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血糖监测“黑科技”
本报讯(通讯员 曾文萃 记者 黄星)对全球8亿多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监测是每日的“必修课”。重度糖尿病患者甚至每天要测7—8次血糖。然而,传统指尖采血疼痛且费时,进口动态血糖仪价格高昂,国产设备普遍存在测不准的问题。近日,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廖洪钢团队宣布,他们研发的新型血糖监测仪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款设备凭借“够小、够准、够省”三大优势,有望打破国外品牌的市场垄断。
据悉,该团队创新采用光刻镀膜刻蚀技术,实现了微米级的精密构筑。新研制的血糖监测仪外形小巧,仅由一枚硬币大小的机身和一根头发丝粗细的传感器组成,将其贴在皮肤上后,即可在手机上实现实时监测、异常报警等功能。硬币大小的贴片式外观,避免了传统设备“外挂仪器”的尴尬,可轻松隐藏于日常衣物配饰中。探针采用柔性材料,植入时的感觉接近“蚊子叮咬”。上身后,探针随皮肤自然弯曲,佩戴过程无痛感,剧烈运动也不易脱落。机身还具备了IP68(外壳防护最高级别)的防尘防水等级,洗澡、游泳都可以正常使用。
通过该仪器测得的血糖数据,范围达0—30mM(毫摩尔每升),灵敏度达0.1mM,可以覆盖绝大部分高血糖病人。这些数据仅需几秒钟就能出现在用户的手机上,通过自主设置阈值,还可以实现异常报警提醒功能。如果患者身体出现低血糖等特殊情况,手机将及时弹出提醒。为丰富用户体验,仪器还设置了血糖报告、饮食建议等附加功能。
目前,进口血糖监测仪每月耗材成本高达千元,廖洪钢团队创新性地将设备分为可重复使用的核心模块和可更换的耗材模块,使月均费用降至400元左右。同时,一块电池的续航时间为14天以上,该仪器若能覆盖全国30%重症患者,年度可节省医疗支出超1000亿元。
《中国教育报》2025年05月20日 第01版
作者:通讯员 曾文萃 记者 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