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正能量短视频为舟 护航青少年数字成长之路

2025-04-24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第5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97.9%的未成年人已接入互联网,65.6%的青少年日均观看短视频超1小时。在算法构建的数字世界里,短视频不仅是娱乐窗口,更成为塑造青少年价值观的关键载体。如何让这片流量海洋涌动正能量?答案在于以责任为舵、以协同为桨,将短视频平台打造为滋养心灵的精神港湾。

短视频内容生态中,光与影交织并存。部分宣扬“快速暴富”“奢靡炫富”的不良内容,易误导青少年认知;但优质内容同样具有强大生命力:科普达人“无穷小亮”单条辟谣视频播放量超6300万,用科学破除网络谣言;2025年“天宫课堂”首场直播吸引1.4亿人次,点燃无数孩子的太空梦想。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数据显示,83.2%的青少年因知识类短视频提升了科学探索兴趣——这证明,承载正向价值的内容在流量竞争中更能赢得青少年青睐。

构建清朗生态需刚柔并济。平台以技术筑牢防线:抖音2023年升级青少年模式,通过“人脸识别+实名认证”将未成年人日均使用时长从96分钟压缩至62分钟;快手“知识光合计划”引入10.2万专家,产出216万条知识视频,科普内容推送权重提升32%;“清朗榜”助力“故宫博物院”账号90后、00后观众占比从48%跃至62.3%,实现文化传播与流量双赢。

家庭、学校与社会则形成柔性引导合力。北京实践表明,“亲子共制科学实验视频”使青少年日均屏幕时间减少28分钟,科学成绩提升12.6%;浙江多所学校开设“短视频信息辨析课”,帮助91.7%的学生掌握信息甄别能力;央视《开讲啦》与短视频平台联动的“青年科学家专场”触达528万青少年,满屏“我要当科学家”的弹幕彰显榜样力量。

推动短视频生态优化,更需全社会协同共治。国家落实《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要求平台定期公示防沉迷数据;教育部在32个县市试点新媒体素养教育,90.3%的学生通过“拍摄家乡非遗”重识传统文化。社会创新不断:中国科技馆“短视频+研学”模式将青少年参与率从38%提升至66.6%;共青团“职业梦想”话题征集123.8万条视频,播放量破8.7亿次,实现代际数字素养共提升。

在数字文明浪潮中,短视频平台不应止步于流量竞争,更应成为价值引领的阵地。当各方以责任校准内容航向,以创新激发正向能量,每一条短视频都将化作启迪心灵的微光。让我们携手以正能量为舟,护航青少年在数字星河中,驶向理想的彼岸。(广安发展集团:唐张君)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