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想求求AI别更新了。”
️“我真想求求️AI️别更新了。”
这句话,不知讲出了多少人的心声。
的确。自从2023年ChatGPT爆火以来,人工智能,就在以半年、月、天这样不断加快的频率下,疯狂更新迭代。Sora、Gemini、Claude、DeepSeek、Manus……一个又一个的新名字,层出不穷。这个世界,似乎总在有意无意地提醒我们,再不学习就淘汰,再不拥抱就失败。
尤其,是在进入2025年之后。很多人,开始被一种叫“FOMO”(Fear of Missing Out,错失恐惧症)的情绪,深深笼罩着,生怕错过了这个伟大的时代,悔恨终身。于是,各种似曾相识的景象,也开始不断出现。
比如,有的公司大手一挥,买了一台据说特别火的DeepSeek一体机。干嘛用?不知道。但买了,就好像站在AI的潮头了。比如,有的人到处报班,学习如何写好提示词。学得怎么样?不知道。但学了,就感觉可以驾驭AI这条巨龙了。
这种感觉,就像是在互联网刚兴起的时候“赶紧抢注一个域名”,在移动互联网兴起的时候“先做一个App再说”一样。
虽然不知道自己做得对不对。但如果什么都不做,心里总觉得不踏实。
️哎。真不知有多少人,正困在这样的焦虑里。
那么,人工智能,真的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吗?它真的值得我们这么焦虑吗?它到底是不是未来?如果是,那这个未来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又该怎么做,才能真正拥抱这个未来?
嗯。这些问题,都很重要。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在6月7日,举办2025“进化的力量·刘润年中大课”。
不过今天,我想先试着讲讲,我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有说得不对的地方,欢迎批评指正。
好。我们就从第一个问题开始。
人工智能,真的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吗?
️左脚。右脚。
看图。
这张图,描述的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千年史。公元元年,全球GDP的总量,是456亿美元。从公元元年,到大约1700年,在这段漫长的,人们信奉“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的1700年里,全球的GDP,大约增长了8倍。但是,1700年之后,画风突变。之后的300多年里,全球的GDP,增长了超过300倍。
️前1700年,8倍。后300年,300倍。天壤之别。
那么,这后300年,比起前1700年,到底多出了什么?
答案是:️技术。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
2025年,我也在当时刚刚出版的《商业简史》中,将工业革命的过程,称为了“左脚生产效率,右脚交易效率,双脚交替,不断向前”的过程。
️第一次工业革命,被称为“蒸汽时代”。
我们知道,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事件,是瓦特改良了蒸汽机。蒸汽机这种“工具”,让人类大规模驾驭了煤炭这种强大的“能源”。
在这之前,人类作为一种“饭动机”,用每天吃下去的那点能源,操纵双手,通过手摇纺车,把棉花纺成线,一天下来,也纺不了几卷。但到了蒸汽时代,英国人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再把它套在蒸汽机上,想象一下,一名工人一天能纺多少卷?生产效率,从此天翻地覆。
左脚的生产效率提升之后,接下来就是右脚交易效率的提升了。
蒸汽机极大地推动了火车的发展,物理世界的连接效率大大提升。同时,蒸汽机也改进了印刷术,使得知识和信息能够更快、更广泛地传播。后来电报的发明,更是让信息传递的速度提升到了新的量级。铁路、印刷术、电报,共同把“远方”拉近。交易效率,往前迈了一大步。
再然后呢?
️再然后,世界迎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这次工业革命,被称为“电气时代”。
这次,人类通过电动机和内燃机这两种工具,驾驭了两种更加强大的能源:电和石油。世界的生产效率,全面提高。
左脚这一步,震古烁今。
接着,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和飞机,极大地提升了物理世界的连接速度和范围。而基于电力发明的电话,也彻底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实时远距离沟通方式。世界的交易效率,来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右脚这一步,十万八千里。
️左脚。右脚。双脚交替,继续向前。被称为“信息时代”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始了。
作为工具,软件驾驭了一种全新的能源:算力。银行算账更快了,超市结账更快了,工厂排产更快了。一切生产活动的效率,都在以无法想象的速度提高。这一次,左脚有如天神下凡。
那么,右脚呢?当然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万物互联。它们构建了一个低成本,零距离的信息连接网络。交易效率的右脚,有如另一位天神下凡。
️左脚。右脚。左脚。右脚。生产效率。交易效率。双脚交替,不断向前。
那么,问题来了。还会不会有第四次工业革命?如果有,它的左脚和右脚,又会是什么?在《商业简史》里,我说。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左脚,是“人工智能驾驭的大数据”。那提高“交易效率”的右脚呢?可能是“脑机互联”。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左脚,是“人工智能驾驭的大数据”。那提高“交易效率”的右脚呢?可能是“脑机互联”。
如今回过头来看,我在2025年的瞎猜,算是已经蒙对一部分了。也有越来越多的人相信,我们就站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也就是“智能时代”的路口。而生产效率的左脚,正在降临。
现在,你可能就能理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相信,“人工智能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了。
因为被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不是元宇宙,不是区块链,而是人工智能,就是因为它具备和前三次工业革命一样,改变所有行业的潜力。
️注意。不是“许多行业”。而是“所有行业”。
在这位“左脚右脚不断向前”的巨人面前,很可能没有例外。
️电厂。电器。
那么,这个伟大的时代,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又该如何拥抱它?
