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光多款交友软件 暗藏桃色产业链陷阱
涉黄网络聊天背后隐藏着不可告人的陷阱。媒体最近曝光了多家交友软件中存在的色情语聊、撮合卖淫嫖娼等违法乱象。这些平台设定规则,用户需付费才能与异性聊天,兼职“聊天员”诱导用户充值消费,并最终将用户引向线下进行黄色交易,形成了一条贯通线上色情与线下卖淫的产业链。不同于非法色情网站,这些聊天平台以提供聊天服务为幌子,用户可以直接从手机应用市场下载。
App市场通常呈现出强烈的马太效应,在通讯、社交、短视频和交友等领域,头部大厂产品占据主导地位。理论上,在市场的夹缝中,一些小而美的产品仍有机会脱颖而出,体面赚钱。然而实际上,许多小公司开发的小App却藏污纳垢,乱象丛生。它们的商业模式往往是做大厂不敢做的业务,赚取大厂无法赚取的钱。
小App的生财之道中,暧昧经济和桃色经济是一块很大的蛋糕。事实上,一些头部App也有涉及这块生意,但往往有所忌惮,只在边缘试探。因此,法律风险较小的暧昧经济基本被头部App瓜分殆尽,小App想在类似赛道上取得成功,空间有限,很多就误入歧途,搞起了软色情和硬色情。央视调查揭示的某些交友软件的不堪内幕,正是基于这一背景。
不同于以往被取缔的非法软件和地下软件,此次被曝光的问题软件大多属于公开上架的正规软件。并且,其桃色业务模块在产品功能页面也没有精心掩藏。记者简单使用后,就发现了其中的各种猫腻。需要追问的是,这种并未精心伪装、没有精密反侦查设置的可疑软件,是如何长时间堂而皇之地运营的?对于这类经营主体明确、服务器可控的桃色软件,本该更早发现并整治。
治理桃色经济灰黑产,渠道阻断至关重要。至少公开运营的App不能成为兜售色情的温床。在这批曝光的案例中,某些App为了掩人耳目,设计了“聊天员”等角色。但“聊天员”之间存在本质区别,有些聊天属于治愈系、陪伴经济的一部分,而此类App上的所谓“陪聊”则属于撩拨欲念的性质。这提示我们,包容业态创新的同时,也需要对各类新App实体业务进行实测性了解和穿透式监管,确保法律在场、经营合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