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马拉松丨陶世靠"分居方案"跳出机器人关节散热问题死循环
在4月19日的北京亦庄,一场特殊的马拉松引发全球瞩目——20支人形机器人战队展开史上首次半程马拉松较量。来自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天工”机器人以2小时40分的成绩率先冲线完赛,夺得冠军。
️赛事暴露行业痛点:
️机器人跑着跑着就"中暑"了?
这场科技马拉松上演了诸多"翻车"名场面:一些机器人刚起步就摔倒,一些机器人迷失了方向,半数机器人跑到中途突然"罢工",工作人员不得不举着散热剂追着机器喷洒。行业专家指出,传统机器人关节如同"高压锅"——当电机和减速器被集成在拳头大小的空间里,高速运转时产生的双重热量叠加,温度最高️可达120℃,直接导致️电机扭矩降低、设备精度下降、寿命缩短等问题。这一数据暴露出集成化关节的固有缺陷——电机与减速器热源叠加效应,导致摩擦系数增加、材料热膨胀失控等连锁反应。
️陶世关节减速机破局:
️给机器人装上"空调关节"
展开全文陶世智能科技研发的️微型环面包络多齿啮合减速机,通过分体式结构设计实现了三大热管理创新:
️1.双热源隔离架构
电机与减速器物理分离,消除热传导叠加效应。如同把空调外机移到室外,显著降低核心部件温度。。
️2.多齿啮合黑科技
采用环面包络蜗轮蜗杆多齿啮合技术,将单齿接触应力从传统蜗轮蜗杆的️100%受力降至10%甚至5%受力,摩擦热生成率减少至少60%。结合内部油冷循环系统,有效阻断热传递路径。
️3.散热面积更大
电机可装在手臂、小腿等更大空间的位置,使得散热更轻松。
️技术突破带来产业革命:
️中国智造弯道超车
陶世作为国内️微型环面包络蜗轮蜗杆技术开拓者企业,已构建完整的高精密传动解决方案。该技术不仅解决了机器人关节过热问题,更推动了中国在精密减速机领域的弯道超车,其微型高性能减速机已在航空航天、各类机器人等领域实现进口替代。——或许不久的将来,我们能看到机器人完成全程马拉松,甚至与人类运动员同场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