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财险王永祥:双中台+大模型如何驱动保险价值链效能跃迁

2025-05-06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编者按

4月25日,在由『慧保天下』主办、众安信科独家战略合作、律商联讯风险信息协办的“2025保险科技峰会”在深圳市举行。️中华财险副总裁王永祥出席大会并分享主题为️《中华财险的数智化实践探索与思考》的主题演讲。

王永祥指出,AI技术正从底层重构保险行业价值链。中华财险自2025年与阿里云合作启动全云化改造,完成业务系统重塑,构建“业务中台+数据中台”双体系,支撑超700个应用服务,显著提升研发与业务效率。

技术应用层面,中华财险搭建五层AI架构,整合内外部数据资源,联合阿里云、DeepSeek等实现跨模型调用。在农险领域,中华财险通过大模型仅用3个月就完成了2000余条条款的原子化拆解与自动化配置,产品上线周期从20天缩短至数小时;在辅助编码领域,中华财险的代码生成工具覆盖了60%员工,累计采纳AI代码53万条,节省50人/年工作量。

王永祥表示,️中华财险在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的基础上,希望建立数据、业务和AI模型的三角。未来,希望数据更准确,模型更聪明,业务更敏捷,能够实现技术驱动价值,智能重塑保险的愿景。

以下为王永祥演讲全文:

️王永祥 中华财险副总裁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受慧保天下和众安信科的邀请,和大家分享一下中华财险在AI与大模型领域的探索。

首先介绍一下中华财险,公司始创于1986年,前身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牧业保险公司,是新中国第二家保险公司。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冠名“中华”,是全国唯一以“中华”冠名的国有险企。2025年,我们正式划归中央汇金,迈入发展新阶段。

39年风雨兼程,中华财险始终与国同行,落实国家与总局各项要求,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坚持“服务国家、服务三农、服务民生,为人民群众提供保险保障”为使命,2024年保费收入681.5亿,位居行业第五位。

2025年6月,中华财险和阿里云签署合作协议,重塑商业模式,重构业务系统,基础设施交付全云化,核心技术全面云原生化,研发运维实现一体化。建立基于保险核心价值系统的双中台体系,即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实现了国有企业的数字化重生。

目前为止,中华财险能够同时提供超过700个应用服务,研发效率和支持业务的效率得到非常大的提升。业务价值方面,在效能提升、客户经营和风控管理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

️01

️筑基:双中台体系与AI技术架构的深度整合

麦肯锡的报告预计,AI将对全球保险行业产生500-700亿美金的价值,潜在的主要方向聚焦于客户体验、降本增效、控制风险等领域。这个数字的背后是AI技术对保险价值链的全面赋能,从产品设计与定价的千人千面,到客户服务的智能交互;从理赔自动化的效率提升,到风险评估的精准建模,AI正在打破传统的边界,️让保险的服务更加有效,现在看来不是想象的问题,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中华财险积极拥抱AI的浪潮,并做了一些尝试和实践。

中华财险建立双中台系统,为智能化奠定了比较良好的基础。

在数据中台领域,中华财险建立了超过560个数据服务,提供超过1100个数据报表。在数据中台下为所有数据建立了企业级标准,以求在AI时代,数据中台能够为提升自动化的过程提供高质量数据源头。

在业务中台领域,我们和阿里云联合共建了20个业务域,建立超过35个业务平台。我们采用乐高积木式的拼装,把原子化的能力通过快速拼装的方式实现业务快速上线,为AI智能体提供丰富的API接口和场景接入点,同时提供高质量的数据服务。

技术的突破肯定离不开组织和战略方面的协同。中华财险加快AI组织能力的建设,构建了AI战略组织的能力框架,通过组织能力的建设和系统化的布局,推动AI技术深度融入业务场景。目前,在AI的推广领域,多数还是技术部门研究,业务部门参与比较少。️中华财险通过能力框架把业务和技术融合为一个团队,实现从传统运营向智能化转型的跨越。中华财险还聚焦最新的最新技术和前沿场景,整合资源,挖掘资源场景的新价值,让技术真正服务业务痛点。

