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沉降监测模式有哪些类型
️地面沉降监测模式有哪些类型
地面沉降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现象,它会给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地下水资源管理以及生态环境等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为了有效监测地面沉降,了解其发展趋势,多种地面沉降监测模式应运而生。
️传统水准测量模式
原理
水准测量是基于水准面的水平特性,通过水准仪建立水平视线,测定两点间的高差,进而得到地面点的高程变化。在地面沉降监测中,在同一地点设置多个测量周期的水准点,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高程数据来确定地面是否发生沉降以及沉降的幅度。
操作流程
首先,在监测区域内按照一定的间距(通常根据监测精度要求而定,一般为几十米到几百米不等)布设水准点。这些水准点需要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通常采用混凝土浇筑并深埋于地下。然后,使用精密水准仪(如DS05或DS1型水准仪)按照闭合水准路线或附合水准路线的方式进行测量。每次测量时,记录各水准点的读数,计算出相邻水准点之间的高差。经过多个周期的测量后,对比同一水准点在不同周期的高程数据,若后一周期的高程低于前一周期,则表明该点发生了地面沉降。
️优缺点
优点:
精度较高,能够精确到毫米级甚至更高,是目前地面沉降监测中精度最高的传统方法之一。
技术成熟,操作流程相对简单,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即可进行操作。
缺点:
工作量较大,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每次测量都需要在野外进行大量的跑尺、读数等操作。
测量速度较慢,尤其是在大面积的监测区域,完成一轮测量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
️全球定位系统(GPS)监测模式
原理
GPS利用多颗卫星发送的信号来确定接收机在地球上的三维坐标(经度、纬度、高程)。在地面沉降监测中,通过在监测点上安装GPS接收机,连续或定期地接收卫星信号,获取监测点的坐标数据。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比不同时期同一监测点的坐标变化,其中高程的变化就反映了地面沉降情况。
操作流程
在监测区域内按照一定的网形(如三角形网、星型网等)布设GPS监测点。这些监测点需要具备开阔的天空视野,以保证能够接收到足够多卫星的信号。然后,在每个监测点上安装GPS接收机,并将其与数据采集系统相连。数据采集系统可以定时(如每小时、每天等)采集GPS接收机的数据,并将数据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在数据处理中心,利用专业的GPS数据处理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解算出监测点的坐标,进而分析地面沉降情况。
aspcms.cn️优缺点
优点:
可以实现自动化监测,减少人力投入。一旦设备安装调试完毕,就可以按照设定的时间间隔自动采集数据。
监测范围广,不受地形限制,可以对大面积的区域进行监测。
能够同时获取监测点的三维坐标变化,不仅可以监测地面沉降,还可以监测水平方向的位移。
缺点:
受卫星信号的影响较大,在城市高楼林立或者山区等卫星信号遮挡严重的地方,测量精度会受到影响。
GPS测量得到的高程精度相对水准测量较低,一般在厘米级,对于高精度的地面沉降监测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模式
原理
InSAR技术是利用合成孔径雷达(SAR)对同一地区进行多次成像,获取不同时间的SAR影像。由于地面沉降会导致地表发生形变,从而使两次成像时雷达波的传播路径发生变化,产生相位差。通过对这些相位差进行分析和处理,就可以得到地表的形变信息,进而确定地面沉降情况。
操作流程
首先,获取监测区域的多幅SAR影像,这些影像可以来自不同的卫星传感器(如ERS、Envisat、Sentinel - 1等)。然后,对影像进行预处理,包括辐射校正、配准等操作。接着,采用干涉测量算法(如二轨法、三轨法等)计算干涉图,干涉图中的条纹反映了地表的形变情况。最后,通过地理编码等后处理步骤,将干涉图中的形变信息转化为实际的地面沉降量,并绘制出地面沉降分布图。
️优缺点
优点:
具有很高的空间分辨率,可以精确到米级甚至亚米级的地表形变监测。
能够大面积、快速地获取地面沉降信息,不需要在监测区域布设大量的地面设备。
可以穿透云层,不受天气条件的限制,能够在各种气象条件下进行监测。
缺点:
对数据的相干性要求较高,在植被覆盖茂密或者地表变化频繁的地区,由于目标散射特性的改变,会导致相干性降低,从而影响测量精度。数据处理过程较为复杂,需要专业的软件和技术人员进行处理。
️光纤传感监测模式
原理
光纤传感监测是基于光纤的光学特性(如光的折射率、波长等)随外界物理量(如应变、温度等)的变化而变化的原理。在地面沉降监测中,将光纤传感器埋设在地下,当地面发生沉降时,光纤会受到拉伸或压缩等应变作用,从而导致光纤的光学特性发生变化。通过测量光纤光学特性的变化,就可以得到地面的沉降信息。
操作流程
在监测区域内按照一定的深度和间距将光纤传感器埋设在地下。然后,将光纤传感器与光纤光栅解调仪或其他光纤传感检测设备相连。设备会定期采集光纤传感器的光学信号,通过对这些信号的分析处理,得到光纤所受的应变情况,再结合光纤传感器的布设位置和地质模型等信息,计算出地面的沉降量。
️优缺点
优点:
灵敏度高,可以检测到微小的地面沉降变化。
抗电磁干扰能力强,适合在有强电磁干扰的环境下工作。
分布式测量能力,能够连续监测光纤沿线任意点的沉降情况。
缺点:
光纤传感器的安装和维护成本较高,需要在地下进行复杂的布线操作。
光纤容易受到机械损伤和环境因素(如湿度、化学腐蚀等)的影响,需要进行特殊的保护措施。
️微重力监测模式
原理
地面沉降会引起地下质量分布的变化,从而导致重力场的局部变化。微重力监测就是利用高精度的重力仪测量监测区域内重力场的变化情况,通过分析重力变化与地面沉降之间的关系来确定地面沉降情况。
操作流程
在监测区域内按照一定的网格布局设置重力测量点。使用高精度的微重力仪(如相对重力仪)在这些点上进行重力测量。为了消除外界干扰因素(如地形、大气等因素)的影响,需要进行多次测量并进行严格的数据处理。通过对不同时期重力数据的对比分析,结合地质模型和数学算法,得到地面沉降的相关信息。
️优缺点
优点:
可以间接反映地下质量分布的变化,对于监测深层地面沉降有一定的优势。
不会对监测区域的地表和地下结构造成破坏。
缺点:
重力仪设备昂贵,测量成本高。
对测量环境要求苛刻,需要远离大型人工建筑物、交通线路等干扰源,并且需要在稳定的气象条件下进行测量。
不同的地面沉降监测模式各有优缺点,在实际的地面沉降监测工作中,往往需要根据监测区域的地质条件、监测精度要求、预算等因素综合选择合适的监测模式。有时也会采用多种监测模式相结合的方式,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地面沉降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地面沉降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