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成这样了?院士也来申请国自然面上项目?青椒两眼一黑……

2025-05-04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在科研领域,论文发表与基金申请一直是两大难题,而在二者之间,基金申请似乎更有难度。

而在科研人员的眼中,国自然基金的申请无疑是最具挑战性的一个环节。

每年国自然基金的申请阶段,仿佛是一场“独木桥”上的竞争,参与者数量庞大,胜者寥寥。

许多科研人员感慨,国自然基金的竞争越来越“卷”,甚至有不少人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吐槽:“现在连院士都开始抢面上项目了。”

️01

️面上项目的竞争愈加激烈

所谓的“面上项目”,又叫一般项目,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系列项目中最为基础且广泛的一类,约占基金总额的60%。面上项目面向的科研群体较为广泛,从青年科研人员到资深学者都可以申请。

然而,近几年,面上项目的竞争变得异常激烈,甚至有人在社交平台上发布截图,称自己在面上项目的申请列表中看到了院士的名字。

这种现象引起了广泛的讨论。网友们纷纷表示,院士申请面上项目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反而成了一种常态。

尤其是对许多年轻的科研人员(即青椒),这种竞争显得格外残酷。他们在社交平台上纷纷表示:“原来面上项目已经如此难了,没想到现在连院士都来抢,竞争真是太卷了!”

本应由院士主持的大项目,如今也被逼迫转向面上项目,年轻人和老一辈学者的竞争压力逐渐传递至这个层面。对于许多刚起步的科研人员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02

️科研基金申请量暴涨,资助名额却未增加

2024年,国自然基金的申请数量达到了历史新高,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的申请量分别突破17万项和14万项。而与申请量急剧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资助名额并未大幅提升。

面上项目的资助名额虽然有所增加,但资助率依然降到了11.66%。青年项目的资助率为15.54%,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

这种“僧多粥少”的局面直接加剧了科研人员的竞争压力。在这一背景下,申请书的质量越来越高,许多申请书都经过专业人士的精心打磨,呈现出极高的水准。

大多数申请书中都有着华丽的图表,如流式图、热图、单细胞测序图等,使得评审专家在审阅时眼花缭乱,难以判断项目的真正水平。

️03

️科研人员的生存压力

对于很多年轻的科研人员来说,国自然基金不仅是他们科研道路上的重要支撑,更是职称晋升的关键。

许多高校、研究机构和医院等单位,将获得科研基金与职称晋升、导师资格等挂钩,甚至有的科研人员表示,未能获得基金资助不仅影响了职场的上升空间,连个人感情生活也遭遇了困境。

因此,获得国自然基金,不仅是科研人员职业发展的关键一步,还是他们社会身份和认可的重要标志。为了争取这份资助,科研人员不断拼搏,却也陷入了日益激烈的竞争中。

甚至在一些高校,附属幼儿园也开始张贴国自然基金的获奖榜单,想通过这种方式向外界展示科研成就。

这种情况虽然引发了不少争议,但也反映出国自然基金对科研人员生存状况的重要性。

️04

️院士也和年轻人竞争?

国自然基金的竞争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青年科研人员,许多资深院士也开始进入面上项目的申请行列。

随着国自然基金的竞争愈发激烈,科研界的生存压力也在不断加剧。

科研人员,尤其是年轻人,正面临着从申请基金到职称晋升等多方面的挑战。

在这种环境下,如何实现资源的公平分配,如何突破科研“内卷”,将是未来科研政策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而在科研人员之间的竞争中,是否能真正回归到科研本质,专注于创新和探索,而不是不断被卷入这场资源争夺的漩涡中,值得我们深思。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只代表作者观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