关键策略方面,中华财险以人才和机制为驱动,加速应用创新和人才建设,确保公司团队能够跟上行业发展的趋势。组织方面,中华财险成立了7个组,以做专业应对。目前为止已有70位员工参与AI方向的设计。

️02

️破局:AI驱动保险全链条效能跃迁

技术领域,中华财险和阿里云比较类似,将AI技术框架分为五层:

️最底层是算力领域,基于对数据安全的要求调用不同算力的资源;

️向上第二层是数据领域,这一层框架集合了中华财险所有的公开数据、行业数据和企业数据,并将其整合到数据中台进行加工;

️第三层是模型领域,中华财险与阿里云、DeepSeek等头部大模型厂商合作较深,用统一的模型层实现各类模型的统一管理和部署,包括大模型与小模型,避免模型的重复搭建造成的算力浪费;

️第四层是应用领域,中华财险使用阿里的通义点金智能体平台,规范智能体应用搭建的流程和步骤,复用智能体依赖的知识库和外部集成能力,快速搭建 “感知-认知-执行-合成”的全链路智能体;

️最上层是场景领域,这套框架的核心逻辑是从基建到场景,通过分层解耦、能力复用,让AI技术为业务创新加速。

中华财险通过分层模型,把每一个层级下所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规划了AI能力全面融入保险价值链的80多个业务应用场景,把业务重新拆解。基于整个保险交易的价值链,在促客、销售、服务、产品风控、内部工具平台方面,把所有的场景重新定义。根据技术实现的难度和业务价值度进行双维度的排序,把所有的业务场景进行交付。

举条款的例子,中华财险有两千多个农险条款,我们在系统重构过程中,通过产品工厂把所有的基础保险责任拆解到原子颗粒;基础保险责任就向上拼装组合成为条款,条款向上再拼装所有的运营规则以及核保、理赔、定价策略,最上层为可销售产品与组合。

保险责任的拆解是一项非常庞大的工作,而中华财险借助大模型,仅用了三个月就全部上线完成了去年两千多条农险条款。总体来看,中华财险做了四步:首先定义条款解析模板,然后把条款文本预处理成大模型易读的格式,并利用大模型提取字段并调用接口进行校验,最后导出成产品配置文件。

AI对于条款撰写等业务的效率提升有多大?我们做了统计,从产品条款的撰写,到内部审核、报备,再到产品上线,原来的时间至少需要20天,而模型调用的时间则只需要数小时。目前,中华财险做了几个领域的尝试:第一是条款的智能编写;第二是做条款和平台监管策略的检核;第三是条款的解构,要形成可配置的业务方案,自动写到产品平台。中华财险对这些领域都进行了对应的能力尝试,实现了业务快速上线的能力提效。

中华财险在2023年就开始做一些技术上的尝试,使用阿里的通义灵码,利用大模型进行代码编写。2024年,中华财险研发团队已有60%的员工使用这个模型工具,AI代码采纳量达到了53万条,预计价值相当于50人/年的工作量。

AI技术如何更好的应用于业务场景、服务业务,我们做了健康险领域的案例。针对接近万亿级的市场,现在健康险的条款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同时对于医学的知识要求审核非常严格,如何做到快速应对?我们利用大模型和一系列技术做了一些应用尝试。

️在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基础上,中华财险希望建立数据、业务和AI模型三角。

业务场景沉淀数据,以车为例,燃油车时代没有数据可用,原有的核心系统更多是事后的记录系统。到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时代,大量的场景数据开始出现,业务系统怎么能够让业务数据从“事后记录”升级为“实时感知?

数据驱动模型:高质量数据基于模型的训练平台将让模型迭代周期缩短,加快定制AI应用,不断优化AI定损模型的精度;

模型反哺业务:通过智能体应用,提升运营效率,增强客户信任与满意度。使风险从“能识别”升级到“能预判”。而当模型准确率提升后,又能反哺业务。

我们希望未来的数据更准确,模型更聪明,业务更敏捷,实现技术驱动价值,智能重新塑保险的愿景,这是我们的探索和感悟,谢谢大家!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