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 | 算力互联网:加速“算力红利”释放

2025-05-22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当前,全球处于人工智能重塑数字技术体系的转折点,我们已然进入“人工智能+”的全新发展时期。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企业对算力智能感知、实时发现、随需获取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表层上来看,用户需要优质高效的模型,也需要能够随时、随地、随需地接入算力资源,完成人工智能应用;深层次地,智算需求激增下,行业呼唤算力普惠加速实现。

日前,在2025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纪念活动上,《算力互联网体系架构1.0》正式发布,中国信通院会同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联合启动试验网建设,走出了算力从“能连”到“好用”的关键一步。

️什么是算力互联网?

️算力资源实现随需获取、按需调度

所谓算力互联网,是互联网面向算力应用与调度需求进行能力增强和系统升级形成的新型基础设施,是在现有互联网体系架构基础上,针对算力布局和使用特点,通过构建统一算力标识、增强异构计算和弹性网络能力等方式,实现算力智能感知、实时发现、随需获取。

正如中国信通院副院长王志勤所说,算力互联网不是一张新的网络,而是在现有互联网基础上,将分散在各地的算力资源连接在网上,通过标准化的算力标识和协议接口,实现对算力的智能感知、实时发现、随需获取,并且根据用户需求实现互联调度。

但是与水、电流动到本地不同,算力互联网是将算力应用传输到合适的算力资源池并返回计算结果。“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在互联网上根据算力互联需求,增强算力标识、感知调度,跨域资源互联网络等能力,形成一张逻辑上服务于算力的网。”王志勤介绍。

据了解,当前信通院联合30余家产学研单位,依据“先互联、再成网、同步建市场”的总体思路,以“技术试验+生态共建”为核心,开展算力互联网体系架构研究,已形成三层核心架构。

其中,️算网设施层基于现有运营商网络升级,实现高性能、弹性跨域的算力中心组网;️资源互联层基于算力标识,标准化汇聚跨主体、跨地域、跨架构算力资源;️业务应用层探索人工智能推理等任务调度服务,创新多种算力服务。

王志勤介绍,目前在资源互联调度层面,已完成了131家企业499个算力资源池的资源标识,汇聚每秒111.3百亿亿次浮点运算的智能计算资源。用户可以像按“千瓦时”用电一样,按“卡时”灵活购买使用算力资源,用多少买多少。

️为什么需要算力互联网?

️破解AI时代的“算力焦虑”

算力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石,在过去十年间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算力总规模达280EFLOPS,其中智能算力规模达90EFLOPS,占比超过30%,预计到2025年底智算占比将达35%。

不容乐观的是,当前算力在使用中仍面临强烈的供需矛盾。一方面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快速发展,对算力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另一方面算力资源分散、各厂商算力资源接口和协议不统一等因素客观存在,使得跨区域和跨主体调度算力能力仍不能有效满足供给。

最直观地,算力资源配置结构因智而变,催生了旺盛的算力互联需求。

今年以来,以DeepSeek为代表的大模型实现技术突破,正推动算力需求结构根本性转变。大模型在训练阶段需要集中式超大算力集群,而推理阶段则依赖分布式中小型边缘算力。“未来,算力将从当前70%以上用于集中式训练转向70%以上用于分布式推理。为了随时随地获取算力,解决‘算力孤岛’问题,跨主体、跨地域的算力互联网成为破题关键。”中国信通院总工程师敖立讲道。

值得注意的是,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下,发展算力互联网成为智算需求爆发下的必然抉择。

在政策层面,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明确提出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2023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印发的《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探索构建布局合理、泛在连接、灵活高效的算力互联网。增强异构算力与网络的融合能力,通过网络的应用感知和资源分配机制,及时响应各类应用需求,实现计算、存储的高效利用。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学术副主任祝恒书认为,在数字化时代,算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升到新高度。算力已成为衡量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抓紧实现全国算力资源的多元融合与互联互通统一调度,打通各类数据孤岛、数算一体,夯实我国数字经济算力底座,将为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注入澎湃动力。

就国际竞争层面来看,多家海外科技巨头宣布2025年资本开支增长将主要投向AI和云服务基础设施。例如微软计划在2025财年投资800亿美元建设针对AI工作负载的数据中心;法国电信集团Iliad已承诺向以人工智能为重点的基础设施投资30亿欧元(30.9亿美元),重点是数据中心和计算能力。

根据《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4》,我国算力总规模位居世界第二。算力互联网通过能力增强和系统升级形成新型基础设施,目前已建立行业、国家和国际标准体系,并在北京、上海等地开展试验业务。据了解,北京、上海等地开展算力互联平台试验业务工作,已完成任务调度近300次。

因此,从长远布局来看,算力互联网试验网的启动与未来建设也是巩固我国算力发展领先地位的关键落子。

️算力互联网怎么建?

️构建“算力大市场”,推广“算力红利”普惠

面向未来,推动算力成为如同水电般的公共资源,算力互联网的建设发展需要集聚产业链合力,逐步推动算力互联网建设。

作为算力互联网建设的“先行者”,三家电信运营商均已根据体系架构提出试验网方案,并在算力标识网关的标准化验证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国电信建设智算互联网试验网,基于“息壤”一体化智算服务平台,构建算力、平台、数据、模型、应用“五位一体”的智能云体系,接入多方跨域异构资源,构建全国算力一张网,赋能千行百业数智升级。

中国移动建设算力网络创新试验网,基于“四算合一”算网大脑平台,验证广域高吞吐、算力路由等技术,实现资源全域感知、一体编排与智能调度,创新中训边推、数据快递等服务,构建普惠算力体系。

中国联通建设算力互联计划及试验网,基于“星罗”算力调度平台、全光底座与智能化产业互联网,构建“四位一体”架构,通过统一标识体系与跨域调度能力,强化资源全域协同,赋能数字经济新生态。

谈及未来算力互联网如何建,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栗蔚认为重点工作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推动试验网落地,加快试验网在重点区域与行业部署,增强算力感知、供需匹配等互联调度能力,实现“一点接入,全算贯通”的用户体验。

二是攻关关键技术,聚焦算力标识、调度、跨域传输等领域,加大科研与协同创新,构建技术标准体系。

三是拓展行业应用,围绕人工智能、科学计算、工业计算等领域,挖掘算力调度新场景,推动算力互联网与医疗健康、教育科研、智能制造等行业深度融合。

从运营商的试验网实践到算力互联网试验网正式启动,再到未来产业链的协同创新,我们看到,算力互联网正蹄疾步稳,加速从概念走向现实。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