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苟非吾之所有中的之是什么意思

2025-02-10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热心网友的回答:


文言文中「苟非吾之所有」中的「之」,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用翻译。

️文言文中之兆是什么意思

翔正(北京)教育科技****的回答:


之兆在文言文中多表示「xx的徵兆」或者「xx的陵墓」的意思。具体解释需要结合上下文来解释。

例:【不详的预兆】:①后唐·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风流阵》:

「时议以为不祥之兆,后果有禄山兵乱。」②明·施耐庵《水浒全传》吴学究谏道:「此乃不祥之兆,兄长改日出军。

」(第六十回)③【亡国的预兆】此诚亡国之兆也。④【祖先护佑的预兆】有得祖荫之兆

【先人的陵墓】①韩愈《祭十二郎文》终葬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②张耒《张耒集》葬君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文忠公之兆,而宪来求铭。

爽朗的三和的回答:


之兆 意指人运势的症侯.

xx的预示 古文言文中之兆 多用于占卜用语,如不祥之兆,极不好的预兆和苗头,战国时期尤甚。

️文言文中「苟非吾之所有」中的「之」是什么意思

踢飞大象的蚂蚁的回答:


"之「在句子中「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你可以多找几个句子,分析一下,就可以在以后分辨了。加油!

热心网友的回答:


音节助词,不译

本来没有意思,不过加个子,读着顺口些

️「苟非吾之所有」和「纵一苇之所如」中得「之」的有何区别?

热心网友的回答:


个人认为两个之的用法是一样的,都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未必正确,需要你自己判断。其实文言文字来就容易歧义,你最好是找语文老师确认,因为你需要的是「标準答案」,个人的意见容易耽误你的学业,异议放在心里,将来随着自我的提高慢慢识别。

另外,我也想知道正确答案,知道了以后告诉一声,呵呵,拜託了!

碧波无暇的回答:


纵一苇之所如」中的「之"应该理解为动词「到」,整句翻译为「放任如苇叶般的小舟到它所想去的地方」,即「放任小舟自由飘蕩」。

热心网友的回答:


第一个之应该是取消句子独立性;第二句应该是实词「到的意思」,因为「如」有到…去的意思,「所如」就构成是名词去的地方了

我的剑是从这里掉下去的,从这里 是吾剑之所从坠的是的意思 是 为指示代词,译为 这儿 所 为名词,译为 地方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这儿是我的宝剑掉下去的地方 之 在这里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 的 是吾剑之所从坠 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是 指示代词 这 所 结构助词,与 从坠 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现代汉...

一 之 作代词用 如下列加点的 之 字 1 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马说 2 名之者谁?山之僧智仙也。醉翁亭记 3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4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小石潭记 5 撤屏视之,一人 一桌 一椅 一扇 一抚尺而已。6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 分析以上例子...

一 之 636f7079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3363436作代词用 之 作代词的用法在教材中有很多,如下列加点的 之 字 1 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马说 2 名之者谁?山之僧智仙也.醉翁亭记 3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4 闻水声,如鸣佩...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