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的脑子”热卖说明什么
“人们在面临不确定性和缺乏控制感时,倾向于寻求某种方式减轻焦虑。人们把好运具象化,附着在某个物品上,具象化的好处在于增加控制感,降低不确定性。”
□于晴
爱因斯坦恐怕不会想到,有一天他的脑子会被挂在电商平台上热卖。
作为虚拟商品,爱因斯坦的脑子的卖点自然不是实物大脑,而是心理安慰。与以钱换物的逻辑不同,买爱因斯坦的脑子主打的是情感兑换——当年轻人购买爱因斯坦的脑子时,会收到一句幽默的“智商已充值”的提示。不少年轻人为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买单。
1个脑子1分钱到5毛钱不等,广告语里写着,“拍下后自动长到你的脑子上,可馈赠亲友”,甚至还有逢考必过、命里带编、考研上岸等细分领域的脑子。没有实体货物,主打意念接收,销量还很高,有些店铺下单量甚至超过了7万件。
虽是虚拟商品,情绪价值却实实在在。谁喜欢买爱因斯坦的脑子?考试党是主要客户。有卖家说,买家有高中生、大学生、考研的、考公的,收货地址中不乏各种名校。购买这类虚拟商品,就像对着流星许愿,带来一种心理暗示和情绪安慰。除了“考试类大脑”,还有好运喷雾、阿拉丁神灯、在线加油、骂醒恋爱脑等等。
虚拟情绪商品,有人觉得是智商税,也有人认为是一种心理暗示,未必没有用。我们在想象一个美好目标时,这种期待会成为自我暗示,为我们提供动力,提高挫折耐受能力,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著名的罗森塔尔实验也得出相似的结论——当教师对一个学生的期待值提高,这个学生往往会受到影响而达到预期效果。
人们在面临不确定性和缺乏控制感时,倾向于寻求某种方式减轻焦虑。人们把好运具象化,附着在某个物品上,具象化的好处在于增加控制感,降低不确定性。就像网购爱因斯坦的脑子,通过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操作,将期望化作行动,通过加强控制感来降低焦虑。
当前,排解焦虑情绪、提供情感陪伴的虚拟产品受到市场青睐,情绪消费成为新的消费热点。除了性价比,还有“情价比”,青年消费行为不仅考虑商品本身的性价比,还重视商品带来的情绪价值。
从热销的一些商品来看,做情绪虚拟产品生意讲究新奇,被激发好奇心后,人们会产生下单冲动,较低的价格也不会让买家犹豫太久。不过虚拟商品的创意一旦被模仿复制,在无法抬高技术门槛和专业壁垒的情况下,随着卖家增多,生意也会变得难做。如此看来,情绪虚拟产品确实做成了一门生意,只不过,该领域内任何具体的创意都可能快速过时,服务感受和推陈出新的速度,是赢得竞争的关键。
创造情感共鸣,就已经值回价格。不过虚拟情绪商品并不会立竿见影、药到病除,但不妨怀揣美好期待,同时脚踏实地——比如,遇到考试时切记,买爱因斯坦的脑子肯定不如好好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