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逆流携手协调控制助推光储充一体化进程平稳推进

2025-04-08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摘要

随着 “双碳” 目标的深入推进,光储充一体化系统在建筑、交通、工业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然而,光伏并网逆流风险、储能与负荷动态匹配效率等问题,成为制约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的关键瓶颈。本文聚焦防逆流控制与协调控制技术,结合安科瑞能效管理系统的核心模块,探讨其在光储充一体化中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应用。通过对防逆流保护装置、协调控制器及云边端架构的原理剖析,结合典型项目案例,验证了两者协同对提升系统稳定性、优化能量调度、降低用能成本的显著效果。研究表明,防逆流与协调控制的深度耦合,不仅实现了光储充系统的精细化管理,更推动了能源高效利用与低碳目标的落地。项目成果为光储充一体化项目的规划、设计与运营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关键词:防逆流控制;协调控制器;光储充一体化;能效管理系统;云边端架构

️1 前景概述

️1.1 研究背景

在 “双碳” 政策驱动下,光储充一体化系统作为可再生能源消纳与灵活用电的重要载体,正迎来规模化发展机遇。然而,传统光储充系统面临两大核心挑战:

·️逆流风险:光伏过剩电力无序并网易引发电网电压波动,导致配电系统故障,且可能触发电网考核罚款;

·️能量调度效率低:储能与负荷需求动态匹配精度不足,峰谷套利、需量控制等策略执行效果受限,难以实现经济性最优。 安科瑞能效管理系统凭借防逆流控制与协调控制技术的深度融合,为上述问题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成为光储充一体化项目的核心技术支撑。

️1.2 研究目的和问题

·️目的:揭示防逆流控制与协调控制在光储充系统中的协同机制,验证其对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的提升效果,探索安科瑞能效管理系统核心模块的实际应用路径。

·️问题:如何通过技术整合实现光伏能量的最大化消纳与逆流风险的精准管控?协调控制器如何适配不同场景的控制策略?安科瑞系统如何通过模块化设计提升项目实施效率?

️1.3 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构建防逆流与协调控制的协同控制模型,丰富光储充系统能量管理理论体系;

·️应用价值:为项目设计提供标准化技术方案,降低施工与运维成本,推动光储充一体化从 “试点” 走向 “规模化复制”;

·️社会价值:助力建筑、交通等领域低碳转型,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电网负荷压力。

️2 光储充一体化系统概述

️2.1 光储充一体化发展趋势

光储充一体化系统通过整合光伏(PV)、储能(ESS)、充电(PCS)三大模块,实现 “自发自用、余电存储、按需释放” 的能源闭环管理。其发展趋势表现为:

展开全文

·️政策驱动:各地纷纷出台 “光伏 + 储能” 配套政策,要求新建项目配置一定比例储能,推动光储充系统规模化落地;

·️技术融合:从单一设备独立运行到 “云 - 边 - 端” 协同控制,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实现全系统实时监控与策略优化;

·️场景拓展:从工商业园区、高速公路服务区到城市充电站,应用场景不断细化,对控制策略的灵活性提出更高要求。

️2.2 光储充系统定义及特点

光储充一体化系统是集光伏发电、储能电池、充放电设备及智能控制于一体的能源管理系统,具有三大核心特点:

·️多能互补:光伏优先供电,储能平抑负荷波动,充电设备灵活响应需求,形成 “源 - 储 - 荷” 动态平衡;

·️安全可靠:通过防逆流保护、防孤岛检测等技术,保障系统在并网与孤岛模式下的稳定运行;

·️经济高效:利用峰谷电价差套利、需量控制降低用能成本,结合碳交易市场提升综合收益。

️2.3 电气系统在光储充中的核心作用

电气系统是光储充一体化的 “神经中枢”,承担三大核心功能:

·️能量调度:协调光伏、储能、负荷的功率分配,实现 “光储充” 动态耦合;

·️安全防护:通过防逆流装置、断路器分合闸控制,避免逆流对电网的冲击;

