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备耕进行时】AI赋能 玉米实现“一年两收”
2025-05-06
本报讯(记者王秀娟)4月27日,山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的师生们在晋中市太谷区开展苗播玉米示范种植。该技术采用大棚育苗、大田栽培技术,在晋中市将一年一茬的玉米种植改变为一年两茬。全流程采用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以无人育种、无人驾驶、自动化栽培、自动化水肥一体化技术为主,开展无人农场中试。
山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院长李富忠介绍,该技术的推广使用,能大幅度减少劳动力成本,在总成本增加幅度不大的情况下,能实现产量翻番。而且,该技术使玉米的成熟期提前一个月,基本避开了玉米成熟时在高温环境下的病虫害期,可以大幅度减少农药的使用。苗播技术属于探测性技术,省农业农村厅为了支持科研人员勇于尝试、积极试验,一亩地给予500元的补贴。
现场参与播种的师生查看4月26日栽种的苗子后,欣喜地发现,成活率接近100%。接下来,还要往地里布置所有的物联网设备,这些设备可以将所有数据真实地传回来,包括环境数据、作物生长数据、病虫害数据、叶绿素转化数据、土壤等各种数据,给下一步的决策提供依据。
此项技术是山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在我省中部地区农业生产第一线研究实践的成果之一,通过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与智能农机技术,推动玉米种植向智慧化、精准化转型,也可以应用到其他农作物的种植。人工智能与两茬种植的结合,为落实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化、促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了科技新方案,不仅有助于实现亩产“吨半粮”目标,也为应对气候变化下的粮食安全挑战提供了科技支撑。
(责编:温文、刘_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