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件事,风雨无阻做90天
把一件事,风雨无阻做90天
你试过坚持一件“难而正确”的事情90天以上吗?
如果有,恭喜你,你已经成功搭建起一个做事的小系统。
90天,也就是三个月这个周期,是验证很多事情能不能干成的最优时段。
这个是有科学研究证明的,在2014年的MIT神经科学实验中,科学家通过磁共振成像技术,来观察受试者学习新技能(如乐器、编程)时的大脑变化。
90天后,这些受试者的基底神经节(习惯相关区域)的灰质密度显著增加,表明行为已转化为“无意识熟练”。
这得出一个结论:90天的重复能引发大脑结构层面的适应性改变。
简单来说:90天能让我们形成一个强大的习惯,还能练就一个技能。
斯坦福大学也研究证明:90天是验证假设(如商业模式、产品可行性)的最小可靠时间窗口。
为什么不是更短或更长?科学研究证明:
如果做事周期短于60天,会难以形成稳定的神经连接。(UCL研究)
如果长于120天,会导致反馈延迟,从而动力下降。(多伦多大学研究)
所以,90天就是一个让大脑形成体系的合理周期,这也符合我们人类的“季度节奏”。
90天成事法,是我们绝大多数普通人可以利用的聪明策略,如果你尝试了这个策略,你大概率可以在这个周期里练就一个技能、打造一个产品,或者塑造一个商业模式。
只要你坚持了90天,哪怕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果,你也比以前的自己进步很多,这是相当于给自己积累了经验,打下了基础。
我就是利用90天周期,大量阅读,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也利用这个策略,成功学会了摄影技能、写作技能。
当然,你不要认为这个策略人人都可以做到,它其实一点都不简单,在执行的过程中困难重重。
至少,你得做到这90天里,每天风雨无阻地做那件“难而正确的事”。
接下来,我结合自身经验和书籍学习,来探讨一下执行这个方法的有效策略。
01
克服天性
前文说了,90天可以让我们形成一个强大的习惯,而且很难改变。
习惯之所以难以改变,就是因为它是自我巩固的,越用越强,越强越用。
很多人认为,21天可以形成一个习惯,其实21天形成的习惯是不稳固的。比如一些人通过21天的阅读,形成了读书的习惯,但由于大脑还没能形成稳定的神经链接,很容易在第二个月抵抗不了天性,从而恢复每天刷短视频、娱乐的状态。
《认知觉醒》这本书就有提到:我们做不成事,不是愿望不够强烈,也不是意志力不足,而是我们默认天性太过强大了。
享乐、求安稳、趋利避害、自我保护等,这些都是我们人类的天性,这是人类进化历史上,慢慢形成的基因。
在原始社会中,人类生存需要远离危险、获取资源,这在进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趋利避害”的基因,因为只有这样,人类才能更好地繁衍下去。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里就有提及:“本能行为(如躲避天敌、寻找食物)的微小变异,若对生存有利,便会通过自然选择积累并遗传给后代。”
但这种天性,到了如今物质丰富的社会,大多演化成拖延、回避困难等行为。
我们的天性太强大了,毕竟我们现代人类的基因框架,是经过近30万年而逐渐形成的!
绝大多数普通人,只能依靠天性和感觉野蛮生长,只有少数人能主动觉醒或者科学成长。
为了克服天性,我们需要用科学的方法练习大脑。
如果你能让自己的大脑和锻炼肌肉一样,你就会发现,大脑越锻炼越强大。
《微习惯》里提到:“大脑抗拒突变,但会接受‘小到荒谬’的改变——每天1个俯卧撑,最终会瓦解懒惰的天性。”
所以,科学锻炼大脑的方法,就是每天从垫垫脚就能完成的事情开始,然后慢慢扩大难度。
比如你要写作,一开始只给自己定300字的目标,每天增加字数,让大脑熟悉写作这个过程。
这是一个聪明的策略:先顺应天性,然后克服天性。
你要做的,就是把目标放在90天这个周期,坚定不移的做好那件最重要的事情,利用微习惯的策略,不断战胜懒惰、拖延、恐惧、怀疑等天性。
把一件事,专注做好90天再说。
这样,你就能让自己形成一个强大的习惯,让大脑适应做这件事的节奏。
一旦通过90天这个小周期克服了天性,会让自己有很大的满足感,从而更有动力去开启一个新的“90天周期”!
02
选对方向+舒适区边缘做事
我们普通人,应该如何利用好这90天,使其效果最大化呢?
首先得选对方向:一开始做自己喜欢、擅长且复利的事情。
展开来说,就是以下三个因素:
擅长:你比80%的人做得好。
热爱:你做起来不觉得累,甚至上瘾。
赚钱:市场愿意付费。
选择擅长+热爱+赚钱的交集,这样可以打造属于自己的“收入模型”。
我过去的文章经常提及以上观点,但是也有很多读者留言,说实在找不到自己擅长且热爱的事情。针对这部分人群,可以先从学技能开始,现在市场验证过,能产生复利的技能如下:投资理财、写作、编程、艺术创作、演讲、健身、打造个人IP等等。
选择一个力所能及的技能去学,逼自己一把。
然后再利用前文所说的“微习惯”策略,让自己在舒适区边缘做事,这样你就能慢慢掌握一个技能,亲测有效!
在舒适区边缘做事,也是成长最快的方式,这个概念出自《认知觉醒》,具体原理如下图:
比如我学习摄影的时候,就是利用了“微习惯+舒适区边缘做事”的策略:每天用手机拍 1 张照片并“观察光线” 开始,逐步学习构图、光圈、快门速度。
《认知觉醒》这本书还提及一个公式:
改变量>行动量>思考量>学习量
所以,做出改变才是最重要的,不要光顾着学习和思考,要多行动,哪怕是微小的行动,也能衍生改变。
这个90天过程里,还要求我们做到:要事第一,极度专注。
所以,这个策略并不简单,请你做好心理准备!
你想改变自己,那就必须利用好这90天,去做那件能带来复利的事情,在舒适区边缘做事,这是很好的方向。
若我们没有这个意识,很容易一直通过出卖时间和体力赚钱,很多人打工到一定年龄无工可打,就是没有尽早建立起自己的“赚钱技能”。
03
结语
现在,很多人容易陷入焦虑的漩涡。
归其原因,就是想同时做很多事情,又想立即看到效果。
其实,急于求成反而让事情变得更糟糕。
《原子习惯》这本书就有提到:“焦虑不是因为你想要的太多,而是因为你愿意为之付出的太少。真正的进步始于你选择放弃速成的幻想。”
延迟满足,是成事之人的共性。
我们不奢求通过90天就完成一件很成功的事情,但是我们至少要先完成这个小周期,才能往更高的方向上去走。
真的,这是我们普通人能利用的,很有效的成事策略了。
你真的想改变现状,那就从今天开始,去选择那件“难而正确”的事情,风雨无阻地做90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