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至尊”加持的性能大霸王|REDMI Turbo 4 Pro诠释什么叫“Pro”

2025-04-25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前言

距离自家的“性能小霸王”Turbo 4上市已经3个多月了,距离自己的前作Turbo 3面世已经一年有余,REDMI Turbo 4 Pro此刻登场也算节奏刚刚好——但这里要补充说明两件事:第一,从Pro的后缀就能看出来,Turbo 4 Pro肯定是要全方位胜过Turbo 4的,所以相对于当初我们为后者定义的“性能小霸王”,今日这“大霸王”之称谓是必然成立的;第二,还是这Pro的后缀,让REDMI的Turbo系列在走到第二代的时候,也开始更加细分化的产品阵列策略,考虑到Turbo本身就是REDMI“如何用更平衡的配置去发挥去迎合性能革新的命题”的产物,所以却也不会让人觉得意料之外。

说来说去,这关键词还是落在“Pro”上。那么,且看REDMI如何诠释Turbo对于“Pro”的理解,正是本篇的核心。

显然,作为REDMI的第三款“Turbo单列后产品序列”的作品,也作为首款第四代骁龙8s的作品,大众对于REDMI Turbo 4 Pro有着天然的关注度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在如此之高的关注一下,压力的确会给到REDMI,做不好,对不起粉丝。不过,“做不好”这件事对于REDMI来说不存在,但如何“做得更好”则的确是一件需要倾尽全力的事情。显然,REDMI的“倾尽全力”是溢于言表的,咱们单看Turbo 4 Pro的发布会邀请函是“成本不菲的由足金打造的红运足金贴”,就能看出其对产品本身的信心。

我们早就说过,在中端性能机型领域激烈的竞争氛围下,REDMI敢把Turbo从“后缀”变成“全称”,如此直白地展现出来,绝不会让它浪得虚名,绝不会让它昙花一现。毕竟,这个目标市场的用户,对于性能定义本身的敏感性是毫无疑问的,“新生代”的消费选择里多了这么一位,无论是王腾还是卢伟冰,甚至包括雷军,都喜闻乐见。只不过,乐见是一回事,次次都玩出花活好活,又是一回事。

对于小米系而言,与高通密切的合作关系,决定了它熟谙如何调动“首发各种骁龙”的大众喜好度,如何给“最新的性能小至尊”调校到某种层面的极致,如何用更平衡的配置去发挥去迎合“性能革新”的命题。毕竟,REDMI Turbo 4 Pro是小米系又一次证明自身实力和践行对用户承诺的作品。

编者按:REDMI的Turbo系列走到第二代,才加上“Pro”版本,本身也说明REDMI对于“纯粹性能机型”的定位理解和设计思维也是动态变化的,并不激进,考虑的面很广。这是一件好事。

除了几乎一致的影像配置和满级的机身防护水平,Turbo 4 Pro和Turbo 4的配置区别还是很明显。比如,Turbo 4取消的1TB的版本,在Turbo 4 Pro的配置里回来了。前者比后者提升了整整1000mAh的电池容量,却把机身厚度做得更薄,这也是科技的力量。当然,屏幕尺寸的提升,也让Turbo 4 Pro的整体尺寸(除了厚度)和重量变大了不少。

️狂暴性能与AI价值的底气

️强化满足目标用户的刚需

对于已在2019年宣布“独立”的REDMI,在过去几年时间里虽然成绩不错,也一直朝着中高端市场发力,于是,对于之前的REDMI Turbo 3和REDMI Turbo 4而言,都有两个非常紧迫的任务,一个是继续拉升REDMI所致力的狂暴性能表现的现实价值,另一个是厘清和树立REDMI对于“更广泛大众需要的性能”的理想价值。这两条,都是对其目标用户的尊重。现在,Pro版来了,“尊重更重了”。

有意思的是,如果从“骁龙传承”的角度,Turbo 4 Pro算是Turbo 3的正序接班人,但如果从纯粹“性能堆料”的角度,Turbo 4才是Turbo 3的更迭,Turbo 4 Pro可以被理解为一款更超脱的作品。

这也是我们之前说的,Turbo需要有一种与以往产品(包括竞品)不同的构筑态度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它不是“Max”不是“Ultra”,更不会是“Pro”。当年卢伟冰也表示,Turbo是小金刚家族全新成员,定位本来就在“Pro”之上。现在王腾把这个思路再次清晰、巩固、升华,重新加上了“Pro”,用实事求是的发展的思路来理解,这对于REDMI来说是一件好事。

