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靠经验” 到 “靠数据”:物联网重塑农业灌溉模式
2025-04-24
在传统农业生产中,灌溉与施肥多依赖农户经验,存在水资源浪费、肥料利用率低等问题。FIFISIM 物联的物联网方案,以智能网关与物联网卡为核心,推动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从 “经验驱动” 转向 “数据驱动”,彻底重塑农业灌溉模式。
智慧灌溉
传统农业灌溉方式如大水漫灌,导致水资源浪费严重,我国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 0.56。施肥环节缺乏精准控制,过量施肥不仅增加成本,还造成土壤板结、水体污染等环境问题。同时,人工巡检效率低,难以实时掌握农田墒情,无法及时应对干旱、洪涝等灾害。
物联网技术的创新突破- ️数据化精准监测:物联网方案通过智能网关连接各类传感器,实现对土壤、气象、作物生长数据的实时采集。在某水稻种植区,每 10 亩农田部署一套监测设备,智能网关以分钟级频率采集土壤湿度、PH 值、氮磷钾含量等数据,为精准灌溉与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 ️远程智能控制:物联网卡将监测数据传输至云端平台,用户可通过手机或电脑远程控制水肥设备。在海南香蕉种植基地,管理人员在千里之外通过 APP 启动灌溉系统,调整水肥配比,打破地域限制,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管理。
- ️AI 决策支持:智能网关内置的 AI 算法,结合作物生长模型与历史数据,自动生成水肥方案。当检测到土壤干旱时,系统不仅启动灌溉,还根据作物需水规律调整灌溉时间与水量,避免水资源浪费。
- ️西北干旱区节水示范:在甘肃某荒漠农业基地,应用物联网方案后,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根据土壤墒情精准灌溉,使滴灌用水减少 60%,枸杞产量提高 40%。该模式成功推广至周边 5 万亩农田,年节约水资源超 1000 万立方米。
- ️华南热带水果种植:在广西芒果种植园,系统通过监测土壤养分与气象条件,精准调控水肥。芒果裂果率从 15% 降至 3%,果实甜度提升 3 度,市场售价提高 20%,带动农户亩均增收 5000 元。
物联网技术与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的深度融合,正在改变农业生产方式。随着 5G、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未来农业灌溉将更加智能化、精准化,实现 “按需供水、精准施肥”,推动我国农业向绿色、高效、可持续方向发展。
FIFISIM物联(fifisi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