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网络身份认证来了!实名不用泄露隐私,以后上网更安全了!
5 月 22 日,央视新闻报道,公安部推出的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 ,用户从此可以在实名的同时保护个人隐私。这项被称为 “数字保镖” 的服务,每天能减少 2000 多万次身份信息泄露风险,彻底改变了传统实名认证的模式。
传统实名认证需要反复提交身份证号、手机号,导致信息泄露频发。现在,用户只需下载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 App”,通过 NFC 功能读取身份证芯片信息,再经人脸识别,就能生成专属的 “网号” 和 “网证”。网号是一串加密的字母数字组合,不含任何明文身份信息;网证则是承载网号的动态凭证,使用时对方只能看到经过脱敏处理的认证结果,无法获取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等敏感数据。
比如在某航旅 App 登录时,点击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 图标,无需输入身份证号即可完成关联登录,页面直接显示 “已认证”。这种 “可用但不可见” 的设计,相当于给个人信息穿上了 “防弹衣”。
目前,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已覆盖 百余款主流 App,包括淘宝、微信、12306 等平台,以及政务服务、金融征信、教育考试等领域。在淘宝账号因异常触发风控时,用户可通过网证快速解除限制,无需上传身份证照片;在联通营业厅办理业务时,出示 App 生成的二维码即可完成身份核验,全程耗时缩短 60% 以上。
对于未成年人,系统设计了监护人协助申领机制:14 岁以下需由父母代领,14-18 岁需在监护下完成认证,从源头防止身份冒用。
这套系统采用三重认证机制:NFC 读身份证确保证件真实,人脸识别验证本人操作,动态口令防止信息截获。网号使用国密算法动态加密,即使泄露也无法反向破解真实身份。
接入该服务的平台信息泄露风险降低约 60%,用户无需再为频繁提交个人信息担惊受怕。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个人信息保护理念的革新。过去用户只能依赖企业保护数据,现在通过国家统一平台实现 “去中心化” 身份认证,从源头切断信息过度采集。下一步,该服务还将拓展至医疗、教育等更多场景,逐步实现 “一证走天下”。
“终于不用再把身份证号到处填了!当技术真正服务于民生,我们离安全便捷的数字生活又近了一步。
️(数据支持:公安部网安局、央视新闻、北京日报)
️【免责声明】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