现在我们先聊聊“这件好事”的具象化,即“Turbo 4 Pro”让一切战术思路继续展开的核心,第四代骁龙8s。

作为REDMI首发的第四代骁龙8s处理器,其采用了台积电4nm工艺制程,全大核架构的设计使其在处理速度上实现了质的飞跃。

一颗Cortex-X4的3.21GHz超大核、3颗Cortex-A720的3.01GHz大核、2颗Cortex-A720的2.8GHz核心与2颗Cortex-A520的2.01GHz核心,相较前代,全大核架构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计算任务,并迅速进入低功耗休眠状态,有效避免了小核心长时间低效运行带来的能耗浪费。这一设计不仅提升了运算速度,更降低了功耗,实现了“运算更快,休息更长,功耗更低”的目标。 在跑分测试中,REDMI Turbo 4 Pro展现出了惊人的实力。

REDMI Turbo 4 Pro的安兔兔V10成绩

REDMI Turbo 4 Pro的GeekBench 6成绩

小米实验室实测显示,其安兔兔跑分超过240万,CPU性能测试在GeekBench6上跑分超7400,相较前代提升约30%。GPU性能测试方面,Aztec Ruins 1440P离屏测试超90fps,相较前代提升约49%,这是骁龙8s系列有史以来提升最大的一代(后文有我们的实测成绩)。这些数据无疑证明了REDMI Turbo 4 Pro在性能上的卓越表现。

此外,REDMI Turbo 4 Pro在GPU、ISP、Display等九大核心能力上也全面继承了骁龙8至尊版的优势。GPU采用骁龙8至尊版同代Adreno800系GPU,Camera升级最新Apollo架构,支持AI影像大脑及多场景3A增强。Display最多支持20层渲染图层,对比上代提升75%,使得手机在多图层复杂场景的流畅度得到了大幅提升。这些配置共同构成了REDMI Turbo 4 Pro强大的性能基础。

REDMI Turbo 4 Pro的3D Mark Wild Life Extreme成绩

REDMI Turbo 4 Pro的Steel Nomad Light光追性能成绩

而在运存配置上,Turbo 4 Pro与之前两款机型一样,还是12GB+256GB起步,这是当前市场需求的必然。同时,Turbo 4 Pro显然也把16GB+512GB当作主力走量机型来对待,这才更符合其定位身份。当然,这次16GB+1TB的配置回归这类中端性能小旋风上,也挺好。对了,运存规格还是LPDDR5X+UFS4.0,游戏无论是加载还是运行,妥妥的快速,不会拖后腿。

在散热组件方面,REDMI Turbo 4 Pro同样下足了功夫。它采用了小米史上最大的6000平方毫米双环路3D冰封循环冷泵散热系统,这一创新性的设计不仅提升了散热能力,更可有效增加热源与屏幕的距离,避免热量在屏幕侧形成集中高温点,影响用户的握感。双环路设计同时覆盖SoC和相机两大核心热源,为SoC开辟了更高效的散热通路,即使在高功率影像场景下,也能保证SoC的稳定散热,延缓降频。

此外,REDMI Turbo 4 Pro还采用了高性能双翼石墨作为散热材料,其导热性能提升至1800W/(m·K),配合下半部分加宽设计,增加了与中框的搭接面积,使热传导路径更顺畅,显著提升了热量循环速率。这些散热组件的协同作用,使得REDMI Turbo 4 Pro的整机散热能力高达68.1mA/℃,接近移动手机被动散热极限,为用户提供了持久稳定的性能输出。

REDMI Turbo 4 Pro在性能优化方面同样表现出色,这件事甚至毋庸置疑。其搭载了Hypercore+狂飙引擎的组合,深入平台底层微架构,以AI性能调度为核心,通过CPU、DDR一体化调频,实现了对性能的深度优化。这一设计不仅提升了手机的运行效率,更降低了功耗,为用户带来了更加流畅的使用体验。 在AI渲染引擎的助力下,REDMI Turbo 4 Pro首次在Turbo系列上实现了原生级插帧和超分。通过分析画面相邻像素差异,智能补充和增强画面细节,突破游戏原生画质,为我们带来了更加精细、逼真的游戏视效。同时,利用GPU对运动矢量和场景深度的实时分析,生成的中间帧更接近原生画面,实现了原生级插帧(目前最高支持《原神》60帧插值120帧)。这一技术不仅提升了游戏的流畅度,更降低了延迟和功耗。

