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次!采购人形机器人,进厂打工
在世界首次“人机共跑”半程马拉松赛事中成最大赢家,优必选具身智能的商业化也迎来实质性突破,“人形机器人第一股”实至名归!
4月27日,人形机器人行业迎来了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优必选宣布正式与采购方签订了全球首个大型双足人形机器人采购合同。
这不仅是优必选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更为整个行业注入了强劲动力,标志着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工业应用场景迈出了坚实步伐。
️“今年生产约1000台人形机器人”
此次合同涉及的工业人形机器人 Walker S1 与商用版人形机器人 Walker C,将投身于汽车工厂生产制造和商用接待等领域,开启“打工生涯”。
此次签约并非突然落地。此前,优必选发文称,公司已与东风柳汽、吉利汽车、一汽-大众青岛分公司、奥迪一汽、比亚迪、北汽新能源、富士康、顺丰等知名企业合作,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系列进入全球最多工厂实训。️东风柳汽将采购部署20台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并在2025年上半年完成,全球首次人形机器人批量进入汽车工厂。
️今年3月,优必选还与居然智家签署战略合作,居然智家拟于2025年底前采购部署500台优必选仿真人形机器人,提升客户购物体验,塑造智慧消费新场景,合作期内计划销售10000台。
优必选预计今年工业人形机器人、全尺寸科研级人形机器人天工行者、仿真人形机器人将实现规模化订单交付。
“️今年优必选的目标是生产约1000台人形机器人,全部进入客户的真实场景采集更多数据。”3月31日,优必选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兼CEO周健在业绩发布会上说,“明年可能就会有更大规模的量产,交付部署的具体数字我也不敢说,但️我心里的目标是5000到1万台。”
️“人形产品盈利需2年实现”
尽管订单捷报频传,摆在优必选面前的现实挑战依然严峻。
️从财务数据看,作为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域融资额最高的企业(累计融资超50亿元),优必选尚未实现盈利。
2024年财报显示,优必选全年总收入达到13.05亿元,同比增长23.7%,连续多年实现营收稳步增长,毛利也提升至3.74亿元,同比增长12.4%。但其亏损额依然高达11.24亿元,虽同比收窄,可巨额亏损的阴影依旧笼罩着这家公司。
高额的研发投入是亏损的重要原因,2024年优必选研发投入4.78 亿,占营收 36.6%,而人形机器人相关业务仅占收入10.8%。尽管人形机器人业务增速达126.1%,但目前尚未达到盈亏平衡点。
“️在人形产品量升价降的前景展望下,盈亏平衡大概还需要2年左右能实现。”优必选投资者关系负责人陈建泉说。为了实现成本下降,优必选在人形机器人重量方面下功夫,引入新材料、新构型、新算法,目标将 Walker S2 系列重量从 69 公斤减至 60 公斤左右,使价格比 S1 更低。
️与此同时,市场竞争愈发激烈。2025年全国人形机器人市场格局雏形初现,广东、浙江、上海、北京等地链主企业如华为、宇树、智元、小米等崛起。
宇树四足机器人2023年在全球市场拿下 70% 的份额,其双足机器人采用低成本、轻量化路线,G1售价仅9.9万元起。华为系机器人凭借操作系统、大模型、云计算、AI 芯片等基础底座研发实力,深度整合底层技术体系,如乐聚“夸父”人形机器人。
此外,众擎、天工、越疆、傅利叶、星动纪元等企业也纷纷崭露头角,越疆发布的 Dobot Atom 售价19.9万元起,大幅下探价格区间。这些竞争对手在技术、产品性能、品牌力等方面均具备较强实力,对优必选形成较大竞争压力。
️结语:万亿赛道上的竞速
优必选此次采购合同的落地,标志着人形机器人从“概念验证”迈向“量产应用”的关键转折点。对于投资者而言,这场“进厂打工”革命既孕育着颠覆制造业的万亿机遇,也考验着企业平衡技术投入与商业回报的智慧。在资本与技术的双重博弈中,优必选能否持续领跑,AI行研局将持续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