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姐六比浪姐第一季,口碑差异大,收视率为何下滑?

2025-04-24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浪姐》第六季播出至今,观众的热情已经大不如前。节目中的出圈舞台屈指可数,讨论度较高的几位姐姐,似乎只有王珞丹、叶童和吴宣仪,其余嘉宾至今难以叫全名字,与第一季的辉煌相比,简直相形见绌。

回顾《浪姐》第一季,节目之所以受欢迎,正是因为它是一个真实的竞技舞台。三大巨头从头到尾的较量,紧张刺激,成团后黄龄也毫不客气,直言不讳地针锋相对,所有人都卯足了劲,拼劲十足,路人观众也能看到每一位姐姐的努力和进步。伊能静从一开始的高冷架子,到后来的努力逆袭,她几乎住在长沙三个月,每天与大家一起苦练,这种对待舞台的态度令人感动。而第二季起,随着大牌的加入,保底合同的存在,节目组也不敢过于剧烈地淘汰选手,最终导致了人情世故的泛滥,竞技感逐渐消失。

从第三季开始,《浪姐》的方向发生了根本的偏离。节目逐渐以音乐圈为主,而忽视了演员的力量,这个改变显然并未带来良好的效果。尤其在第四季,依靠小美的回归救场,节目已经逐渐走向了粉丝团体互相较劲的局面,真正的竞争和拼搏精神逐渐淡化。到第五季,全凭粉丝圈的热烈互吹互怼,而普通观众已然难以从中找到看点。第六季虽然有所回归,重新聚焦演员群体,但节目的质量显然无法回到当年巅峰时期。

说到《浪姐》每一季的进步,我们可以看到第一季的姐姐们大多起初并不擅长唱跳,但她们在舞台上的展现却让人惊讶,进步之大令人称赞。而后来的几季,虽然表面上看似越来越光鲜亮丽,然而却几乎看不到她们的努力和进步。即使努力练习,也总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特别是一些基础薄弱的姐姐,舞台表现常常不尽人意,无法呈现出真正的进步。

每一季,观众最期待的就是看到选手们拼劲十足的努力和成长。在第一季,这种进步是显而易见的,而第六季却很难再找到这种奋力向上的气氛。节目中的很多姐姐们并没有真正投入到舞蹈训练中,反而是以年龄为借口,慢慢变得懒散,缺少了那种拼搏的劲头。对于观众而言,最想看到的无非是进步与突破,但如果你还拿着“年龄大”这种借口,却缺乏实际的努力和成果,最终又怎能赢得观众的认同呢?

第一季的《浪姐》确实为我们呈现了许多难忘的舞台,每一位姐姐都竭尽全力去争取更好的表现,无论是初舞台还是后期,大家都不惜一切为更好的舞台效果努力。而到了后期,很多姐姐的表现就变得越来越随意,她们的拼劲消失了,仿佛上节目只是为了镀金,而非真正为了舞台。

每一季的《浪姐》都会时不时推出所谓的“回忆杀”,这些舞台虽然能引起观众一时的共鸣,但似乎也让节目陷入了没有新意的境地。从第一季的突破到后来的反复回顾,大家越来越感觉节目走上了炒冷饭的老路。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