在实际测试中,REDMI Turbo 4 Pro在《原神》90帧+极高档位下,能够保持1小时满帧运行,平均功耗仅5.7W。这一表现无疑证明了其在性能优化方面的卓越实力。

最后,现在说说我们的实测成绩。在室内常温下,开启高性能模式,我们的REDMI Turbo 4 Pro(16GB+512GB版本)跑出了210万分的安兔兔V10成绩,比搭载天玑8400+的REDMI Turbo 4的180万分提升明显,而对比搭载第三代骁龙8s的Turbo 3(16GB+1TB)则更是高出50万分。另外几项测试成绩,也比较让人惊喜。很明显,高通这次没有食言,第四代骁龙8s的水平,的确是看齐第三代骁龙8。

️是性能机

️更是美学派

外观设计的话题,每一次都在REDMI的自我定义中不断进化。实际上,就算是之前的Note机型,都有自己独到的美学竞争力,而且一次比一次好。所以,对于侧重性能的Turbo机型,美学设计也是一件重要的事。

REDMI Turbo 4 Pro的外观设计延续了至简美学理念,将精致与实用完美结合,展现出旗舰机型的独特气质,为我们带来视觉与触觉的双重享受,不过,之前的潮流纹理双拼设计,这次没有保留。精致金属边框,坚固与美感并存,则是其设计的核心看点。

REDMI Turbo 4 Pro采用了同档罕见的旗舰级金属边框,经CNC一体加工而成,并结合喷砂、阳极氧化等精湛工艺,赋予了手机极高的精工感。这种金属边框不仅在质感上更为出色,而且在结构强度上也有了显著提升。相比同档常见的塑料边框,Tubo 4 Pro的中框单体强度提升了140%,达到290N/mm(每发生1mm形变可承受的力),整机极限抗弯折能力更是高达700N。这意味着即使在日常使用中遭遇意外磕碰或挤压,手机也能轻松应对,展现出强大的耐用性。

配合全金属DECO设计,机身的轮廓线流畅自然,整体造型简洁大气,无论是从视觉上还是从触觉上,都让用户感受到旗舰机型的高端品质。

REDMI Turbo 4 Pro在设计上采用了高度集成方案,大幅减少了机身开孔,使得整体外观更加简洁。背部采用了红外Flicker+闪光灯一体式设计,顶部则采用扬声器与听筒二合一方案,仅保留MIC单孔,视觉效果更加简洁。机身底部通过调整优化器件布局,实现了开孔全居中,进一步提升了视觉一致性。这种高度集成的设计不仅让手机看起来更加简约,同时也减少了灰尘和异物进入机身内部的可能性,提升了手机的耐用性和可靠性。

屏幕设计方面,REDMI Turbo 4 Pro行业首发POLED TDD技术,将Touch IC和DDC封装进一颗TDDI 中,不仅节省了空间,还提升了信噪比与功耗表现。同时,Turbo 4 Pro还采用了EMUX与FAA技术,对下边框实现了极限压缩。EMUX 技术将Mux电路融合进TDDI 中,消除了Mux电路对显示面板下边框的占用;FAA技术则将一部分Fanout走线转移至显示区域,在保证安全距离的条件下,节省了下边框所需的 Fanout 布线空间。

最终,Turbo 4 Pro的下边框缩窄至1.9mm,不仅是REDMI机型里最窄的,也是同级最窄。其余三边等宽,均为1.5mm,正面视效接近四等边。这种视觉四窄边设计,让我们在使用手机时能够获得更加沉浸式的视觉体验,无论是观看视频还是玩游戏,都能感受到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出色的视觉效果。

而且,REDMI Turbo 4 Pro对整机R角进行了大幅调整,R角半径增大至12.4mm,视觉效果更加圆润、和谐且优雅。而且,顶角内外沿做到了曲率一致,杜绝了“猫耳朵”现象。这种设计不仅让手机在视觉上更加美观,而且在握持时也更加舒适,不会出现割手感,为我们带来了更加愉悦的使用体验。

配色方面,这次很简约。REDMI Turbo 4 Pro提供了黑、白、绿三款配色,其中主打配色的绿色为亮面玻璃,清凉的感觉传递得很直接,也算是应季。而黑、白配色的后盖则为AG玻璃,强调百搭与抗指纹污迹。相比Turbo 4,Tubo 4 Pro对后盖玻璃的AG效果进行了进一步优化,雾度提升了10%,顺滑度提高了30%(玻璃表面粗糙度由500-1000nm降至300-700nm)。这种优化不仅让手机在观感上更加出色,而且在手感上也更加细腻,我们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更加舒适的触觉体验。无论是追求时尚个性的用户,还是喜欢简约低调的用户,都能在REDMI Turbo 4 Pro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配色选择。

