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到AI:修图工具如何一步步“抢走”摄影师的饭碗?
1990年2月,当Photoshop 1.0在硅谷发布时,创始人托马斯·诺尔绝不会想到,这个最初用来显示灰度图像的小软件,会在三十年后让“P图”成为全球网民的必备技能。而更戏剧性的是,如今这个开创了数字修图时代的软件,正被自己培养出来的AI技术逼到墙角。欢迎点我头像,在线免费体验试用ai修图工具!
️一、暗房时代:修图是门体力活
在数码技术出现前,修图师是名副其实的"手艺人"。安塞尔·亚当斯那些震撼的风景照,都需要在暗房里用遮挡、加光等物理手段调整曝光。最夸张的是斯大林时期的苏联,修图师要用喷笔和刮刀直接修改底片——托洛茨基就这样从合影中"被消失"。这种"物理PS"不仅费时费力,还留下了"底片边缘磨损"等蛛丝马迹。
️二、数字革命:鼠标代替了剪刀
1987年,苹果Macintosh II电脑首次支持彩色显示,这直接催生了Photoshop的诞生。早期版本的功能现在看来简直原始:1.0版连"撤销"功能都没有,3.0版才引入图层概念。但正是这些简陋工具,让《时代》周刊在1994年首次用数码技术修改了封面人物辛普森的面部色调——当时引发巨大伦理争议,现在看却是小儿科。
有趣的是,Photoshop的成功反而刺激了更"傻瓜"的工具出现。某app其"一键磨皮"功能被专业摄影师嘲笑为"审美灾难",但正是这种降低门槛的操作,让中国4亿手机用户第一次体验到了修图的乐趣。
️三、AI时代:修图师自己要被"修"了
2022年,Photoshop推出"神经滤镜",只需点击就能让阴天变晴、年轻人变老。更可怕的是DALL·E这类AI工具,用户输入"星空下的梵高风格自拍",系统就能凭空生成。传统修图师苦练十年的技巧,正在被算法降维打击。
最讽刺的案例来自柯达。这个发明了数码相机的公司,当年因担心冲击胶卷业务而雪藏技术,最终破产。如今Adobe也在全力拥抱AI,毕竟谁都不想成为下一个柯达。一位从业二十年的修图师对我说:"现在客户拿着AI生成的图让我'修得更真实些',这感觉就像让马车匠去改装特斯拉。"
️四、技术迭代的黑色幽默:
- 1994年《侏罗纪公园》用CGI制作恐龙时,特效团队还要手工绘制皮肤纹理
- 2024年大学生用Midjourney十分钟就能生成更逼真的史前生物
- 区别只在于:前者需要500万美元预算,后者只要一杯奶茶钱
修图工具的进化史,本质上是一场关于"真实"定义的持久战。当AI连皱纹都能智能生成时,或许我们该重新思考:摄影的终极意义,到底是记录现实,还是创造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