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悬一枪》上映,张晋川派武打片,打击硬朗,文戏欠佳
5月3日,电影《命悬一枪》正式上线多家正版视频平台。这部影片整体质量相当不错,且已通过龙标认证。如果它能在院线上映,或许会更加吸引观众。然而,近两年院线市场并不如火如荼,许多小众类型的电影在院线放映往往会面临票房不佳的困境。因此,选择在网络平台发布,未必不是一个明智之举。
这部电影的主演包括张晋等人,特别是在动作场面上,影片的表现可谓相当出色。电影的打斗场面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传统的武打,另一部分则是枪战。两者都以川派建筑群为背景,战斗场面精彩纷呈。特别是在枪战的部分,片中的巷战场面设定在川派的建筑群中,这样的构思充满了创意。
在角色塑造方面,电影也有不小的亮点。例如,女主角的形象塑造颇具四川女性的爽辣风格。不过,在整体川派小镇的群像描写中,四川的辣味似乎没能完全体现出来。小镇上的人物群像,依然呈现出一种自我牺牲的精神,大家牺牲自己,保护比自己更脆弱的人。
电影开头的几场戏展现了浓厚的豪侠气息,值得一看。特别是塑造人与人之间那种充满武侠精神的关系,诚信与承诺的重要性。这种精神或许并不属于普通人,但它理应成为我们理想中的价值观。因此,电影中男主角和兄弟们上山打土匪的情节,是符合武侠电影的设定的。
从整体来看,我认为《命悬一枪》并不算一部差电影。尤其是影片中川派小镇的枪战场面,导演充分利用了地形,没有像某些抗日神剧那样做出不合情理的安排。通过合理利用地形进行战斗,使得少数战士能巧妙避敌,实现以少胜多的局面,这让观众更易于接受。尽管这是一部武打片,但电影没有对男主角的战斗力进行过度神化,男主依然是一个普通人,只是擅长武打而已,这一点处理得相当到位。
当然,武打片的核心叙事逻辑是:为何而战?一部及格的武打片,往往会给出一个合理的战斗动机。比如,男主为了救女主而战,后来为了复仇而战,这些理由虽然较为合理,但也只能算是基本合格。真正出色的武打片,需要在“为何而战”上找到与时代情感的契合。
几十年前,像黄飞鸿、霍元甲等影片的战斗动机是为了捍卫中国人的尊严,打破“东亚病夫”的标签。这种情感共鸣曾经在香港和内地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当时的观众需要通过这类电影来寻找自我认同。而如今,如果再提“不是东亚病夫”的话题,恐怕大家都已经觉得很可笑,因为如今的中国已经不再是那个病弱的东亚国家,而是全球的领先者。
因此,如何找到与当下时代情感共鸣的“为何而战”的理由,变得尤为重要。《命悬一枪》在打斗部分并没有太大的问题,导演和张晋的功力无疑得到体现,但在剧本层面,影片未能很好地解答“为何而战”的问题。影片将复仇作为主要动机,但这一点显得过于单薄和套路化,缺少对时代情感的深刻认同。
总结来说,武打片最终比拼的,不仅仅是谁的打斗更精彩,或者谁的拍摄技巧更高超,而是能否精准把握与时代情感的共鸣点。这个“共鸣点”是编剧需要深入思考的,且这类思考往往不容易被公开分享。在影视行业,这种东西就像芯片技术一样宝贵,没人会轻易透露。
因此,制作武打片与研发手机似乎有些相似,华丽的外表固然重要,但“芯片”才是最为关键、最需要心思的部分。而《命悬一枪》的“芯片”,依然显得有些过时,难以称得上是高端之作。(文/马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