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不承认侵华事实,那为何日本拍的抗日剧,我们却拍手称赞?
这部剧是否意味着日本已经承认了侵华战争的事实呢?为什么这部由日本人制作的抗日剧会引起中国观众的高度评价?这是一部怎样的“反战”题材的电视剧,为什么会引发如此强烈的反响?我们该如何理解这部剧所讲述的内容?
根据一些评论,这部剧比我们自己拍摄的类似题材作品还要真实,它能让中国观众对其拍手称赞,意味着剧中的某些情节仍然符合历史事实。这或许是日本人首次在影视作品中表达对侵华战争的某种反思,难怪有些网友感叹,是否这标志着日本终于承认了侵华的事实。然而,真的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吗?
这部剧名为《红十字,女人们的入伍通知单》,由日本TBS电视台于2015年制作。从字面上看,这部剧并不完全属于“抗日剧”范畴,对于中国观众而言,它显然是抗日题材的,但对于日本人来说,这无疑是讲述侵华的故事。因此,这部剧可以更准确地归类为一部关于中日战争的剧情片。
故事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讲述了一名日本战地女护士希代在日本帝国主义的号召下,来到中国战场,为伤病员提供护理的经历。她在中国战场上见证了许多触目惊心的事情。希代初到中国时,对军国主义深信不疑,甚至坚信日本政府宣称的“我们去中国是为了帮助他们”,中国并没有战争,只有和平。她深受这种洗脑宣传的影响,满怀报国之情。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希代因两件事对日本军官的行为产生了质疑,彻底看清了他们的真面目。首先,在一次急救事件中,医院接收了两名伤员:一名是重伤的日本士兵,另一名是轻伤的日本军官。尽管伤情最重的士兵急需治疗,但日本中校决定先救军官,甚至理直气壮地告诉流血不止的士兵,应该为“军官”牺牲,这样死得才算光荣。这个决定令希代感到震惊,并开始动摇她曾坚信的军国主义观念。
随后,又发生了一件事彻底打破了她的信念:一次,医院接到两名伤员,其中一位是中国人,另一位是日本军官。但当时的日本军官却表示不愿意救治中国人,仅仅因为他是中国人。作为一名护士,希代对这种不救中国人的做法感到无法理解。她开始怀疑,难道因为他是中国人就应该任由他死去吗?
这两个情节让一些观众认为,似乎是日本人开始意识到自己在侵华过程中的不道德行为,甚至有网友认为,这些情节是日本首次在影视作品中暴露军国主义的黑暗面。相较于日本国内其他许多美化军国主义的影视作品,这部剧确实显得更为客观一些。
然而,尽管如此,这部剧是否就此完全承认了侵华战争的罪行呢?显然并非如此。剧中虽然有部分反映日本军国主义行为的场景,但仍有许多令人不满之处。例如,剧中将东北抗日的队伍称为“土匪”,这显然是对中国历史的一种误解,或者说是故意隐瞒了历史真相。此外,剧中还强调了解放军对日本护士的“感化”,导致她们最终留下来参与抗美援朝战争。事实上,当时只有极少数日本护士因为与中国人结婚才留下来,大部分人最终还是回到了日本。
更为离谱的是,剧中对中国人形象的刻画也相当负面。除了一个面目模糊的共产党员角色王江明,几乎所有其他中国人要么是小偷,要么是暴力分子,甚至有的人还是人贩子的帮凶。这种表现似乎意在突出日本人对中国人的“优越”,而模糊了侵略战争的真相。
至于所谓的“反战”主题,剧中并没有真正体现出对战争本质的深刻反思。虽然希代在个人思想上对军国主义有所觉悟,但剧集并没有深入展现日本在侵华战争中所犯下的罪行。如果这部剧真的是一部反战作品,那么它应当真实呈现日本对中国平民的残忍暴行,但遗憾的是,剧中并未触及这一点。
剧中的战斗场面虽然表现了战争的残酷,但它却忽略了对中国人民所遭受的苦难进行反思。观众只看到了日本兵的伤痛,却没有看到中国百姓在侵略战争中的无助与死伤。反观剧中的中国角色,除去少数的抗日战士外,大多数人被描绘为暴力、冷酷的形象。这些设定无疑削弱了剧集作为“反战”作品的力量。
在这部剧的四小时时长中,既没有展示日本人对中国人民的暴行,也没有对侵华战争中的罪行进行反思。即使某个中国角色在剧中被杀害,但这并不能证明日本军人有任何反省的迹象。剧中的暴行更多地被描绘成中国人对日本人的敌意和暴力,而这种偏见也突显了剧集美化日本的倾向。
因此,这部被誉为“反战”题材的剧集,其实并未体现出真正的反战精神。在这部剧中,我们没有看到对侵华战争罪行的悔悟,反而更多的是日本人自夸和对中国人描绘的负面形象。其背后,暴露出的是日本对侵华战争真相的回避和对战争残酷性的轻描淡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