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IPO无春夏?错过时机、历史问题缠身……谁在“烂尾”?
光伏IPO无春夏?错过时机、历史问题缠身……谁在“烂尾”?4月末,多家光伏企业的上市计划仍处于停滞状态。东立集团下属的东立光伏自启动IPO辅导超过一年半以来,仍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与此同时,正泰安能的IPO审核状态也因财务资料过期而变更为“中止”,这是其第三次因相同原因被中止。
一些企业正在寻求其他途径。例如,曾尝试在创业板上市未果的中润光能已转向港股市场。内部消息透露,该公司已提交招股书,并被要求补充历次增资和股权转让的相关材料。同样面临补充材料要求的还有由华为离职高管创办的思格新能源,该企业需说明股权代持情况以及是否违反竞业禁止规定。尽管港股上市备案难度增加,但业内人士认为,相较于A股,港股上市相对容易,虽然融资能力较弱,但也提供了资本退出机制。
资金对于遭遇行业寒冬的企业尤为重要。正泰安能作为户用光伏领域的龙头企业,其上市之路已经走了1年多。由于财报更新问题,正泰安能的IPO审核状态多次显示为“中止”。最新一次是在2025年初恢复审核。根据招股书,截至2024年6月末,正泰安能累计开发超过140万座户用光伏电站,但其资产负债率较高,应收账款和存货余额也在快速增长。分析人士指出,正泰安能可能错过了最佳上市时机,若不能适应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未来业务可持续性将面临挑战。另一家户用光伏企业天合富家则于2024年底宣布终止分拆上市计划。
相比之下,光伏制造业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略好。中润光能在经历内地资本市场挫折后转向港股,但仍需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疑问。证监会要求中润光能补充说明历次增资及股权转让价格、定价依据等信息。此外,前华为智能光伏业务总裁许映童创立的思格新能源也面临类似问题,包括股权代持情况及其合法性等。尽管思格新能源估值迅速增长并获得多轮融资,但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累计亏损超5亿元,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达6.06亿元。
产能过剩是当前光伏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一位行业观察者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公开市场融资变得非常困难。光伏产业依赖规模经济,融资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然而,随着产能过剩加剧,关闭公开市场融资的时间窗口正在逼近。通过公开市场融资扩大产能与通过产业整合挤出无竞争力产能的方向相反,不应同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