是不是意味着,OpenAI、ASPCMS社区等等研发大模型的公司,将会成为这个时代最大的赢家?拥抱AI,是不是就是追逐它们,甚至努力成为它们?
其实,不是的。大模型,是少数人的机会。
️真正改变世界的,不是“电”,而是“电器”。真正获得成功的,也不是发电厂,而是使用电的公司和应用。
比如,福特。利用电动机的灵活性,发明了流水线生产方式,彻底改变了汽车制造业。比如,通用电气、西门子,通过电灯、电话、收音机、电风扇,把光、热、动力和信息,送进了千家万户、千行百业。比如,海尔、美的,通过冰箱、洗衣机、空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发电厂和输电网络,当然也很重要。但是,随着技术成熟和竞争加剧,它们最终都变成了“基础设施”。
就像今天,你不会觉得供电局是最创新、最赚钱的企业。因为电,成为了一种“公共事业”(Public Service)。价格,也受到了相当程度的管制,按照“度”来计价和销售。它的价值,变成了“支撑上层应用”,而不是通过自身获取超额利润。也只有这样,电,才能真正造福世界。
而真正创造出巨大经济增量和丰富多彩应用的,是建立在电的基础上的各种“电器”和“用电场景”。
️信息时代,也是如此。
提供基础算力、基础操作系统的公司,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了基础设施。它们的价值巨大。但增长空间和想象力,可能不如那些直接面向用户、解决具体问题的应用层的公司。
️智能时代,很可能依然如此。
所以,你会发现,前两年,我们还在说,每千Token,每千Token。很快,这个单位就变成了“每万Token”、“每百万Token”。你甚至可以说,这些强大的大模型,“正在”成为基础设施。最终,变成像水、电、煤气、网络带宽一样的,相对标准化的、按用量付费的公共服务。它们之间的竞争,最终会聚焦在谁的“电”更便宜、更稳定、更安全。
️那么,对于多数的人来说,真正广阔的机会,在哪里?
在“电器”。在基于这些越来越便宜、越来越强大的AI“电力”,结合特定行业知识、特定业务场景、特定用户需求,开发出来的各种各样的AI应用和解决方案。
比如,帮你自动筛选简历、进行初步评估甚至完成视频初面的人力资源AI助手。
比如,能实时分析工厂传感器数据、预测设备故障的智能维护系统。
比如,能根据一张商品图片,自动生成各种场景、各种风格模特图的设计AI。
比如,能帮你写歌、谱曲,甚至直接生成可用背景音乐的创作AI。
比如,能帮你用极低成本制作出特效炸裂的宣传片、短视频的内容生成AI。
……
比如,帮你自动筛选简历、进行初步评估甚至完成视频初面的人力资源AI助手。
比如,能实时分析工厂传感器数据、预测设备故障的智能维护系统。
比如,能根据一张商品图片,自动生成各种场景、各种风格模特图的设计AI。
比如,能帮你写歌、谱曲,甚至直接生成可用背景音乐的创作AI。
比如,能帮你用极低成本制作出特效炸裂的宣传片、短视频的内容生成AI。
……
是的。这其实就是很多人今天已经在做了的事。要么,基于现有的大模型,做出AI应用。要么,基于已有的AI应用,提供实际的解决方案。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会说,如果2023年是AI大模型(电厂)的元年,那2025年就是AI应用(电器)的元年。
️提效。重塑。再造。
那么,要怎么做,才能真正拥抱AI?企业要如何转型,才能抓住属于多数人的、真正广阔的机会?是找到一个好的AI应用,直接买回来用就可以了吗?
这些问题,我也一直在学习、请教、研究、思考。渐渐的,有这么3个词,开始在我的脑海中变得越来越清晰。我称之为:️3E战略。
也许还不够成熟。供你参考。
️第一个E,Efficiency。你可以理解为:提效。
什么是提效?
简单来说,就是不改变原有的流程、模式。但是,在某些环节,引入一些AI工具,来提高效率,或者降低成本。
这一步的核心,是优化现有流程中的某个“点”。让这个点的工作更快、更好、更省钱。就像给员工发武器。过去打仗,用大刀长矛。现在,换上了步枪,单兵作战能力自然会提升。所以,提效是拥抱AI非常好的起点。它见效快,投入相对较小,能让员工快速体验到AI的价值,消除神秘感,建立对AI的基本认知和使用习惯。
️但是,请务必注意。提效获得的优势,往往是短暂的,它可能只是“时间差”带来的红利。
为什么?
