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厨师AI炒菜机器人丨 用技术硬核复刻现炒中餐的灵魂——锅气

2025-04-23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在中国人的厨房哲学里,“现炒”从来不是一种烹饪技法,更像是一种态度与传承,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就曾说:“中国菜肴的精妙,因为“炒”而独步世界”。

时光流转,预制菜悄然占据餐桌,速食已然成为日常,现炒的味道越来越少,那份食材与铁器碰撞出的锅气,正从现代厨房里消散。

而今,芯厨师AI炒菜机器人,通过把传统烹饪智慧与智能科技跨界结合,让现炒中餐的灵魂——锅气,复苏。

吃到新鲜、有锅气的食物,相信是很多人对现炒中餐最基本的诉求。但锅气究竟是什么,似乎是个玄而又玄的东西,很少有人能够把它讲清楚。

锅气,从科学的角度来讲,是食材在高温状态下,在铁锅中发生美拉德和焦糖化反应,赋予食物诱人的色泽和风味,如炒菜时的金黄外观和焦香。这两种反应,都需在高温状态下快速完成。

厨师炒菜,大火爆炒有锅气

但科学只能是科学,用厨师的话将,又是另一种表达了。我们在研发芯厨师AI炒菜机器人之前,深入请教了多位国内知名大厨,他们是这样解释锅气的诀窍:热、快、干、香。

展开全文

热,就是整个锅体的温度拉到一定高度,200 度左右,菜做好盛出来都能烫嘴;快,就是整个过程要快,油盐酱醋在最短时间内与食材在锅里快速充分的融合;干,就是水分要蒸发出去;香,就是食材要有轻微的焦香味儿,火候是关键,多一分则柴,少一分则生。这样的解释,听起来比化学反应,更有味儿。

锅气,有些地方也叫镬气。“镬”者,器物也,《吕氏春秋》曰“一镬之味”。因此,除了厨师热快干香的技术手法,锅气的产生还离不开一口好锅。

打造一款符合中餐炒制需求,有锅气的商用炒菜机器人,并非易事。锅气是一个很复杂、多种要素综合作用才能实现的东西,想要用技术复刻,没有捷径,唯有把它一项一项的拆解,制定解决方案,然后再去测试验证,往复循环。需要公司不计时间与成本,而芯厨师也正是这样做的。

热和香,主要是温度和火候的控制,锅要能迅速升温,火候要能精准控制。而在这一块,整个炒菜机器人行业基本是空白的,只能靠自己探索。功夫不负有心人,芯厨师团队在2022年,成功研发出了首个行业AI智能控温算法,实现了温度的精准可控。极速升温算法,12kW的超大功率,能够快速升温,15s升至300℃,保证锅能够迅速升温;温度曲线逼近算法,自动烹饪时的温度曲线始终贴合大厨炒制时的温度曲线,从而保证机器人炒制的火候控制精准,与大厨如一;锅温补偿算法,温控精度±1℃,进一步保证了温度控制与火候的精准度。

15s可升温300摄氏度

快,不单单只是升温快,是整个过程要快,油盐酱醋要在最短时间内与食材充分融合。芯厨师的分子级调味系统,具备每秒1000次的控制算法能力,因此能够精准把握调味的时机,不耽误一秒,结合三轴异步行星锅铲,30.76N·M 的搅拌力矩,能够迅速让食材和调料融合,并且受热均匀,激发出香味。

铁锅才有锅气

干。中餐特有的炒锅,以铁铸成,导热性能非常好,而锅的凹形曲线,使得炒菜时产生的气流,能带出水汽。正是注意到了这一点,所以芯厨师的锅体设计,没有采用市面上大多数炒菜机器人使用的滚筒锅,而选用了接近传统造型的凹形锅,一体成型碳钢铁锅,锅体厚度3mm,导热性能好,符合传统厨师的烹饪习惯,厨师在示教时非常容易炒出锅气,便于炒菜机器人之后能精准复刻,也不会有滚筒锅水汽难以挥发,影响锅气的问题。

芯厨师AI炒菜机器人,已出口海外超40多个国家

芯厨师AI炒菜机器人以技术为笔,以传承为墨,在传统烹饪与现代科技的碰撞中,勾勒出中餐革新的蓝图。通过将火候、调味、翻炒等烹饪要素拆解为可量化的物理参数,不仅让“锅气”这一玄妙的技艺得以标准化复刻,更以技术重构了现炒中餐的底层逻辑。从15秒极速升温的爆发力到±1℃的精准控温,从三轴异步行星锅铲到分子级调味系统,每一项技术突破都在诉说着对传统烹饪智慧的敬畏与创新。芯厨师致力于让现炒中餐连锁更简单,通过“机器人+菜谱程序+智能管理系统+落地陪跑”的闭环生态,打破人力桎梏与口味波动之困,让每一家中餐连锁都能轻松实现“千店一味”的品质坚守。当科技的温度与锅气的炽热交融,芯厨师正引领着现炒中餐走向更广阔的星辰大海——这里既有传承千年的烟火气,也有智能时代的效率革命,更承载着让世界爱上中国味道的终极理想。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