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享人生 | 匠心筑造医道仁心
(本期精彩)
他被称为机器人手术领域的“刀尖舞者”,也是医学创新的破界者和开拓者,他把中国经验带上了世界的舞台,让工匠精神不断闪耀,科技与仁心的碰撞,擦出新时代的医学温度。
嘉/宾/介/绍
李鹤成,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导师。现任瑞金医院胸外科主任,2024年首届上海杰出人才、2024上海工匠,2023年第六届“国之名医”、2023年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2022年上海领军人才、2022年上海市医务工匠、2025年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2017年上海市卫生计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获得者。他长期从事以微创手术为主的胸部肿瘤综合治疗,在国内率先开展达芬奇机器人辅助食管癌根治胸内吻合术,完成全球首个机器人对比胸腔镜治疗早期肺癌前瞻性临床研究。
暨
医道匠心
工匠精神其实蕴藏在各行各业中,比如在先进的汽车制造业里,如何将一辆车打造成既安全又有乘车舒适度的交通工具,就体现了工匠精神,沃尔沃汽车始终秉持着这种初心,在设计和生产每一辆车。而医生的工匠精神,李鹤成表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对于技术的极致追求。李鹤成说:像他这一代的外科医生是经历了手的一些磨炼,现在是手术机器人时代了,原先的切开、结扎和缝合等基本操作,大部分都会被机器人取代,那么外科医生对于技术的追求的层面就不一样了。当然,基本的手术操作对于年轻医生来说,还是需要熟练掌握,毕竟不是所有的操作都能依靠机器人来完成,除此之外,现在更多地是要求医生掌握如何去挖掘数据,怎么去驾驭手术机器人,怎么和手术机器人进行配合,而主刀医生还有一个最终的价值就是决策能力,体现在主刀医生需要去决策这个手术要不要做,要不要继续做下去,这个很重要;
第二个方面,人文关怀是每个医生不可或缺的职责。李鹤成坦言,外科医生也好,机器人手术也好,在进行手术时候,都只是一种对人、对患者的一种操作,但是对病人的人文关怀不是机器人能做到的,还是需要人进行沟通,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机器人手术只是一种技术,手术机器人是一个平台,当你决定要对病人通过机器人来进行手术,首先要让患者感受到温度,他们才愿意或者才有勇气去接受,病人的配合对于治疗也是至关重要的。
面对挫折不躺平
医生的压力很大,有学业的压力,发表论文的压力,评定职称的压力等等;同时,也要面对挫折,比如面临医学研究和创新带来的挫折,比如临床诊断、治疗时候带来的挫折,种种压力和挫折,可能会导致有些年轻医生选择了躺平甚至是退出,对此,李鹤成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说压力和挫折对于每个医生都是不可避免的,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坚持,别无他法。当你面对一些压力和挫折的时候,能够在一段时间里坚持下去,可能你就能有一些的追求和获得,而你就会在这种不断的获得和挫折中间,得到不断的进步,因为进步是一个阶梯状的过程。最后李鹤成也表示,不坚持就肯定没有结果,坚持了可能就不会后悔了。
瑞金医院胸外科是我国胸外科领域最早使用手术机器人的中心之一,并在国内和国际上都建立了机器人手术的新范式和新标准,瑞金医院胸外科在机器人手术领域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为患者带来哪些福音呢?一起在节目中,听听李鹤成主任是如何分享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