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演员,不买车不开车,83岁坚持打卡上班,终生只爱一个人

2025-05-23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说到娱乐圈的老戏骨,达式常这个名字绝对值得一提。这位演员活了84年,经历丰富,简直像一部跌宕起伏的电影。他从不买车、不开车,83岁依然每天按时出现在片场,始终坚持着自己一生只爱一个人的生活方式。这样的低调、执着,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1940年10月26日,达式常出生于上海一个回民家庭,家里并不富裕,甚至可以说相当贫困。父母辛勤工作,父亲在上海十六铺码头当账房先生,母亲洗衣服为家里补贴,家庭成员众多,他是12个兄弟姐妹中的第九个。尽管如此,父母依旧坚信教育的重要性,力求供孩子们上学,这也为达式常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他从小就显露出非凡的才艺,热爱模仿电影中的人物,那个年代电影相对稀有,每次看一场都让他兴奋不已。1953年,他考入上海格致中学,凭借出色的成绩获得了国家全额奖学金。在学校里,他积极参与文艺活动,音乐老师夏乡原发现了他的潜力,邀请他参与话剧《卓雅和舒拉的故事》,一演之下,他彻底迷上了表演,也因此埋下了他成为演员的梦想。

1959年,他进入上海电影专科学校表演系,师从名师孙道临。大学时,他特别刻苦,早起练台词,晚上琢磨角色,拼尽全力钻研表演,也正是在这段时光,他结识了同班同学王文皓。王文皓家境贫寒,父母早逝,是靠兄嫂抚养大的,两人背景相似,渐渐地走到了一起。

1962年,达式常大学毕业后进入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正式开始了演员生涯。1963年,他参演了第一部电影《兄妹探宝》,算是踏入了影坛。1965年,他在《年轻的一代》中饰演青年林育生,该片使他一举成名,名字开始为观众熟知,事业初露锋芒。

然而,事业的上升期并没有持续太久。1966年,他与王文皓结婚,婚礼简单朴素,几张桌子和家常饭菜就够了。然而,同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演艺圈陷入混乱,达式常的演员生涯也被迫暂停,他被下放到农村接受劳动改造,整整几年无法再接演任何作品。直到1971年,女儿达秧出生,家庭重新有了希望,达式常才得以回到上海电影制片厂,逐渐恢复了演艺事业。

1975年,他主演了《难忘的战斗》,饰演粮食采购队队长田文中,这部影片的成功让他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接下来的几年,他参演了《春苗》《东港谍影》等一系列电影,事业步入了高潮。1980年,他凭借电影《燕归来》获得第4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

1982年,他与潘虹合作的《人到中年》再次赢得了口碑,演技再度得到肯定。1984年,他因在电视剧《走进暴风雨》中的出色表现,获得了第2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男主角奖。1987年,他在《书剑恩仇录》中饰演乾隆帝,成功入围第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成为第一个获得此提名的内地男演员。

虽然演艺生涯并非一帆风顺,达式常每次跌倒后都能快速站起,凭借脚踏实地的演技而非炒作赢得了观众的认可和尊敬。

至于达式常的生活习惯,最让人惊讶的便是他从不买车、不开车。这个选择在许多演员中极为罕见,尤其是成名后的明星们,通常都愿意购车炫耀一番。而达式常连驾照都从未考过,原因要追溯到他拍摄《万里征途》和《东港谍影》时的经历。两次车祸让他心生恐惧,从此决定远离汽车。尽管事业蒸蒸日上,他始终坚持低调的生活方式,依然以公共交通和步行为主要出行方式。

83岁的达式常依然坚守在演艺一线,每天准时到片场,精神饱满地投入到工作中。2023年,他参演了电影《昆仑山下大医生》,并在寒冷的天气中坚持拍摄雪地戏。除此之外,他还涉足配音和话剧演出,1986年为《蔷薇海峡》配音,获得金鹰奖最佳男配音奖;在话剧《雷雨》中,他的表现同样获得了观众的高度评价。

57年的婚姻,达式常和王文皓彼此扶持,过得相当幸福。无论是艰难的文化大革命时期,还是事业逐渐有了起色时,两人始终不离不弃,彼此间无怨无悔,过着平凡却充实的生活。即使如今年事已高,王文皓的健康状况也不如以前,但达式常依旧陪伴在她身边,依然过着简单而温馨的日子。

作为上海市政协委员,达式常也关心社会,曾为文化事业提出多项建议,并用自己的资金资助贫困学生,他的这份爱心远比他在银幕上的成就更让人感动。

达式常这一生,凭借真挚的热爱坚持演艺事业超过60年,无论遭遇怎样的困难和挫折,他都从未放弃。他生活朴素、低调,始终未曾让名利冲昏头脑,84岁依然奋斗在一线,实在让人敬佩。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不一定要轰轰烈烈,踏实地做自己热爱的事,守住一份真挚的情感,也能活得精彩非凡。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