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科普】顽皮“小胖墩”球形雷
球形雷学名球状闪电,刘慈欣的科幻小说《球状闪电》的大热将这种自然界罕见的物理现象再次拉到了镁光灯下,作为今日舞台中央的主角,如何更直观的去了解它,体貌特征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闪电按照“身材体型”分类,大致有6种,其中绝大部分是苗条纤瘦的线状闪电和带状闪电,不过,偶尔也会出现身材矮胖,圆圆滚滚,体型近似圆球的 “球状闪电”。球状闪电的产生,通常伴随着强烈的雷暴活动,其颜色各异,常见有橙色和红色。其体型大小不一,小的像乒乓球,大的像瑜伽球,其生命周期维持的发光时间约几十秒到几分钟不等,具有不可预知性、出现频率低、持续时间短的特点。
刚才介绍了球状闪电的外形,那它的脾性又是怎么样的呢?球状闪电性格好动,行踪飘忽不定,喜欢和人玩捉迷藏,被誉为大自然的神秘精灵,其运动轨迹十分复杂,除了静止、旋转,滚动等常规动作,甚至有逆风移动,通过小孔,穿过玻璃等绝活。据记载1981年1月的一天,一架苏联客机在黑海附近飞行时,一个直径约十厘米的火球闯入驾驶舱,火球沿着机舱内壁移动,穿过金属舱壁进入客舱,随后又穿出机舱消失了。此外,部分球状闪电的发生还伴随着强刺激性气味,类似于臭氧、燃烧的硫磺和一氧化氮的气味,有少数目击报告称球状闪电发生时伴有嘶嘶声和嗡嗡声。
你别看它个头矮小,却极具破坏力。尤其雷雨季节,调皮捣蛋的他,经常会翻过金属门窗进入建筑物内,甚至自导自演过“放在冰箱里的生鸭子变烤鸭”的好戏。当它兴致来时,屋顶的大窟窿也不在话下,当它击中人或动物时,轻则烧伤,重则瘫痪或死亡。
为了避免“人在家中坐,“雷”从天上来”,科学的防范措施还是很有必要的。球形雷虽然不像直击雷和感应雷那样有规律可循,但它的防护可以参考常规的防雷措施并从侵入方式入手。请您记住:居家防雷是首选,一是躲在室内少外出,关好门窗莫靠近,切记打雷时不要将手和头伸出门窗外。二是电器电流处处通,自我防范莫乱碰,尤其是室内裸露的水龙头、水管、暖气管等。三是家用电器快关闭,此时勿用热水器。如果发现球形雷就在你附近,建议呆在原地,保持低姿态低调做人,可以身体前倾,双手抱膝,下蹲且双脚并拢,以静制动,边观察边等待,千万别慌乱奔跑,避免球形雷随气流飘动,附着到您身上。
作者: 徐乐 刘婷 阙鹏菲 石建红 吴琼 扬州市气象局 周晶 孙燕 江苏省气象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