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用糖纸丈量童年 而今扫码支付时间
2025-05-11
作:梵林
此刻塑料杯外壁凝出的水珠正沿着虎口蜿蜒而下,碳酸气泡在冰块缝隙间炸裂成细小的银河。收银台指针刚走过18:00,玻璃幕墙外的晚霞正在融化最后一抹都市蓝。
冰雪碧
今晨九点阳光就亮得晃眼,生鲜区涌动的购物车里填满端午节的采购品。扫码枪红光扫过苹果梨子上的水珠,恍惚间像在收割液态的晨星。
真正汹涌的放学人潮在下午四点漫进来。隔壁小学的蓝白校服浪涛般漫过超市玻璃自动感应门,智能手表此起彼伏亮起付款码。"要芝士肠和波子汽水!"戴红领巾的小学生踮脚拍响收银台时,她腕间的电话手表正投影出蓝绿色的支付光晕。
小学生支付
这让我想起1998年的玻璃糖罐,躺在学校小卖部窗口的水泥乒乓球台上的午后阳光里,五毛钱能换十颗话梅糖。那时我们像囤积松果的松鼠,把零钱叠成四方形压在铅笔盒底层,连包装纸都要捋平夹进课本当书签。
现在的小孩们指尖轻点就买走整袋进口果汁软糖,他们不会懂得铝制饭盒里藏硬币的仪式感。那些需要攒半个月才能买健力宝的岁月,连易拉环扳开的"咔哒"声都像开启宝藏的密语。
暮色降临时,我倚着员工通道的铁门嘬饮雪碧。食用冰在齿间碎裂成细小的水晶,碳酸气泡冲开郁结在肋骨间的疲惫。隔壁面包房飘来菠萝包的焦香,货架深处传来理货员补货的推车声响。
活着原来可以如此具象——在扫码枪的嗡鸣与零钱盒的叮当中,在孩子们举着冰棒奔跑掀起的风里,在暮夏黄昏这杯不断析出冷雾的汽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