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量子力学遇见“上善若水”,科技洪流中如何激活《道德经》现代基因?
△座谈会现场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当人工智能软件以强大的算力震撼全球之际,古老的东方智慧亦凭借其独特的洞察力,深刻影响着现代人的精神世界。近日,一场聚焦于“科学时代重读‘老子’的意义”的思想碰撞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哲学界、思想界众多专家学者,围绕世纪文景最新策划出版的新书《老子智慧八十一讲》,展开深入探讨,旨在打破学科壁垒,挖掘《老子》在科学时代的独特价值。
《老子》又名《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最重要的经典之一,涵盖了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等多个领域,对中国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个体生命而言,它不仅是一部哲学著作,还被不少人视为人生教科书和行动指南。但由于《老子》原典形成于25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流传下来的版本众多;也形成了纷繁复杂的注释系统;精彩而深刻的道理被隐藏在对现代人异常隔膜的古代语言之下,普通人往往难以选择合适的读本。
华东师范大学李永晶副教授为当代人量身定制的老子思想入门读本《老子智慧八十一讲》,以今天人们的知识背景,和人们在现代社会中的焦虑、迷茫、内耗和痛苦等困境为原点,努力为读者扫清语言和历史障碍,试图将2500年前的老祖宗和中西先哲解决问题的良策,清晰、通透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该书作者李永晶,引入西方哲学(如康德、叔本华等)和现代科学(如量子力学、化学等)的视角来解读《道德经》。他认为,这种跨文化的解读方式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老子思想与现代科学之间的内在联系,科学时代更需要将古典智慧与现代科学相结合,以提供全新的文明图景。
️将先贤思想转化为贴近当下、实用管用的思想资源
在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有人感到焦虑和压力。《老子》提倡“知足常乐”,提醒人们,要珍惜现有的生活,减少对物质的过度追求,注重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老子智慧八十一讲》的核心特色在于其贴近当下的实用性。作者从现代人的困境出发,引导读者在古人解决问题的对策中获得启发,换个思路考虑问题,并在与先贤的对话中拓展思维深度。
柔弱胜刚强,上善若水。现代生活中充满了各种挑战和压力,刚强的人有时会因为过于执着而受到挫折,而柔弱的人要是能以灵活和适应性应对变化,反而更容易取得成功。《老子》中“上善若水”的思想,对现代人处理人际关系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老子认为,水的品德是至善的,因为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总是待在别人所厌弃的地方,所以水的德行是最接近“道”的。在现代社会,人际关系复杂,竞争激烈,若能如水一般,善于包容他人,不争名利,反而有助于形成对自己有利的格局。 此外,老子提倡的“无为”等思想也并不是消极地放任,而是一种辩证性、逆向性的智慧理念,现代人若能从中获得启发,必能获得全新的思维深度,和不同寻常的应对问题策略。
aspcms.cn️“老子”智慧是一种动态的、当下的存在
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杨国荣通过对《老子》哲学思想的深入解读,结合对自然主义、人类中心主义、儒道思想对比以及人工智能发展的思考,提出了一种融合古今中外思想的独特视角。他特别关注《老子》中关于“道”和“虚空”的哲学思想,认为“道”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而“虚空”则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此外,他还探讨了自然与虚空的关系,以及虚无原则在逻辑和价值观上的重要性。杨国荣指出,《老子智慧八十一讲》一书是对以往研究成果的全面总结,内容涵盖了语义解释、文本阐释以及古注的选择等多个方面,还吸收了康德、叔本华等西方学者的观点,力求做到详尽无遗,是一部值得注意的《老子》新注。
△杨国荣
科技时代我们该如何处理与经典的关系,杨国荣认为,经典具有永恒魅力,不会因科技发展而失去价值。在谈到人工智能与老子等经典的关系时,杨国荣强调,人工智能的“人工性”,决定了它缺乏一阶智慧,即使深度学习,也不能改变这一点:离开了人提供的数据。算法、算力,人工智能就什么也不是。同时人工智能的人工性,也决定了它必然是为人所用的工具和手段,在发展人工智能时,始终不能忘记人是目的,并需要以此规范引导人工智能。
在网上,有众多读者的“网红”学者、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刘擎指出,现代社会中,人们容易陷入对自身局限性的认知中,从而失去对更高目标的追求。他呼吁现代人不要放弃对天道、自然和宇宙规律的努力认知。面对复杂的世界和内心的困惑,人们需要找到一个更有力量的接触点,以获得内心的平静和方向感。
△刘擎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赟分析认为,老子哲学中的“智慧”并非简单的知识积累,而是理解智慧本身的过程。这种智慧是可以通过体验、触摸和交流来实现的,是一种动态的、当下的存在。老子的思想不应仅仅被视为过去的历史遗产,而应成为我们当代思想的一部分,老子的思想包含了对历史不可逆性的思考以及对生存问题的探讨,这些内容对理解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图片由世纪文景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