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日 文旅盛宴享不停
今天是第15个“5·19中国旅游日”。全国多地推出主题活动和惠民措施,为游客奉上文旅盛宴。今年的活动主题是“锦绣山河,美好旅程”,旅游已成为人们欣赏自然风光、感受发展活力、共享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
自2011年“中国旅游日”设立以来,15年间,中国旅游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呈现出诸多消费新趋势,成为反映中国经济活力与韧性的窗口,也带动了许多地方的转型发展。
今年“5·19中国旅游日”主题月从4月21日持续至5月31日,各地聚焦“食、住、行、游、购、娱、学”七大场景,推出了超过6000项惠民、乐民措施。例如,结合“食”这一场景,各地开展了美食展演、美食节等特色活动,生活服务类平台企业推出了“5·19百城千味”美食特惠活动,消费者凭电子消费券可享受餐饮企业的折扣优惠。结合“游”这一场景,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国铁集团推动开行旅游列车,计划到2025年开行旅游列车2000列以上。结合“购”这一场景,文化和旅游部开展了全国“五一”文化和旅游消费周、非遗焕新购物月等活动,各地在合作平台发放旅游购物电子消费券包,在线旅游平台推出“5·19限时爆款”,电商平台推出“5·19带货专场”,金融平台推出“5·19线上旅游购物满减优惠”。
发放文旅“大礼包”以吸引更多人踏上旅途,已成为近年来各地庆祝“中国旅游日”的常见做法。每年的“中国旅游日”主题月也是各地吸引游客的重要时段。例如,扬州的古运河夜游、早茶体验,淮安的蟹黄汤包和西游乐园游玩,都吸引了众多游客。在北京工作的孙子尧已经习惯了将上半年的出游安排在“中国旅游日”前后,既可以一次性体验丰富的文旅活动,也能享受一定优惠。
入境旅游推介活动也是今年“中国旅游日”主题活动的重要亮点。文化和旅游部将联合相关部门提升入境旅游便利化水平,丰富入境旅游产品供给,并在全球广泛开展“你好!中国”国家旅游形象推广工作。去年以来,“China Travel”在全球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走进中国。携程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30%,上海、深圳、广州、北京、成都、重庆、杭州、珠海、西安、青岛等城市位列热门目的地榜单。自然风光、历史古迹、文化体验、市井生活、科技应用等都成为外国游客在中国旅游的重要内容。
随着免签政策、离境退税政策等的实施,“China Travel”已进入“2.0版本”,“来沪扫货”“拖着行李箱去义乌采购”“到中国过周末”等成为外国游客的新方式。中国入境旅游正在经历“双拓展”,入境游目的地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纵深拓展,客源地也从传统欧美国家向新兴市场国家延伸,特别是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延伸。
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2025年一季度国内出游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国内出游人次达17.94亿,比上年同期增加3.75亿,同比增长26.4%;国内居民出游总花费1.80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0.28万亿元,同比增长18.6%。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出游均有较大幅度增长。“五一”假期农村居民出游率为10.7%,出游人次4971.16万,占假日国内出游总人次的15.8%。这反映出旅游已经成为城乡居民最有增长潜力的消费增长空间之一,旅游消费从中心城镇向农村市场形成梯度扩散的趋势。
我国已形成全球最大国内旅游市场,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旅游业“一业兴带动百业旺”的效应日益彰显,尤其是随着文旅融合的不断推进,“旅游+”已成为创新发展的重要领域。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慧文旅成为发展的新方向。2024年,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智慧旅游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指出,到2027年,智慧旅游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管理水平显著提升,营销成效更加明显,优质产品供给更加丰富,服务和体验更加便利舒适。
“AI将重塑文旅产业格局”,已成为旅游业界的共识。陕西西安大唐不夜城里的AI虚拟人“唐小宝”能与游客社交互动;甘肃敦煌莫高窟的“寻境敦煌”数字展厅让游客通过VR眼镜沉浸式观赏壁画;飞猪推出的AI产品“问一问”能为用户生成包含图片、商品卡片和景点链接的旅行方案。旅游已成为展示人工智能应用与发展的重要领域,正在AI助力下塑造全新发展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