人工智能并不是让你变得厉害了。而是让原本厉害的人变得不那么厉害了。当手上都拿着AK47的时候,人和人之间就只有熟练度的差别了。
所以,千万不要因为学会了使用某个流行的AI工具,就觉得自己获得了核心竞争力。
这个时候,应该趁着先发优势,赶紧去往第二个E。
️第二个E,Effectiveness。你可以理解为:重塑。
如果说,“提效”是给士兵换枪。那么“重塑”,就是发明新的战术打法,甚至重组军队的编制和作战方式。
重塑的核心,是利用AI的能力,特别是结合你长期积累的、独有的“私有数据”,来重新设计、优化甚至颠覆你原来的核心业务流程,创造出独特的价值和难以被模仿的竞争优势。
比如,宣传片的制作流程,是不是非得是“沟通-脚本-拍摄-后期”?不是的。利用AI生成视频的能力,制作流程,就可以是“AI生成+后期整合”。
比如,音乐的制作流程,是不是非得是“专业作词人作词-专业作曲人作曲-专业歌手演唱”?不是的。利用AI工具,制作流程,就可以是“输入文字-选择风格-快速生成”。
对于大多数已经有了一定行业积累和数据沉淀的人来说,“重塑”才是你的核心发力点和价值创造的主战场。
不过,“重塑”依然不是所有人的终点。
️第三个E,Evolution。你可以理解为:再造。
如果说,“提效”是换工具,“重塑”是改流程。那么“再造”,就是创造一个全新的物种,开辟一片全新的大陆。
再造的核心,是基于AI带来的全新可能性,创造出以前完全不存在的、全新的商业模式、产品形态或服务体验。它是AI原生的,是为智能时代量身定做的,是从0到1的创造。
互联网刚出现时,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把报纸搬上网(门户网站)、把商店搬上网(早期电商)。但后来,真正定义了互联网时代的是什么?是搜索引擎。是社交网络。是后来的短视频平台。
在这些“原生应用”诞生之前,你很难具体想象它们的样子。但它们一旦出现,就可能彻底改变一个行业,甚至创造一个全新的行业,并从中诞生新的巨头。
所以,再造,就是去寻找和创造属于AI时代的原生应用。
它们会是什么样子的?不知道。
也许是真正个性化,能够跨平台主动为你服务的AI智能体。也许是能够根据你的学习进度和目标,动态生成教学内容和评估方式的AI教育系统。也许是能够深度理解并满足你情感需求的陪伴机器人。也许是基于更成熟的脑机接口技术实现的全新信息交互方式。
️但不知道,才是这个时代真正让人激动的地方。
因为未知,所以充满可能。因为未知,所以给了所有创新者,特别是年轻一代,前所未有的巨大机会。
好了。现在,让我们回到最开始的那几个问题。
人工智能,真的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吗?它真的值得我们这么焦虑吗?它到底是不是未来?如果是,那这个未来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又该怎么做,才能真正拥抱这个未来?
我想,你的心中,应该已经有了答案。
但无论这个答案是什么,请不要焦虑。焦虑是没用的。
️因为,AI挑战了一部分人,就一定会帮助到一部分人。
想象一下,原来的市场格局就像一个划分好的棋盘,每个格子里都有玩家,势力范围相对稳定。而AI这场技术革命,就像一只无形的大手,正在重新绘制这个棋盘。一些原来的大格子可能被压缩、分割,甚至消失;一些不起眼的小格子可能突然膨胀、变大;更重要的是,棋盘上可能多出了一些全新的、之前从未有过的、空无一人的格子。
旧的巨头,可能因为路径依赖,或是反应迟缓而被困在缩小的格子里,甚至被挤出棋盘。这就为新玩家腾出了空间。那些新出现的空格子,更是充满了无限可能。
我们要做的,是拥抱AI。是实施AI转型战略。
真正的AI转型,不是去追逐每一个稍纵即逝的技术热点,也不是去精通每一个AI工具的使用方法。尽管它们在提效阶段有些价值。
真正的AI转型,是要求你,具备站在未来看今天的战略眼光,深刻洞察AI正在引发的结构性变化。
️所以,6月7日,我会在上海影城,用一天的时间,展开聊聊“AI转型战略”。
当然,在如今这个“乱纪元”里,值得我们关注的,还远远不只是人工智能。比如,关税突变之下,全球格局会发生一些什么样的变化?比如,今年的消费市场,会出现哪些新的机会?比如,在“乱纪元”中,企业的核心能力,又该如何建设……
现在,我也想诚挚地邀请你,来到2025“进化的力量·刘润年中大课”的现场,一起观看这部商业大片。因为,真实的商业世界,就像电影一样精彩。不。真实的商业世界,比电影更加精彩。
️不做现场直播。也不做事后回放。6月7日,就让我与你,独家分享。
我们,现场见!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观点 ️/ 刘润 ️主笔 ️/ 二蔓 ️编辑 / 歌平 ️版面 / 黄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