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出台最大规模的「手机禁令」,终于有人出手了

2025-05-22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大家好,我是马里奥,一直关注科技前线的从业者。

去年我们就写过,有媒体预测,2025年将是「️青少年社交媒体禁令元年」,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会加入这个阵营,开始管控青少年的手机。

这不,前两天,美国纽约州宣布将实现K12学校无手机政策,️成为了全美最大规模实施上学期间禁用智能手机政策的州。

️纽约是第一个针对成瘾性社交媒体内容的州,这一次,纽约继续领先全美,在数字时代保护我们孩子的安全。」

️皮尤研究中心研究发现,这一代父母的大多数,都将管理孩子的屏幕时间,列为最重要的教养事项之一。

️这是人类父母们第一次面对如此具有诱惑力的对手,但,我们必须得赢。

️成瘾的技术侵入校园

在纽约州官方网站上,这项最新的手机政策,适用于公立学区的所有学校、特许学校和合作教育服务委员会 (BOCES)。

由于禁止使用手机的时间是K12学校的整个上课日,也就是上课铃声到下课铃声,所以也被媒体称为️「Bell to bell」。

随着该协议的达成和2026财年州预算的颁布,️纽约州的‘无干扰学校’政策将于今年秋季在2025-2026学年生效

具体的规定细致还包括:

  • 包括课堂时间和午餐、自习时间等其他时间,未经批准不得在校园内使用智能手机和其他可上网的个人设备。
  • 允许学校制定自己的️白天存放智能手机的计划——让管理人员和教师可以灵活地采取最适合其建筑物和学生的措施。
  • 拨出1350 万美元的资金,用于帮助需要购买存储解决方案的学校,以帮助他们摆脱干扰。
  • 要求学校为家长提供在白天必要时联系孩子的途径。
  • 要求在制定当地政策时咨询教师、家长和学生的意见。
  • 防止不公平的纪律。

不过,️学生仍然有权使用没有互联网功能的简单手机,以及学校正式提供的用于课堂教学的互联网设备,例如作为课程计划一部分使用的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

事实上,这项新政策的成功颁布背后,是纽约州长Kathy Hochul长达几年和智能手机的「硬刚」。

2024年6月,Hochul州长签署了《儿童安全法案》,️这是美国第一部「限制未成年人沉迷社交媒体」的法案

法案要求,除非获得父母同意,社交媒体公司应禁止18岁以下用户观看成瘾性信息流。

此外她还签署了《纽约儿童数据保护法案》,并️出具了一份报告《更多学习,更少刷屏:打造无干扰学校》,为手机禁令政策的颁布寻求理论支持——

  • 智能手机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抑制学习和创造力
  • 无电话环境️不会危及学生的安全。
  • 无电话环境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心理健康
  • 对所有利益相关者进行️开放的沟通和直接指导是成功实施的关键。
  • 学校必须解决家长对白天与孩子️保持联系的担忧
  • 有效的无干扰政策必须关注️整个上课日,而不是仅仅关注课堂时间。
  • 学校可以通过让更多学生参与俱乐部、体育、艺术和其他活动等面对面活动来️加强无干扰的环境

「我们之前保护孩子们免受香烟、酒精和酒后驾驶的侵害,现在我们要保护他们免受分散注意力的成瘾技术侵害」。

作为拥有全美最大学区的州,纽约的手机禁令尽管做了很多准备,但因为️大量家长们对孩子安全的担忧,导致政府遇到了很多阻碍,在去年暂时放弃了禁令的讨论。

反对者们的理由是,如果禁止孩子带手机,万一遇到突发紧急情况,孩子如何和家长联系?家长怎样及时获得孩子安全的信息?认为「️这些禁令切断了家长在校园枪击或其他紧急情况下确保孩子安全的生命线」。

纽约州的最新手机禁令中,专门包含了一条「要求学校为家长提供在白天必要时联系孩子的途径」,取了平衡折中的方式,最终成功通过了投票。

这一系列的周折,也不难看出Hochul州长与手机成瘾问题死磕到底的决心。

■美国学校一个越来越普遍的方式是,允许孩子带手机来学校,但需要上课期间放在看不见的地方,并静音或关机。图为加州圣马特奥市贝赛德学院,学生上课时必须将手机放在专用保护袋

️手机禁令开始遍布全球

在校园里使用智能手机,到底达到了多么严重的地步,需要国家动用法律和政策武器来禁止?

美国专注于青少年数字产品使用的公益组织Common Sense Media发布了一份长达64页的报告,给出的数据就很吓人:

  • 上课期间,97%孩子使用手机的时间中位数为️43分钟(最低几分钟,最高6小时)。
  • 参与者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中位数约为️4.5个小时,近10%每天用10小时以上,中午和晚间是高峰时段,有很多16-17岁的孩子半夜12点还在玩手机。
  • 半数参与者每天收到️237个或更多通知,最多的孩子每天收到4500多条通知(包括短信、APP通知、社交媒体聊天等)。
  • 青少年们每天拿起手机的次数,中位数为️51次,从每天2次到498次不等。
  • 青少年们短视频使用时间的中位数为1小时52分钟,有的孩子每天看7小时以上。一周内玩过657款不同的手机游戏,其中211款游戏带有暴力。
  • 45%的孩子使用过仅供18岁以上的APP,包括Pornhub、梦幻体育/博彩应用程序、赌场游戏或暴力游戏。

