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时代:让AI更懂中国文化的美与善
在浙江大学陈为参与的 DeepSeek 系列专题线上公开课(第二季)第五期中,他以 “让 AI 更懂中国文化的美与善” 为主题展开了精彩讲座。报告深入剖析了 DeepSeek 模型的显著优势,该模型在中文场景下表现尤为亮眼,在 SuperCLUE 开源榜单模型总分对比中成绩出色,且在创意类英文故事写作评测里也名列前茅。更值得一提的是,其文生图模型巧妙融合中国元素,能够生成独具质感的图像,充分展现了 AI 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独特魅力。
AI 技术在艺术领域的应用成果为本次讲座增添了亮点。报告指出,AI 在艺术解读和修复方面已取得诸多成果,例如 MIT - IBM Watson AI Lab 与哈佛艺术博物馆合作,利用 AI 技术收集大量机器生成的描述和标签来解读艺术品;微软和荷兰银行则运用 GAN 技术生成伦勃朗风格的画作。此外,图像分类、检测、分割、生成等模型在艺术领域的广泛应用,为画作分类、物象分割标注、图像生成与修复等提供了强大助力。
浙江大学在推动文化与 AI 融合方面的实践探索无疑是本次讲座的一大重点。报告中提及的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 作为重大文化工程,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以高标准收录了大量绘画藏品,在信息记录、图像印制等方面展现出卓越成就。浙大艺术与考古学院凭借多学科优势成立,拥有多个科研平台并承担多项国家级课题。学院通过开设特色课程培养学生对古典绘画的兴趣与理解,组织学生科研实践,从不同学科角度解读古代绘画。同时,不断构建国画数据库,开发功能丰富的国画分析系统,涵盖数据概览、多元检索、色彩分析等功能,为国画研究与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站在软件 3.0 时代的新起点,报告对大模型的发展导向提出了深刻见解。随着大模型应用的日益广泛,其面临的误用或滥用风险也逐渐显现。报告强调,未来的大模型应具备正确的价值观、教育观和文化观,做到 “德才兼备、品学皆优”,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总之,该文档全面展示了 AI 技术在文化艺术领域的巨大潜力,以及浙江大学在推动 AI 与中国文化融合方面的积极作为,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