️超级电池

️Pro肯定有细节取胜的新维度

超长续航、超耐低温、超长寿命,是一块好电池必备的三项硬核特质。Turbo 4 Pro配备迄今为止REDMI最大容量的小米金沙江电池,当然有足够的话题可聊。

的确,REDMI Turbo 4 Pro配备的7550mAh金沙江电池为我们带来了极为出色的续航表现和续航安心感。根据小米实验室的自测数据,Turbo 4 Pro的DOU达到了2.1 天,成为小米首款突破两天续航的机型,真正实现了两天一充的目标。这意味着我们在日常使用中无需频繁充电,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娱乐,都能更加自由地使用手机,担心电量不足的问题是不存在的。

为了实现如此强大的续航能力,Turbo 4 Pro在电池技术上采用了多项行业领先的创新。其硅碳负极的硅含量达到了10%,这一比例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为了应对高硅含量带来的技术挑战,Turbo 4 Pro特别优化了硅碳材料结构,采用类球形硅粒,相比常规的片状结构,能够更大程度地分散膨胀应力。此外,搭配453V高电压电池体系和第三代高密极片工艺,Turbo 4 Pro的电池能量密度达到了831Wh/L,这一超高能量密度在同级别机型中极为罕见,为手机的持久续航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为了在有限的机身空间内塞下如此高容量的电池,Turbo 4 Pro采用了行业领先的CF-Pack电池封装技术。该技术将电芯保护板从竖向改为水平堆叠,节省了电池空间。同时,在电芯保护板头部采用低温注塑封装,进一步提升了电池的可靠性。此外,Turbo 4 Pro对整机结构进行了全面重构,通过缩减电池仓壁厚、采用小型化副板器件(如超短SIM卡座)、优化主板器件布局等一系列措施,相比Turbo 4,电池仓面积增加了677平方毫米,提升了11%。在这些优化措施的共同作用下,Turbo 4 Pro在电池容量大幅增加1000mAh的情况下,还实现了0.08mm的机身厚度减薄,兼顾了大容量电池与轻薄机身设计。

在电池寿命方面,Turbo 4 Pro也表现出色。它导入了SEI膜柔性自修复技术、高强度铜箔和高强度粘结剂三大硬核技术,并配备了针对硅碳电池专项优化的澎湃电池管理系统,配合小米澎湃G1电池管理芯片,理论使用寿命远超4年,并通过了南德长寿命电池认证。

此外,Turbo 4 Pro还搭载了增压芯片,支持2.8V低压关机,并配合整机热管理系统,在低温环境下能够实现双倍耐用,进一步提升了电池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对了,REDMI Turbo 4 Pro还支持有线反充,对外输出功率最高可达22.5W(9V/2.5A),为目前行业最高有线反向充电功率的手机,绝不浪费这块大电池。在使用双Type-C充电线(3A及以上)连接情况下,无论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等数码设备以及牙刷、剃须刀、音响等家用电器,都可轻松实现快速反充。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高功率反充能力需要手动开启(默认还是5V电压输出),同时如果手机在亮屏状况下功率也会降低。

️护眼屏幕不留短板

️配置考虑周全

REDMI Turbo 4 Pro首发搭载一块6.83英寸的1.5K分辨率柔性OLED直屏。该屏支持120Hz的刷新率和480Hz的触控采样率以及2560Hz的瞬时触控采样率,通过泰尔五星级精准流畅触控认证,无论是日常使用还是游戏场景,都能为玩家提供流畅且灵敏的触控体验。

在屏幕的显示效果上,Turbo 4 Pro采用小米旗舰机型同款的M9发光材料,相较上代M8发光材料功耗降低了76%,寿命提升了30%。从技术层面来看,双微腔发光结构通过将发光层发出的光线反射叠加,产生共鸣现象,使光线在特定频率上能量更集中,颜色更纯净,亮度更高。在阳光模式下,屏幕亮度可提升至1800尼特;在强光下,平均显示面积在25% 时,即可激发3200尼特的峰值亮度,大幅提高了在 HDR 内容播放场景下的实际观感,让我们在观看视频或玩游戏时能够享受到更加震撼的视觉效果。

