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造飞鸟,万户飞天实践梦,为科学献身精神咱也不缺
近现代有一个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即我国近代科学为什么会落后,李约瑟提出这个问题并非为了讥讽我们,而是真的对此有很大的疑惑。同样的还有钱学森之问,目的都是旨在呼吁我们关怀科学,毕竟科学是第一生产力。
近代的一些科学大变革都是发生在欧美这些国家,出现了如伽利略、史蒂文、牛顿这样的科学巨匠,然而在我们方面却少有这样的科学家,要知道我们此前的千余年都是超越西方的存在。
有些人就认为我们是缺少了科学精神,甚至压根儿不懂得什么是科学,这是一种全盘否定的做法,是不对的!要知道,四大发明便是我们的骄傲,说到底只是上层统治者为了更好的管理,而造了士农工商这一类不鼓励甚至歧视工匠的策略(商人也是被歧视的一方,不过趋利心理是人性)
事实上,古代就有鲁班制造飞鸟的传说,据说这是能够飞三天三夜的木鸟,而后世人甚至给了诸葛亮排了一个十大发明的序列,更别提有着“科圣”美名的墨子。这些或许离清朝有着一段距离,不过事实上世界航天史上的第一人万户却是明朝人,而明清政治经济文化大体上变化不大,尤其是在科学方面。
万户是元末明初的人,这一时期战乱频繁,万户便是朱元璋旗下的一员,工作就是制造这些工具,作为攻城略地的利器。事实上,万户是朱元璋对他的赏赐,本名是陶成道。万户的成功还有着好友班背的帮助,《火箭书》就是班背的所学精华,在被元兵杀害前就嘱托随从转托万户。
火箭事实上在我们这儿早就有了,原始状态是指纵火之箭,就是电视里边时常引火箭烧毁敌方粮草的。直到隋唐,才总算有了我们熟悉的样子,带有火药的既可以燃烧又可以爆炸的箭矢,称之为“弓射石榴箭”。不过这依旧需要强大的臂力来拉动达到发射效果,射程还是差了点,毕竟装上火药的箭矢本质上就大大削弱了射程。
到了南宋,由于周边外患严重加上宋朝时期对于文化科学方面的宽松,自然能工巧匠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一时期的火箭是利用气体发射,突破了臂力的限制,可以说已经有了物理与化学的结合。不过,这还是需要与弓箭手的精密配合,因此使用上还是有着一定的困难。经过了研究,最终成了完全依靠火药气体推射的火箭,是最早最原始的单级火箭。
科学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一点点发展而来的,万户也不例外,在一番改进后,他制造的飞龙火箭最高射程达到了千米之远。在当时的人眼中,或许天就只有千米高吧,万户的飞天梦也到了实践的时刻了。
在椅子上绑上47支飞龙火箭,“点火”声落,万户就上天了,与会者也是一阵沸腾。万户也考虑了降落问题,手中还准备了两个大风筝。不过,无论如何准备,当时的科学条件与知识储备都注定了万户的命运,不过却没有限制他的想象。
万户是具有科学精神的,火箭学家赫伯特·S·基姆就曾经在他的《火箭和喷气发动机》一书中高度评价万户的科学献身精神,现在月球就有一座环形山被取名为“万户”,这就是飞天梦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