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航天第一,俄罗斯为何如今如此拉胯,变得连印度都不如了?

2025-05-24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阅读此文前,请您点击关注按钮,以便将来继续获取类似文章,同时方便您与我们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它是我们创作的动力源泉。

文|张润晨

编辑|t

自从2019年,以色列的“创世纪”号探月飞船与印度的“月船2号”先后在月球表面坠毁后,人类的探月步伐几乎停滞了好几年。

然而,到了今年夏天,月球探险再次被重新点燃。此次的两大主要参与者分别是屡败屡战的印度,以及希望恢复苏联昔日荣光的俄罗斯。

在这场“太空竞赛”中,几乎所有旁观者都对印度持悲观态度,并看好俄罗斯的表现。毕竟,印度在太空竞赛中尚属后起之秀,并且月船2号的失败仍在记忆中。更为重要的是,印度目前的“月船3号”探测器,主要依赖来自以色列、美国、俄罗斯、意大利、英国、法国及德国的各国技术与材料。可以说,这是一台“万国牌”的月球探测器,然而,正是这台集结了全球力量的探测器,最终成功登陆了月球南极,令印度一举成为全球第四个成功登月的国家,也是第一个成功登陆月球南极的国家,这一成就使印度跻身航天大国行列。

相对而言,俄罗斯却未能如预期般成功。它的“月球-25号”探测器最终坠毁在月面,未能完成任务,这场失败使俄罗斯航天集团颜面尽失,令人惋惜。

然而,曾经的苏联可与今天的俄罗斯截然不同。在20世纪中叶,苏联无疑是全球航天领域的领头羊,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了另一个超级大国——美国。在冷战时期,美苏之间几乎每个领域都充满了竞争,航天领域尤为突出。作为一个能够直接展示国家科技实力的行业,航天对美苏两国而言尤为重要。

实际上,美国在航天领域的投入比苏联稍早,但在很多关键领域,苏联始终占据领先地位,尤其是在洲际导弹和太空探索方面。苏联的成功,部分归因于它对科学教育的高度重视,无论是数学、物理还是其他理科领域,苏联都投入了大量资源。而这种重视理科的文化,深刻影响了年轻一代的教育选择,推动了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同时,赫鲁晓夫时期的科研氛围比斯大林时代更为宽松,这为航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

此外,苏联的举国体制和科学院的垂直管理,也为其航天事业的有序发展提供了保障。实际上,苏联航天的成功不仅仅来自国内政策,还与外部因素密切相关。第二个重要因素是苏联社会制度对西方某些科学家的吸引力,尤其是在赫鲁晓夫时代,苏联还未完全脱离理想主义,赫鲁晓夫本人更是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这使得一些美国的航天科学家甚至主动与苏联分享技术与情报,拉平了两国的技术差距。

除了这些宏观因素,苏联航天事业的辉煌也离不开一些杰出人物的贡献。例如,苏联科学院院长凯尔迪什曾被赫鲁晓夫称为“世界著名的空间飞行理论家”,而副院长基里林则是著名的热核物理学家,赫鲁晓夫赞誉他为“具有协调能力的天才”。最为关键的,是被誉为“苏联航天之父”的科罗廖夫。他的才华和影响深刻改变了航天历史的进程。正是他,帮助苏联在与美国的航天竞赛中,早早占据了先机。

1953年至1964年是苏联航天事业的辉煌期,这一时期几乎与科罗廖夫的努力紧密相连。1954年,科罗廖夫提出了运载火箭的重要理论,而1966年他的去世也象征着这一辉煌时期的结束。科罗廖夫的贡献远不止于航天,他对苏联的军事火箭研究也同样具有深远影响。苏联的火箭研究分为两个方向:基于德国V系列火箭的洲际弹道导弹和基于科罗廖夫理论的太空运载火箭。

1957年3月3日,苏联成功试射了世界上首枚洲际导弹SS-6,这为苏联提供了攻击美国本土的能力。该导弹的射程可达5000公里,比美国领先了9个月。仅七个月后,苏联成功发射了全球首颗人造卫星“斯帕特尼克一号”,开启了人类的太空探索新篇章。虽然美国随后发射了“探险者一号”,但苏联的卫星要更大、更重,赫鲁晓夫甚至形容美国的卫星像“一个橘子”。

1961年,苏联更是成功将尤里·加加林少校和“东方号”载人飞船送上太空,使加加林成为全世界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类。早在4年前,苏联就已经将太空犬莱卡送上太空,成为全球首个将地球生命送入太空的国家。美国直到1962年才成功将宇航员送入太空,慢了整整10个月。到了1963年,苏联已经能够让多艘航天器在外层空间进行编队飞行,达到了航天事业的巅峰。

然而,局势很快发生变化。1964年,赫鲁晓夫因政变下台,苏联对航天事业的支持逐渐减弱。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更关注地面事务和美苏对抗,而非太空竞争。随着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成功登月,美苏太空竞赛进入了美国的领先阶段,并一直保持至苏联解体。

1989年,苏联航天的衰落更加显现。当年日本东京广播公司以3700万美元购买了苏联联盟TM-11号宇宙飞船的“冠名权”,并转卖给各大日本公司。苏联经济危机导致航天行业资金短缺,甚至许多航天科学家不得不靠出租车维持生计。

最终,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航天业经历了巨大的断层。随着大量航天专家的流失,俄罗斯的航天事业逐渐步入低谷。“月球-25号”的失败,彻底打破了俄罗斯重回辉煌的梦想。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