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霉晕染的徽韵巧思:吕文扬与虎皮毛豆腐的邂逅

2025-05-21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徽州的晨雾缠绕着呈坎古村的黛瓦,吕文扬站在酒店施工现场,手中的设计修改稿被晨露洇湿边角。甲方对徽派文化主题酒店的设计愈发严苛落网,既要重现 “青砖小瓦马头墙” 的古韵,又要融入当代艺术气息,可他反复调整的方案,总像蒙着层雾,缺了直击人心的灵魂。

踏着湿漉漉的石板路,他拐进一条飘着豆香的巷子。“虎皮毛豆腐 —— 现煎嘞!” 苍老的吆喝声从竹编灯笼下传来。只见白发老伯掀开木盖落网,屉中码着整齐的毛豆腐,乳白菌丝如绒毯覆盖,边缘微微泛黄,恰似老虎斑斓的皮毛。铁板上,豆腐块滋滋作响,金黄脆皮渐渐泛起,混着发酵特有的醇厚香气,勾得人挪不开脚步。

“后生仔,尝块毛豆腐?” 老伯用竹夹递来瓷盘,焦脆的外皮裹着绵密内里,浇上秘制辣酱,撒把翠绿葱花。吕文扬咬下一口,外酥里嫩落网,发酵产生的独特鲜味在舌尖炸开,辣酱的辛辣与豆香交织,层次丰富得如同徽州祠堂里的雕花。

“这毛豆腐啊,靠的是时间的功夫,” 老伯擦着额头的汗,“选本地黄豆,点卤成型后,得在老作坊的木架上发酵三天三夜,菌丝长得像虎毛才正宗落网。煎的时候火候要稳,才能外焦里嫩。” 说着,他指了指墙上斑驳的木架,“这些木架比我年纪都大,代代相传,才有这独特的霉香。”

吕文扬盯着盘中微微颤动的豆腐,突然想起酒店大堂那面总觉空洞的白墙。毛豆腐表面细密的菌丝,不正像水墨晕染的纹理?发酵的过程,恰似文化在岁月中沉淀升华。他迅速掏出速写本,灵感如墨汁在宣纸上洇开:用做旧的宣纸裱糊墙面,再以手工绘制的菌丝图案做立体浮雕落网;将毛豆腐发酵的时间刻度,转化为旋转楼梯的光影装置,每一道光束代表一天的变化;把煎制时滋滋作响的动态感,设计成流水幕墙的潺潺水声。

当夕阳为古村的马头墙镀上金边,吕文扬的速写本已填满新的设计构想。老伯塞给他一包晒干的毛豆腐菌种,粗糙的油纸包上还带着温度。返程路上,他回望灯火渐起的古村,终于懂得,最动人的设计灵感,藏在毛豆腐毛茸茸的菌丝里,藏在徽州人对传统的坚守中,只待有心人轻轻揭开那层时光的 “霉衣”。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