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今高新技术的使命 ——满足生态文化需求并引导人类进入生态文明
️■ 朱勇钢
进入21世纪以来,各种高新科技层出不穷,让人兴奋也让人担忧。从大众思维看来,高新科技越多,未来生活越好。但现实似乎并未完全证明这一观点,反而让人们疑虑重重。疑虑至少包括:人工智能、机器人等IT新技术正在取代大量人力并减少工作岗位,退出市场的人员又该何去何从;高科技能够解决金融危机、文化冲突、环境危机、国际战争等全球普遍性问题吗?
高新科技能帮助人们更高效地处理工作、生活事务,这是不争的事实。而且,人们围绕高新科技的应用,开发出很多新型工作岗位乃至于行业,例如:自媒体、电商、快递等工作,维护互联网商业平台运营的工作,开发软件程序的工作,无人机飞手等等。但是,这些新型工作岗位存在的意义就是替代旧工作岗位并减少人力消耗,否则就没有存在价值。因此,高新科技的应用导致失业率升高也是不争的事实。那么,从市场退出和难以进入市场的这些人应该去干什么呢?如果社会福利足够好的话,这些人可以靠政府提供的救济金勉强生存,但全球大多数国家都没有能力养活失业人口。问题提出来,带来便利,同时又带来失业,那高新科技对人类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又将把人类带往何方呢?
思考这个关于人类利益而非国民利益的宏观话题,用基本常识比用专业知识好。与地球上其他生命形式相比,人类的基本特征是制造工具。人类制造工具来满足自己的欲望,来实现自我并获得存在感。欲望与文化是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的关系,文化是主观欲望的客观呈现。欲望一词指人类最基本的心理活动,文化一词指与欲望相对应的客体事物。文化可分为三类,物质类——例如建筑,行为类——例如舞蹈,信息类——例如科学知识与文学作品。欲望、文化、工具技术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人类为了实现欲望就发明与使用工具技术,由此形成文化。欲望与工具的关系亦为相应关系,有此必有彼。人类若失去了创造工具/技术的能力,人类将失去其特性而退化为普通灵长类动物。那么,21世纪以来人类发明这么多高新应用技术,是为了实现何种欲望呢?描述而今人类欲望或许是一件困难的事,但可以确定的是:一些高新技术满足欲望的作用似乎不大。其一,在一些高新技术正式进入商业应用之前,大多数产业已经产能过剩,市场需求已然不足。而在市场需求不足情况下再应用高新技术,生产效率的急剧提升导致产能过剩情况加剧,结果只能是大量企业破产倒闭及大量人员失业,以及造成各行业的恶性竞争或内卷。其二,一些高新技术因缺乏合适的应用场景而商业化困难,难以收回投资,例如量子计算、基因编辑、AGI通用人工智能。当然,大多数人认为这些技术发展得不够好,给它们一些时间,就能融入商业、制造业等社会活动领域。可假如这种观点为真——例如通过AGI来管理社会各领域,将造成极大的公共秩序混乱,至少包括:社会各领域大量失业;社会治理制度崩溃。上述两点都说明,当前社会正常运行并不需要这些高新技术,就像欧洲中世纪社会没有造纸术也能很好地运转。依据技术/工具满足欲望的基本理念,某些难以商业化的高新技术一定与某种人类欲望相匹配,而后者一定不是当前主流的欲望。那与21世纪高新技术相匹配的人类欲望是什么,什么欲望又必须用到高新技术才能得到满足呢?要解答这个问题,还需对欲望有更深的了解。人们倾向于关注物质世界的变化,却弱于关注自身欲望的变化。其实,无论在抽象的理念主义思维层次、还是在具象的实用主义层次来看欲望,欲望都是运动不息、变化不止。所谓欲壑难填这个成语,说的就是人类欲望的变化:旧欲望满足了,又会出现新欲望。对于个体来说如此,对于人类种族来说也是如此。依据“欲望永远运动变化”这个理念,可以推论:21世纪高新技术是服务于人类新欲望的工具;也只有服务于新欲望,它才不会单纯地破坏公共秩序,而是破中有立。
梳理人类各类新欲望,不难发现生态文化需求是最新型的欲望。自然教育与生态旅游是当前满足生态文化需求的主要行业,且皆为新兴的非标准行业/准行业。自然教育行业产生于1980年代的发达国家,例如日本、德国、美国。而在美国的怀俄明州——世界最早的国家森林公园黄石公园位于该州,生态旅游于1980年代成长为与畜牧业并立的州支柱产业。所谓生态文化需求是指人类对健康生态环境的需求,而这种需求只有在生态环境恶化到形成全球性主要危机时才会成为社会主流需求。生态文化需求既包括认知地球生态的需求,也包括修复地球生态的需求,它既是个体需求——例如生态旅游、生态康养,又是公共需求——例如治理水污染。又正因为修复地球生态的难度大到超乎想象,所以才用得上这些绚丽夺目的高新科技。想象一下,机器人在卫星、量子计算机等技术的支持下,全天候巡察海洋、大陆,随时清理垃圾,发出生态健康警示,并昼夜不停地修复生态——净化水、植树造林等。又或者,人类会从生态文明的角度重新塑造知识体系及知识传播体系,学生们将在元宇宙中完成场景沉浸式学习——例如在虚拟的古埃及金字塔建造场景下学习数学知识。
需求拉动经济,当全球经济停滞不前时,不妨考虑用全新文化需求来带动经济发展。若用生态文化需求拉动经济,则生态产品供应严重不足;随着生态文化需求的增长,传统产业将逐渐完成绿色转型,高新技术将与其融合为众多全新产业——例如自然教育与IT技术融合而形成生态文化传播产业。全球经济低迷,这既是危机,也是转机。只要朝着满足全新文化需求、生态文化需求的方向发展,全球经济将迈入一个产能严重不足的绿色经济轨道,人类也将踏入一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美好未来。
️(作者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 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