《标准》结合国际规则与国内实践,首次在交通运输行业标准中详细规定了船舶载运锂电池的分类和编号,锂电池的要求,以及锂电池的包装和货物运输组件、托运、装卸、承运和应急等安全技术要求,不仅填补了国内锂电池海运安全标准的空白,更与国际海事组织相关国际公约高度衔接,为锂电池海运安全出口提供专业指导。

️中国建成首个半潜式海上制氢平台

据国际船舶网4月1日消息,国家能源集团氢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和国能氢创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共同建成国内首个半潜式海上制氢平台。该平台高度超过50米,重2万吨,有望成为远洋船只的海上燃料补充站。该平台的建设完工,为海洋氢能开发制定行业标准提供了技术支撑,填补了我国海上制氢在相关规范和标准上的空白,为我国新能源开发挺进深远海奠定了扎实基础。

️航空

️美空军拟推出新型AIM-120空空导弹变体

据TheWarZone网站4月2日消息,美空军和雷神公司拟推出新的改进型AIM-120空空导弹。美空军生命周期管理中心于2025年3月授予雷神公司的一份9500万美元合同中显示,空军计划研发AIM-120E空空导弹,将主要在F-22、F-35等先进装备集成适配、隐形飞行能力、空对空射程等方面进行升级改进。目前,AIM-120系列空空导弹最新型号为AIM-120D-3。

️航天

️美国Portal Space Systems公司将研发太阳能热推进系统,以提升航天器变轨能力

据spacenews网站4月3日消息,美国航天初创公司Portal Space Systems完成175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将用于加速Supernova航天器的研发与测试。该航天器采用太阳能热推进(STP)系统,通过聚焦太阳能加热推进剂(如液氢),产生高温气体喷流推动航天器,其性能接近核热推进(NTP)。该公司计划在2025年第二季度对Supernova航天器开展关键审查,并对STP系统推进器进行全面测试,拟于2026年开展在轨测试。

️美国国防部授予SpaceX、联合发射联盟和蓝源公司总计137亿美元国家安全太空发射合同,用于承担军事和情报载荷发射任务

据spacenews网站4月4日消息,美国国防部授予SpaceX、联合发射联盟和蓝源公司总计137亿美元发射服务合同,作为国家安全太空发射(NSSL)第三阶段2号通道采购项目部分。这是首次由三家公司共同承担高优先级军事和情报载荷发射。在任务分配上,SpaceX预计执行28次(约60%),ULA执行19次(约35%),Blue Origin计划从项目第二年起执行7次,但需其新格伦火箭先获认证。

️美国SpaceX公司发射第244批28颗微版“星链”v2.0卫星

据Space网站4月1日消息,美国SpaceX公司利用“猎鹰”-9火箭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太空军基地发射244批28颗微版“星链”v2.0卫星。本次发射后,SpaceX公司的“星链”卫星发射数量达到8172颗,包括3458颗微版“星链”v2.0卫星。目前,大约有7149颗“星链”在轨。据统计,本次发射是SpaceX公司2025年的第38次发射任务,也是微版“星链”v2.0卫星的第154次发射。

️美国SpaceX公司发射第245批27颗微版“星链”v2.0卫星

据Space网站4月4日消息,美国SpaceX公司利用“猎鹰”-9火箭于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太空军基地发射245批27颗微版“星链”v2.0卫星。本次发射后,SpaceX公司的“星链”卫星发射数量达到8199颗,包括3485颗微版“星链”v2.0卫星。目前,大约有7170颗“星链”在轨。据统计,本次发射是SpaceX公司2025年的第39次发射任务,也是微版“星链”v2.0卫星的第155次发射。

️美国SpaceX公司发射第246批28颗微版“星链”v2.0卫星

据Space网站4月6日消息,美国SpaceX公司利用“猎鹰”-9火箭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太空军基地发射246批28颗微版“星链”v2.0卫星。本次发射后,SpaceX公司的“星链”卫星发射数量达到8227颗,包括3513颗微版“星链”v2.0卫星。目前,大约有7166颗“星链”在轨。据统计,本次发射是SpaceX公司2025年的第40次发射任务,也是微版“星链”v2.0卫星的第156次发射。

️新材料

️挪威TOMRA公司开发了一套基于深度学习的分类系统,可以快速高精度地分析和分类不同类型的铝

据METAL TECH NEWS 4月2日消息,挪威TOMRA公司开发了一套基于深度学习的分类系统,可以快速高精度地分析和分类不同类型的铝。TOMRA将分类专业知识应用于回收利用,开发出了一种利用人工智能区分高质量锻铝和低价值铸造合金的智能系统GAINnext。GAINnext由人工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算法驱动,能够以惊人的速度和精度分析材料。其使用RGB摄像头,可以每毫秒处理数十万张图像,使其能够根据形状、大小和尺寸对材料进行分类,相当于人类的视觉识别,但速度要快得多,每分钟最多可去除2000个不需要的碎片。

️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开发了机器学习系统,用于加速薄膜制造中的缺陷检测

据AZO MATERIALS 4月3日消息,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PNNL)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机器学习(ML)系统,用于加速薄膜制造中的缺陷检测。该工具是通过边缘自主学习实现合成与控制的自适应可调性(AT SCALE)计划的一部分,支持跨学科努力整合硬件、软件和领域专业知识,以进行自主材料研究。该工具可分析薄膜生长数据并标记出现的变化,比人工做得更快,为未来能够自动调整生长条件而无需人工输入的系统奠定了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Vacuum Science & Technology A》期刊。

️先进制造

️英国国防部与Babcock国防制造公司签订合同,支持乌克兰武装部队3D打印军事装备

据VoxelMatters 4月6日消息,英国国防部与Babcock国防制造公司签订合同,将与英国国防技术公司QinetiQ合作,创建军事装备的数字图纸和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文件,使乌克兰武装部队能够3D打印军事装备。该技术支持包括对旧部件进行逆向工程,以了解其功能和设计,从而能够根据需要以数字方式重建它们。零件将在操作过程中使用各种方法制造,包括3D打印。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