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常识 笔记本的定义是?
热心网友的回答:
英文名称为notebook,俗称膝上型电脑。膝上型电脑是台式pc的微缩与延伸产品,也是使用者对电脑产品更高需求的必然产物。其镇携主要优点:
体积小、笑旅历重量轻、携带方便,超轻超薄是其的主要发展方向,它的效能会越来越高,功能会更加丰富。其便携性和备用电源使移动办公成为可能,因此越来越受使用者推崇,市场容量迅速扩充套件。 笔记本的**:
影响膝上型电脑**除了基本配置之外,最主要的还是膝上型电脑的结构型别。由于在结构工艺设计、散热处理材料、电池、显示屏等技术应用上的不同,越轻薄的膝上型电脑**越高,因此在三种机型中,同等配置的膝上型电脑,3-spindle(全内建)膝上型电脑**最低,碰搜2-spindle膝上型电脑**居中,1-spindle(全外接,超轻薄)膝上型电脑**最高。因此在选购膝上型电脑时不仅要看其配置,更应该注意其结构型别和外观。
热心网友的回答:
英文名称为notebook,俗称膝上型电脑。portable、laptop、notebook computer,简称nb,又称手提电脑或膝上型电脑(港台称之为笔记型电脑1),是一种小型、可携带的个人电脑,通常重1-3公斤。其发展趋势是体积越来越小,重量越来越轻,而功能却越发枣早强大。
像netbook,也就是俗称的上网本,梁核跟pc的主凳渣雀要区别在于其便携带方便。
️膝上型电脑这个概念是谁提出来的?
爱思考的小王的回答:
对于这个问题,业界有着不同的解答。
1996年,美国《电脑杂誌》提到康柏于1982年11月推出了一款手提电脑,重28磅(约合14公斤),这应该算是最早的膝上型电脑雏形。但ibm却拒绝接受这个说法,坚持认为它在1985年开发的一台名为pc convertible的膝上电脑才是膝上型电脑真正意义上的「开山鼻祖」。
美国人争吵不休,大洋那边的日本人也不乐意了。因为他们认定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膝上型电脑是东芝公司的t1000,这款于1985年推出的产品採用intel 8086 cpu,512kb ram,并带有9英吋的单色显示屏,没有硬碟,可以执行ms-dos作业系统。
实际上,之所以会发生「谁製造了第一台膝上型电脑」的争执,关键在于日本人和美国人对膝上型电脑前身的理解不同。上世纪80年代初,ibm开发出个人pc后,人们梦想着开发出一种能够随身携带的pc产品。1983年,《国家电子》杂誌首度提出了「手提电脑」的概念,后来这个概念又演变为「膝上型电脑」,当时包括苹果、ibm和康柏等公司都推出了这种产品。
在美国人看来,正是「膝上型电脑」的发展催促了膝上型电脑的诞生。
而在同时期的日本,东芝、松下和索尼等厂商则热衷于开发一种被称为「移动pc」的产品,「移动pc」基于ibm ps/2系统,使用外接电源。严格来讲,当时日本人所开发的「移动pc」更接近于今天的膝上型电脑。尤其是日本厂商在开发「移动pc」的过程中强调便携性,这与美国人设计那种笨重得需要扛起来才能移动的「膝上型电脑」形成鲜明对比。
更为关键的是,正是在东芝t1000推出之后,膝上型电脑相关的各种新技术、新产品才纷纷出现,市场开始全面快速的发展。
2001年,《美国计算机协会学报》在纪念pc诞生20週年的一篇报道中写了「1985年,东芝推出t1000,第一次给人们带来了『膝上型电脑』的概念。」
诺言的回答:
1979年,grid compass 1109电脑问世,这是人类有史以来对膝上型电脑製作的第一次尝试。这款电脑是英国人williammoggridge在1979年为grid公司设计的。不过这款电脑问世后的物件导向只是美国航空航天领域,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从扇贝上获取灵感製造的轻便电脑,普通民众是无法与其接触的。
grid compass 1109电脑64kb记忆体,千克重。
1983年5月,美国发布了世界首款彩色便携电脑---commodore sx-64 「executive」。这款便携电脑採用的是mos 6510(1mhz)处理器,64k记忆体,320 x 200解像度的5寸彩色显示器,内建寸170k的软碟机乙个重量约13千克。
1984年2月,ibm公司释出ibm 5155个人便携电脑。这款便携电脑採用的cpu是intel 8088(,配备256k的记忆体(最大扩充640k),内建显示器为9寸的琥珀黄色显示器,解像度为640 x200,採用的系统为装在磁碟上的ibm pc-dos version ,重量约16千克(30磅)。
️电脑是什么定义
费莫培胜奉画的回答:
电脑软体(computersoftware)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式及其文件。程式是计算任务的处理物件和处理规则的描述;文件是为了便于了解程式所需的阐明性资料。程式必须装入机器内部才能工作,文件一般是给人看的,不一定装入机器。
软体是使用者与硬体之间的介面介面。使用者主要是通过肆闭软体与计算机进行交流。软体是计算机系统设计的重要依据。
为了方便使用者,为了使计算机系统具有较高的总体效用,在设计计算机系统时,必须通盘考虑软体与硬体的结合,以及使用者的要求和软体的要求。
软体的正确含义应该是:
1)执行时,能够提供所要闷陵求功能和效能的指令或电脑程式集合。
2)程式能够满意地裂罩裂处理资讯的资料结构。
3)描述程式功能需求以及程式如何操作和使用所要求的文件。
如果你随时会用到电脑或者经常在不同的地方用到电脑,那么建议你买笔记本,如果经常在一个地方用的话,那么买桌上型电脑比较合适,总得来说,一个好配置的桌上型电脑比相同价位的笔记本要好一些,但一些品牌或售后服务好的笔记本也是不错的选择。主要还是看你的需求,你学的是什么专业?主要是做什么用?桌上型电脑的整效能...
联想的主机板晶片组是pm45 45毫米架构的而且是ddr1066的记忆体,虽说了提升并不明显,但是为了以后的升级的考虑,显然还是支援ddr3的联想更好一点。显示卡也是联想的略好一点,至于联想的dos系统,到时候让卖家帮你装个xp就好了,我的acer当时是lunix换的xp也执行良好。其实两款价效比都...
联想g480 常用足矣,3900左右。i52450m 4g ddr3 geforce 610m 500g 显示卡渣但玩 dnf cf 绝对够 3000到4000左右完全可以买个联想y系列的游戏本,我的这款是470的,cpu是i3的,记忆体2个g的,硬碟750gb的,显示卡1个g的,重量是2.2kg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