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梯队的“皖美范式”——《安徽省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实施方案》解读

2025-05-20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梯度培育建设智能工厂、强化智能制造基础支撑、培育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近日,省工信厅印发《安徽省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力争通过五到十年持续培育、规模化推广一批具有典型场景的基础级智能工厂,择优打造一批区域行业领先的先进级智能工厂,培育争创一批国内领先的卓越级智能工厂,试点探索具有引领开创性的领航级智能工厂。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近年来,我省着力推进数字安徽建设,将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截至2024年年底,全省累计培育省级智能工厂249个、数字化车间1266个,合肥、芜湖、滁州等地形成“一体两翼、多点开花”的产业布局,智能工厂建设成效显著。

数字底座支撑“未来工厂”

近年来,全球制造业正加速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转型,工业4.0、工业互联网等技术重塑生产模式,在此形势之下,智能工厂培育尤为必要。

为此,我省以人工智能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为突破口,加速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为打造“制造强省”“数字安徽”开拓新空间、注入新动能。

强化智能制造基础支撑作为安徽省智能工厂梯度培育的重点任务,《方案》提出,面向智能制造装备领域,编制重大科技攻关需求,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引导企业对标研制,开展技术攻关,建立重大装备攻关项目储备库。

从传统制造到智能生产,技术创新突破正重塑安徽制造业的竞争内核。

走进安徽奥克斯塑胶智能车间,映入眼帘的是数字化生产设备正在紧锣密鼓地赶制产品。智能喷涂线上,每3秒钟就可以喷涂一套空调钣金件,效率提升三成多,同时利用静电工艺,把喷涂过程中产生的粉末吸附再利用,实现该环节零排放。  

坚持走“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数实融合发展之路,是安徽省智能工厂———安徽奥克斯不断发展壮大的密钥。

据了解,该工厂五大生产车间配备行业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实现关键设备群控,数控化率达到87%,生产数据自动采集率100%。智能化产品占比达80%,已上线148个IT系统。在智能化设备、自动化生产、IT化管理等五大方面已实现全方位升级。

“2025年,安徽奥克斯将在数实融合方面继续发力,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推动产品升级,不断推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和消费者期望的优质绿色家电。”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将构建数字平台,优化管理流程,持续打造数字化管理新体系,以人工智能和优化算法为生产运营决策赋能。

智能制造离不开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方案》明确,深化企业内外网络建设,加快千兆光网和5G网络深度覆盖,优化宽带、数据中心等网络基础设施,助力生产要素广泛互联和数据互通。

与此同时,增强先进算力服务能力,鼓励数字化转型重点园区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边缘计算、通用计算、智能计算等算力中心,推动算力、运力、存力一体化协同发展。加强工业领域网络和数据安全保障,扩大省级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平台覆盖范围,推动智能工厂开展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分级分类管理。

创新模式赋能“行业应用”

AI除杂机器人、无人化自动立库、拆码垛机械手、无人化缓存库、AGV穿梭小车、全自动切角包装塑封机……在小罐茶黄山智能工厂内,智能化生产加工设备和整体数字化建设一应俱全,智能生产线上,一罐罐精致的小罐茶正自动罐装下线……

小罐茶黄山超级工厂是中国茶行业首个工业4.0标准的智能工厂,集茶叶研发、检测检验、智能立体仓储、全自动分装及科学物流于一体。通过数字化的“软实力”和基础设施与设备的“硬实力”结合,工厂将数字化贯穿到整个运营、产品生产、质量和仓储全流程,实现产品品质与产能效率“品效合一”。

从“农业思维”到“工业制造”,生产线上的精密算法正撬动黄山茶产业从经验传承向数字驱动的新质生产力跨越。截至目前,黄山市累计建成茶叶省级数字农业工厂5个、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9个。

《方案》重点提出推动制造模式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鼓励企业积极应用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人机协同制造、数据驱动服务等智能制造新模式,大胆探索新型智能场景和智能工厂形态。

在加快推动智能制造与现代服务深度融合方面,发展智能设计、云设计等数字化设计新业态,开展设备健康管理、产品远程运维、供应链管理、总集成总承包等新业务,创造新价值。

当前,新一代新兴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方案》指出,要推动新兴信息技术赋能,鼓励研发新型工业大数据分析建模工具,打造面向不同行业、不同环节的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和应用模式,提高对产品数据、生产数据、市场数据的分析能力,优化生产经营决策。

此外,围绕高端装备、新材料、电子信息、消费品等行业,面向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检测运维等细分场景,推动人工智能领军企业与制造业链主企业合作,加快“人工智能+行业”典型应用,利用3D建模、数字孪生、工业仿真等技术赋能,打造一批具有工业元宇宙要素的高端化智能工厂。

解决方案营造“智能生态”

在合肥,志邦家居年均投入3000多万元,持续推进生产线的数字化转型,每年改造优化的点位达50个。目前,智能工厂已基本实现全流程板件不落地;在蚌埠,特步(安徽)智能工厂,自主研发柔性全控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无界”,破除不同系统间数据壁垒的界限,将服装生产的所有工序100%数字化,实现单条生产线突破品类限制。

“几十条生产线都接入同一个大脑,根据特步的全品类订单,不论是夏季的T恤,还是冬季的棉服,大脑可以按需随意组合不同产线,达成柔性快反,这在行业里是首创。”特步集团制造事业部总经理汪剑介绍,传统流水线是单一模块,智能工厂是模块化协同,从铺布、裁剪、配料、车缝、整烫到包装、装箱,每个环节在不同空间各司其职。

突破技术壁垒,打造行业首创,安徽一批智能工厂正引领数字化转型新样板。

在培育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方面,《方案》指出,要引育一批优质服务商。支持省内龙头供应商进一步做大做强,鼓励装备企业、工业软件企业、互联网运营商和行业龙头企业转型,形成一批专业性强、行业特色明显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提供更精准细致、契合行业特性和企业实际的解决方案。

在企业不断积累行业经验和工艺知识,尽快补齐关键短板装备、基础零部件、系统软件等卡脖子问题的同时,“大企业样板工程的实施,开发低成本、低门槛、快部署、快见效的数字化转型‘微场景’和‘微服务’”被纳入《方案》,以带动同行业中小企业的转型发展。

推进智能工厂梯度化建设需以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为支撑,通过系统性推广行业通用标准、深化企业级应用示范,构建分层分类的标准化实施路径,加速制造业智能化升级进程。

其中,《方案》鼓励高校院所和龙头企业参与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加快智能工厂相关国家、行业、团体、企业标准制修订,推动重点环节核心场景全覆盖,将智能工厂建设经验固化为标准。

值得关注的是,《方案》明确,我省将加强《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智能制造效能通用评测方法》等标准的宣贯推广,引导企业开展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以评估结果指导智能工厂梯度培育。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