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2年再看《漫长的季节》,100万人打出高分,当之无愧神剧之首
有些剧集因为实在太好看,反而让人不知道如何去写感想,《漫长的季节》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
当你在看这部剧时,思绪总是源源不断地涌现,仿佛一股气流在身体内激荡。但这种激荡却并没有带来什么神奇的效果,反而让人更深刻地意识到,普通人其实并没有太多选择的余地,这种无奈感令人心生沉重。
这部剧的背景设定在东北小城桦林,讲述了一个计程车司机王响(范伟饰)儿子王阳多年前卷入一起命案,最终死于非命的故事。随着一起假车牌事件的出现,王响怀疑多年未曾现身的凶手可能再度出现,于是他与妹夫龚彪和一名退休刑警马德胜组成了一个民间侦探小队,开始了寻凶之旅。
第一集的节奏很快,主角王响的生活非常简单,平静、单调的生活就像他车内的后视镜,反射着周围的一切。然而一开始,他对于假车牌事件的反应却让人觉得非同寻常,仿佛他在普通的外表和工作下藏着一颗特务的心。渐渐地我们发现,他的这些细致入微的观察,可能源自于他多年来在寻找儿子死亡真相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对每个细节的敏锐感知。
\"我妹夫以前是开火车的!\"当王响追车如猛兽一般时,妹夫龚彪带着一点自豪感说道。我们很少看到火车倒退,最多的只是静止在原地等待着前进的信号。而王响的人生,却像一列在20年前停下的火车。儿子的死亡、妻子的重病和去世,都让他的人生没有再发出汽笛声。
不料,正是这个假车牌事件,唤醒了他对儿子死亡真相的追寻,他坚信那个曾经害死儿子的凶手就隐藏在眼前,这仿佛一颗巨石投入他平静的湖面,激起了涟漪。
随着剧情推进,王响逐渐发现,儿子的死并非偶然,而是牵扯着更复杂的社会背景和人们当时的生活方式。故事回到1997年,那时发生了一起震撼社会的碎尸案,并且引发了更深一层的连环杀人事件。这本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悬疑开篇,但观众很快会发现,导演想表达的并非单纯的悬疑案件,而是“人生”和“选择”的主题。
剧情跨越了1997年、1998年和2016年三个时间段,社会的变迁犹如一把大刀,切割了这些普通人物的命运。它不仅仅是一部悬疑剧,导演将时代的背景与悬疑犯罪巧妙结合,编织出个体命运与时代背景交织的血淋淋的现实。
剧中的“桦林钢铁厂”在电视剧中被虚构成了一个巨大的企业,它的规模让人想起现代韩国三星对人们生活的深远影响。桦林这个小镇上的医院、电影院、澡堂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这种设定有着历史的根基。918事变后,日军在东北建设了各类工业设施,随着抗美援朝战争的推进,钢铁、石油等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而这也带来了大量人口的涌入。
剧中的1997年和1998年,正是中国社会急剧变革的时期,国企改革、下岗潮等问题深刻影响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王响在无意间发现碎尸案的线索,并开始努力协助破案,他想通过这一行动来提升自己的重要性,避免被开除。然而,所有的努力都只是徒劳。
某一天,王响被妻子表妹黄丽茹的追求者龚彪告知,他被列入了下岗名单。更讽刺的是,龚彪因为与厂长发生冲突,结果把自己的名字从下岗名单上换成了王响的名字,最终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龚彪是一个少有的大学毕业生,曾有着辉煌的前景,但因为爱上了一个女孩,他的人生陷入低谷。20年后,他成了一个油腻大肚子的出租车司机。
但龚彪并未过多抱怨,内心依然保有理想和浪漫,他的幽默背后藏着深深的悲凉。或许正如莫言笔下那些苦涩的角色,龚彪面对生活的荒谬,以笑容反抗。他养鸽子,偶尔买彩票,却始终相信自己不会暴富。而当他终于看到自己买的彩票中奖了时,却在车祸中丧命,这一刻他的人生戛然而止。
王响和龚彪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王响无法接受儿子之死,时间在那一刻凝固,而在追寻真相的路上,他始终无法找到出口。2016年,当他以为自己找到了答案时,却发现那个他一直认为是儿子凶手的人早已死在监狱里,这让他深感失望。
剧中并没有深入探讨碎尸案的前因后果,尽管案件本身令人痛心,但它的真正意义却被置于旁边。故事的核心,并不是案件本身,而是人物命运的转折和他们如何在社会的重压下做出选择。
《漫长的季节》这部剧,犹如导演辛爽的镜子,犀利却让人不自觉地陷入其中。它就像口香糖一样,粘在心头,挥之不去。每个角色无奈的举动和悲凉的命运,令人感同身受,虽然它没有什么特别的故事,但却深刻地揭示了生活的残酷和真相的不可捉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