沉迷手机已经不只是意志力的问题,智能手机正在以无比隐秘的方式悄悄把越来越多孩子变成「僵尸一代」,操纵着他们的时间、大脑和心理健康。

纽约州也不是美国第一个颁布手机禁令的州。

早在2023年,佛罗里达州成为第一个彻底禁止在教学期间使用手机的州,引发了轰动。

2024 年,美国至少有️八个州(加利福尼亚州、爱达荷州、印第安纳州、路易斯安那州、明尼苏达州、俄亥俄州、南卡罗来纳州和弗吉尼亚州),扩大或采用了限制学校使用手机的政策或法律。

2025年,除纽约外还有阿拉巴马州、佐治亚州、马里兰州、明尼苏达州、内布拉斯加州、新罕布什尔州、俄克拉荷马州、德克萨斯州和威斯康星州的立法者已提议在州立法机构中实施禁令。

在全球范围内,校园内的手机禁令也正在成为一种共识。

根据《全球教育监测报告》,截至2024年,️已有70多个教育系统禁止在学校使用智能手机(注:教育系统并非国家,因为不同国家内部的州、城市的手机禁令程度不同)。

多数国家重点关注小学,也有一些国家,例如以色列,重点关注幼儿园。其他国家,例如土库曼斯坦,则将禁令扩展至中学。

还有一个趋势是,️今年的禁令政策普遍比去年严格。比如在法国,有人建议在初中实行「数字断层」,作为其他教育阶段现有手机禁令的补充。

除了禁止未成年人在校园用手机,还有一些国家出于隐私方面的考虑,禁止在教育场所使用某些特定应用程序。丹麦和法国都已禁用 Google Workspace,而德国一些州则禁用了微软产品。

■截至 2024 年底,各可持续发展目标地区已出台法律和政策禁止在校使用智能手机的教育系统比例

不过,️很多教育界专业人士对禁令的执行效果,表示了悲观的态度

一些专家警告说,这些禁令可能难以执行,或者甚至在生效之前就已经过时了。

「手机和社交媒体已经改变了全球的社会和人类,也改变了学校的教育,彻底的禁令可能难以实行。️妖怪已经从瓶子里出来了,再想把它塞回去几乎是不可能的」。

还有人表示,手机禁令只是州长拉选票的政治筹码之一,「州长们只是迎合潮流,而不是深入研究。看到其他州颁布了禁令,就觉得自己的州也得颁布」。

这场争论看来还要持续下去。

️我们该做点什么?

对于家长,我们到底可以做些什么呢?《焦虑的一代》一书的作者乔森海纳特提出了几个实用建议:

️第一,尽量延迟使用

他强烈建议家长尽可能晚地给孩子配备智能手机,最早也要等12岁后。14岁之前,只有简单功能的手机就足够了。

即使孩子拥有了智能手机,也要严格限制他们使用社交媒体的年龄,海纳特建议至少等到16岁甚至更晚。(当然现实中难做到。)

️第二,设立家庭规则

爸妈不要过度相信孩子的自制力,因为算法是极难抵抗的,哪怕成年人都无法避免。在家庭里设立社交媒体屏幕使用时间,并且设立清晰的界限,严格执行。

️他还建议设立一些无手机区域(例如卧室、餐桌)和无手机时间(例如家庭聚餐、睡前一小时),鼓励面对面的交流和专注。

️第三,成为数字公民

父母先要自己以身作则,多把智能手机当作工具而非娱乐,向孩子展示健康的技术使用方式。️如和孩子一起讨论越发稀缺且珍贵的认知资源「信息素养」:如何辨别真假信息?如何识别网络霸凌等等,成为负责任的数字公民,

很多孩子喜欢使用智能手机都是为了社交,也是身边环境使然。他鼓励父母可以加入一个同频社区,为孩子创设一个「小环境」。

关于过度过早使用智能手机的伤害,我们也已经写过很多次了,正在带来一场我们难以预知的影响。简单来说:

️其一,被困在数字孤岛的童年

️其二,被算法围猎的青少年

️其三,正在「脑腐」的每个人

️曾有人说过这样一个笑话:有一个现代人意外离世。上帝问他:你活着的时候,有没有坚持最久的习惯?如果有,就让你上天堂。那个人回答:有,坚持每天给手机充电。

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发布了2024年度关键词:「️脑腐Brain Rot」:刷太多手机,导致一个人心理或智力状态的衰退,以及对精神产生负面影响。

管理智能手机这件事,还没等到答案,AI时代的到来,让其变得更加迫切了——

️未来不再是手机智能的一代,更是人工智能的一代。如果没有深度思考思维,在无数颠覆人类底层哲学逻辑的选择面前,将彻底沦为科技的奴隶,丧失人的「主体性」。

说实在的,如何养育人工智能的一代,我们每个人都没有答案,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最近有篇报道称:️AI作弊遍布全球的校园,「正在摧毁学校体系」。

在这个全新的世界里,身为「旧时代」父母唯一能做的,就是让孩子带着一颗对数字科技的敬畏心进入新时代,️让潘多拉魔盒也能变成赋能每个人的魔法棒。

这道薛定谔的命题,在你家会是什么样呢?我们每个人都在用每一天的行动做出回应,时而摇摇晃晃,时而充满信心。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