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指南针沈括原文,沈括的指南针的译文
️沈括的指南针的译文
蓝亦星的回答:
方家用磁石磨针尖,针尖就能指南,但是常常略微偏东,不全指向正南。把磁针漂浮在水面上多半摇晃不定。在指甲上或碗边上也都可以安放磁针,这样针转动更迅速,但这些东西坚硬光滑,针很容易坠落下来,不如用丝线悬挂的办法为最好。
这种方法是:抽取新丝棉中的单股蚕丝,用芥籽大小的一点蜡,把丝黏连在针腰上,悬挂在无风的地方,那么磁针经常指着南方。其中也有磨了而指着北方的。
我家指南、指北的磁针都有。磁石的指南,好比侧柏树叶的指西,没人能知道它们的原理。
热心网友的回答:
北宋时,曾公亮在《武经总要》载有製作和使用指南鱼的的方法:「用薄铁叶剪裁,长二寸,阔五分,首尾锐如鱼型,置炭火中烧之,侯通赤,以铁钤钤鱼首出火,以尾正对子位,蘸水盆中,没尾数分则止,以密器收之。用时,置水碗于无风处平放,鱼在水面,令浮,其首常向午也。
这是一种人工磁化的方法,它利用地球磁场使铁片磁化。即把烧红的铁片放置在子午线的方向上。烧红的铁片内部分子处于比较活动的状态,使铁分子顺着地球磁场方向排列,达到磁化的目的。
蘸入水中,可把这种排列较快地固定下来,而鱼尾略向下倾斜可增大磁化程度。人工磁化方法的发明,对指南针的应用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在磁学和地磁学的发展史上也是一件大事。
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到另一种人工磁化的方法:「方家以磁石摩针锋,则能指南。」按沈括的说法,当时的技术人员用磁石去摩擦缝衣针,就能使针带上磁性。
从现在的观点来看,这是一种利用天然磁石的磁场作用,使钢针内部磁畴的排列趋于某一方向,从而使钢针显示出磁性的方法。这种方法比地磁法简单,而且磁化效果比地磁法好,摩擦法的发明不但世界最早,而且为有实用价值的磁指向器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梦溪笔谈》是沈括(1031—1095年)所着的有关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着作,书中谈到磁学和指南针的一些问题。
他在《梦溪笔谈》的补笔谈中谈到了摩擦法磁化时产生的各种现象:「以磁石摩针锋,则锐处常指南,亦有指北者,恐石性亦不……,南北相反,理应有异,未深考耳。」这是说,用磁石去摩擦缝衣针后,针锋有时指南,也有时指北。
从现在的观点来看,磁石都有n和s两个极,磁化时缝衣针针锋的方位不同,则磁化后的指向也就不同。但沈括并不知道这个道理,他真实的记录了这个现象并坦白承认自己没有做深入思考。以期望后人能进一步**。
指南针的指标是 磁针,一般是铁做的。指南针又称指北针,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的磁针,磁针在天然地磁场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转动并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理的北极,利用这一效能可以辨别方向。常用于航海 大地测量 旅行及军事等方面。物理上指示方向的指南针的发明由三部曲组成 司南 磁针和...
古代,我国人民发现有一种石头能吸铁,就把它叫做磁石或吸铁石。后来,又发现磁石能指南,就把磁石磨成一个勺,把勺放在一个光滑的标有方向的铜盘上。这个磁石磨成的勺在铜盘上会旋转,停下来后,勺柄正好指着南方。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指南仪器,人们把它叫做 司南 板书 司南 后来,人们学会了人工製作磁铁,就製成了磁...
一,首先要了解原理。指南针是用磁针来指示地磁场的方向。这里有个问题,就是地球地理南北极和地磁南北极并不重合,在指示方向上有偏移,偏移角度称为地磁偏角,在地球表面每一点的地磁偏角都不相同,但是在相邻的地区相差不大。所以北京地区的地磁偏角相近,大约是偏西5度左右。在使用的时候需要依据当地的地磁偏角进行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