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牌了:小米YU7价格呼之欲出
小米的第二颗“子弹”已经上膛。这次不再是超跑风的电动轿车,而是一台奔着“全民Model Y”去的智能SUV,名字叫做:小米YU7。雷军说要做“汽车界的苹果”,那YU7这次能不能成,就看它能不能像iPhone SE那样,把旗舰的体验打到入门的价格段。
从最新曝光的信息看,YU7几乎是“平台复用”的典范:车长接近5米,轴距3米,和SU7共用一套电子电气架构,外观照搬“数码产品式设计语言”,从灯组到前脸全是“有熟悉感的惊喜”,连激光雷达的布局都一毛一样。但问题来了——这台更大、更高的SUV,要怎么定价?会不会重蹈那些以为自己是“高端新能源”的友商覆辙,把价格定高结果被市场打脸?
我们先拉一把横向标尺,看看它的假想敌。特斯拉Model Y,国产纯电SUV的价格锚点,目前售价区间是25.89万起。小米在之前的发布中,已经明示YU7的主要竞品就是Model Y,而SU7当初之所以敢从21.59万元起售,正是吃准了Model 3那根神经。现在问题来了:YU7会不会也玩一把“价格破局”?
别急,我们从小米SU7的打法说起。那台车为什么能以“中大型轿车”的尺寸,卖出紧凑级价格?答案很简单——它不是赔本赚吆喝,而是把手机时代的供应链优势照搬到汽车上,加上雷军豪赌式的研发投入,把研发费用、供应链资源、甚至前期的亏损,全压在了一个字上:“摊”。
而SU7的成功,已经让这笔摊销成本见底。架构有了、产线铺了、零部件大量采购合同签了,SU7是小米汽车的“铺摊”,YU7才是“回本”。这意味着,YU7反而比SU7更有可能走性价比路线,因为边际成本已经被SU7那10万+销量压得足够低,甚至入门版连激光雷达都可以砍掉,直接用视觉方案走量。
现在再来看小米YU7的售价,如果不出意外,很可能起售价会打到22万以内,甚至雷军一咬牙来个“19.99万”,也不是不可能。别觉得这是胡说——当年小鹏G6、哪吒L、零跑C10不都靠20万出头的价格杀进来的?YU7再这么一杀,不仅直接锚死Model Y的中低配版本,连一众“新势力SUV天团”也要瑟瑟发抖。
更狠的是,YU7并不是个“简配版SU7”,它是正儿八经地给大家补上“高重心空间焦虑”这个痛点的产品。SU7是封神了,但说到底它是轿车,屁股坐低了就不适合带娃、载货、长途。而YU7刚好填上了这一块的空白:后排空间、后备厢容积、通过性全都翻番,满足家庭用户的“全场景刚需”。这个时候,如果再配上Pro或Max版本的智驾,那就是“城市用车中的SUV全能王”,而不是什么仅仅靠“外观拉风”的过气网红车。
市场也需要这样一台车。在智能纯电SUV市场,没有一台能做到“体验感不降级、价格门槛够诚意”的新产品。Model Y卖得好是因为别无选择,而不是它产品有多性感;比亚迪宋PLUS DM-i和腾势N7都还在不同战线,没能真正压制特斯拉。现在小米YU7如果用22万就能把激光雷达、800V、辅助驾驶这些“听起来很贵的玩意儿”全塞进去,那雷军这次可能又要卷翻一片了。
当然,也别以为小米会只靠低价取胜。YU7这车,其实更像小米把自己“中端旗舰”造车路线贯彻到底的代表作:SU7是“大玩具”,YU7才是真正能跑量、能进家庭的“爆款核心产品”。如果SU7是秀场,YU7就是菜市场。
写到这我们基本可以下个判断:小米YU7的定价极可能会在22万元起跳,高配干到28万封顶,依旧维持“你花25万买到40万体验”的逻辑。如果它真的敢以19.99万起售,那就是明摆着把市场搅烂一遍——Model Y要哭,问界M7要虚,理想L6都得重新调整心理价位。
SU7是小米“打响第一枪”,YU7就是“小米汽车真正开始赚钱”的第一款车。这一枪打得有多狠,就看上市那天,雷军敢不敢再掀一次桌子。别忘了,小米是把热搜当作发布会开头曲的品牌,每一次定价,都可能是一次重新定义行业规则的宣战书。
这次,YU7要给的不只是一辆SUV,更是一份小米对新能源汽车下半场的提价答卷。而我们,就坐等答案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