在大家更关心的护眼方面,Turbo 4 Pro搭载了小米青山护眼方案,采用DC+3840Hz PWM混合调光方案,可有效降低频闪,缓解低亮度下视觉疲劳。为进一步提高色准表现,Turbo 4 Pro采用旗舰级多亮度校色,通过1000尼特和500尼特双亮度下进行原色屏校准,无论在峰值亮度还是常用亮度下都能保持色彩准确,户外室内场景下色准如一。还升级至节律护眼 2.0,不仅可基于自然规律,根据时间、环境色温、App 使用场景综合调节屏幕色温。如此,Turbo 4 Pro 通过了莱茵硬件低蓝光、莱茵节律友好、莱茵无频闪三项认证,并获得了由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颁发的“视觉健康友好度 S++”认证,全方位守护用户的视觉健康。

在影像方面,Turbo 4 Pro搭载了索尼5000万像素LYT-600主摄,这是一颗我们非常熟悉的传感器,装机量很大,市场口碑也不错,符合Turbo的定位。另外,Turbo 4 Pro全新升级了相机UI,通过精简拍照及菜单交互界面,增加视频快速变焦组件,大幅提升拍摄体验。此外,Turbo 4 Pro升级了LivePhoto,增加取帧时间至3s,记录更为丰富的信息,并通过导入夜景 / 防抖算法,删减无效信息。同时支持微博、抖音、小红书、美图秀秀等社交平台的分享。

Turbo 4 Pro 在其他配置上也表现出色,堪称无短板的满配机型。前面提到,其与标准版机型一样,支持IP66、IP68 和 IP69满级防水,其中IP68防水深度达到2米级别,远超行业标准。配合湿手触控2.0,无论是水还是油污,都能轻松操控,让我们在各种环境下都能正常使用手机。

Turbo 4 Pro 还搭载了小米澎湃T1S信号增强芯片,兼顾蜂窝网络、Wi-Fi、蓝牙、导航多场景,实现大线复用,时刻在线。支持双频 GPS、三频北斗,可实现更快速的搜星定位和更精准的轨迹追踪。此外,Turbo 4 Pro 支持公里级无网通,在无网络环境下可实现公里级的双向通话,让用户即使在偏远地区也能保持通信畅通。

️EF点评:

我们在当初REDMI Turbo 3发布的时候就说过,当王腾接替卢伟冰出任REDMI品牌总经理后,必然要展现自己的新气象新动作,Turbo系列机型作为“新”的招牌,一鸣惊人的愿望是强烈和紧要的。换而言之,从Turbo 3开始之后每一次Turbo产品线的代系更迭,都会在赢得足够的受众重视和市场认可前提下展开。毕竟,未来REDMI的品牌灵魂很有可能会和Turbo产品线画上等号,而Turbo 4 Pro和Turbo 4不过是为这个定义加码而已。

只是没想到,REDMI把Turbo 4 Pro的配置堆得这么狠(尤其是算力平台和续航组件,非常大方),“交个朋友”的态度这么诚恳。

其实,去年Turbo 3的成功是必然的,追求性能使它成功脱离了之前Note系列的定位,从越来越成熟的REDMI的视角来看,既然性能始终在中端市场里受到消费者的追捧,那么Turbo系列独立也是顺理成章甚至紧迫的。但是,也必须承认,Turbo 3的市场销量表现并没有达到REDMI的预期,其中有一条主要原因:第三代骁龙8s并没有具备压过第二代骁龙8的绝对实力,而在当时的市场里,已经逐步有一堆第二代骁龙8平台的机型开始向下探底了……

所以,Turbo 4 Pro的“必然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对第四代骁龙8s的“首发”,而是第四代骁龙8s本来就够强,强到足够压制第三代骁龙8!这很重要,甚至是其目标用户群体所求的根本。

况且,今日Turbo 4 Pro的发布价格非常有诚意,恰如三个月前Turbo 4那般。这是一种“初心不变”的体现。

总之,这又是一款REDMI火力全开的作品,没让人失望。更重要的是,无论从预期销量还是预期口碑的角度(Turbo 4 Pro很大概率会成为之后暑期档2000元级别的销量明星,而Turbo 4则会继续在国补和本身价格调整的加持下完成对2000元以下“性能手机”标签的强化)。还是那句话,Turbo产品线在REDMI的“武器库”里属于绝对的“超新星”,它一定不比K系列的地位低(是地位,不是定位),且肯定会越来越重。

对了,不知REDMI会不会在不远的将来,为Turbo系列再加一个Ultra的后缀,那可卷得就更有意思了。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