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动作捕捉技术——概念股深度解析

2025-05-21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机器人动作捕捉技术作为机器人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正推动着机器人从简单自动化向智能化、精准化迈进。随着市场的快速崛起,预计2025年至2026年,机器人动作捕捉市场规模将在100亿至200亿元之间,而到2027年后有望突破500亿元大关。

特斯拉率先采用百万级动捕设备构建虚实双模数据工厂,国内厂商尚处技术验证阶段;机器人训练数据需求呈两极分化——单动作5小时速成,全身仿生却需百万小时级数据积累,亚毫米级动捕精度正通过人体-机械轴映射算法突破产业瓶颈,数据采集成本三年内或从每秒300元降至百元级。在这一领域,光学动捕和惯性动捕是两种主流技术路径,两者各有优劣,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分别孕育出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企业。

光学动捕:高精度的领航者

光学动捕因其高精度优势,广泛应用于高精度场景,如灵巧手操作等。然而,其较高的成本限制了大规模应用。该领域的主要企业包括国际巨头Vicon和OptiTrack,以及国内的凌云光、利亚德、度量科技、瑞立视等。

Vicon以38%的全球市占率占据领先地位,其技术被应用于特斯拉擎天柱原型测试。OptiTrack则凭借其高精度系统,获得了字节跳动、米哈游等企业的青睐。在国内,凌云光自主研发的FZMotion光学系统,精度达到亚毫米级,服务于机器人训练、影视动画、工业仿真等多个领域,客户涵盖优必选、小米等知名企业。利亚德通过子公司虚拟动点持有OptiTrack这一核心技术品牌,与松延动力合作成立“具身智能机器人联合实验室”,在光学动捕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度量科技的光学动捕系统覆盖了高校科研市场,而瑞立视则对标Vicon,专注于工业机器人追踪及校准。

惯性动捕:灵活低成本的先锋

惯性动捕技术以其灵活和低成本的优势,成为小场地验证测试的首选。国际巨头Xsens为特斯拉Optimus开发提供了传感器套装,成为该领域的代表。在国内,奥飞娱乐参股的诺亦腾提供惯性+光学混合方案,支持千平米场景动态捕捉,与NVIDIA Isaac平台数据联通,服务特斯拉、智元机器人等客户。捷成股份参股的世优科技则将惯性动捕技术应用于数字人领域,与北京大学共建实验室,积累数据库。

产业链联动:协同发展,共创未来

在机器人动作捕捉产业链中,各环节紧密联动,协同发展。青瞳视觉主打低延迟红外系统,应用于机器人动作测试及影视制作,为产业链提供技术支持。华依科技在多模态训练中具备卡位优势,与凌云光合作推进机器人感知层技术,强化了产业链的技术基础。天娱数科通过投资银牛微电子、芯明智智能布局动捕硬件,构建多模态数据集,应用于数字人及机器人训练,完善了产业链的数据和硬件支持。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