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破碎全程录像 无需担心数据泄露
本报讯 4月初,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发布消息:中国资环手机安全回收处置示范项目已完成试运行,开始面向省会城市开通手机安全回收处置服务。这项服务也被网友称为“国家队”出手回收手机。
据介绍,这一项目回收的旧手机将通过拆解、破碎、熔炼等步骤,最终实现安全销毁,无需担心数据泄露。
服务靠不靠谱?4月9日,记者在相关小程序“芯碎无忧”下了一个手机回收订单(详见本报4月10日4版报道)。
经过十多天等待,回收订单终于完成了。
昨天一早,打开订单页面,进度显示“已完成”,手机已于4月20日21点01分进行了熔炼。
4月9日,记者下单后,将家中一台闲置超10年的手机交给了上门取件的中国邮政快递员。
之后几天,在“芯碎无忧”小程序上,一直显示手机正在运输。4月17日,小程序更新了一则进展并附上一段监控视频。
时隔8天后,记者再次见到自己的旧手机。
这段视频为手机的入库视频,可清晰地看到工作人员拆开快递,检查手机贴上条码。
随后,手机被工作人员投入了一个标有“单项投放口”的地方。
4月20日中午,订单进度更新,这次是一个拆解视频。
视频里,工作人员将手机电池拆下后,又用工具将手机拆解分类,外壳归外壳,主板部分则被送上传送带,进入下一个流程。
整个拆解过程,没有想象中的暴力拆解,零部件也被仔细分类好。
记者收到的最后一个视频是手机主板部分再度被破碎并被送上传送带,此后便是熔炼环节。
回收订单全部完成后,还收到一份由中国资环集团出具的“处置报告”。
本次“国家队”回收旧手机的过程,记者感受是“靠谱”。
除了手机被安全回收和处置外,记者作为前3000单完成手机回收的用户,还领到了10元的京东E卡。
“靠谱确实靠谱,但我们有的旧手机还能正常开机使用,如果能在回收时根据手机的重量、零部件完好度等适当给予一些经济补偿,或许会有更多人选择这项服务。”一位普通市民说。
本报记者 谢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