·️数据交互:采集设备运行数据,上传至能效管理平台,为策略优化提供实时数据支撑。

️3 防逆流与协调控制的原理与构造

️3.1 防逆流控制工作原理

防逆流控制通过实时监测并网点功率流向,动态调节光伏输出或储能充放电状态,确保 “余电不上网” 或 “按需上网”。核心机制包括:

·️实时监测:通过智能电表(如 ADL400)采集并网点电流、电压信号,判断功率流向;

ADL400

·️柔性调节:当检测到逆流趋势时,协调控制器(如 ACCU-100)下发指令降低光伏逆变器功率,或启动储能充电消纳过剩电力;

·️刚性保护:配置 AM5SE 防逆流保护装置,当逆流超过阈值时,快速跳开并网断路器,切断逆流路径。

AM5SE

️3.2 协调控制器组成结构

安科瑞 ACCU-100 微电网协调控制器作为 “边端” 核心设备,采用 “硬件 + 软件” 分层架构:

ACCU-100 微电网协调控制器

·️硬件层:集成多协议通信模块(支持 Modbus、IEC61850)、数据采集单元、控制输出接口,兼容光伏逆变器、储能 PCS、充电桩等设备接入;

·️软件层:内置自适应控制算法,支持防逆流、峰谷套利、需量控制等策略自由组合,可根据实时负荷与电价信息动态调整运行模式;

·️接口层:向上接入 AcrelEMS 云平台,向下连接现场设备,实现 “云 - 边 - 端” 数据交互与协同控制。

️3.3 安装与调试要点

·️设备选型:根据项目规模与控制精度需求,选择单站式或分布式协调控制器,如小型充电站可采用 ACCU-100 单机版,大型园区需部署多台控制器集群;

·️参数配置:设定逆流阈值(如并网点功率>5% 额定容量时触发调节)、储能充放电优先级、负荷响应策略等关键参数;

·️联合调试:通过模拟光伏过剩、负荷突增等工况,验证防逆流保护的响应速度(<200ms)与协调控制的功率调节精度(误差<3%)。

️4 防逆流与协调控制在光储充中的应用

️4.1 完善能量管理体系

·️光伏消纳优化:在某省交投新能源项目中,238 个光储充站点通过 ACCU-100 实时调节光伏出力,优先满足站内负荷需求,剩余能量存入储能,实现消纳率提升至 98% 以上;

·️峰谷套利策略:上海某研究院项目利用协调控制器设定储能 “低谷充电(0:00-7:00)、高峰放电(9:00-11:00)” 模式,结合防逆流控制避免放电时段逆流,年节约电费 30%;

·️需量控制:针对工商业用户(如宁波某铜业 10MW 储能项目),通过限制并网点最大需量,降低基本电费支出,单站年节省需量费用超 50 万元。

️4.2 提升系统安全与经济性

·️逆流风险管控:某啤酒厂 1MW 分布式光伏项目采用 “AM5SE 防逆流装置 + Acrel-2000MG 能量管理系统” 组合方案,实现逆流零发生,避免电网考核罚款约 20 万元 / 年;

·️设备寿命延长:协调控制器的过零触发技术(支持接触器在交流电过零点分合),减少电磁干扰对储能 PCS、充电桩的冲击,设备故障率下降 40%;

·️快速故障响应:通过防孤岛检测与故障解列装置联动,在电网停电时自动切换至孤岛模式,保障充电站持续供电(如黄石某收费站项目断电后续航 4 小时)。

️4.3 多场景协同优化

·️高速公路场景:某省交投 229 个站点因负荷特性差异(服务区夜间负荷低、收费站 24 小时运行),协调控制器自动适配 “夜间储能充电 + 白天光伏直供” 策略,减少并网依赖;

·️工业园区场景:山东晶农微电网平台整合 100 + 工商业储能项目,通过云平台统一下发防逆流策略,实现跨站点负荷均衡,提升区域能源利用效率;

·️充电站场景:湖南某新材料光储充项目中,当充电桩负荷突增时,协调控制器优先调用储能放电,不足部分由电网补充,避免光伏逆流同时降低充电成本。

️5 安科瑞能效管理系统的核心模块与应用

️5.1 系统架构:云边端协同

·️云平台(AcrelEMS)

️AcrelEMS️系统架构

·️全景监控:实时显示光伏出力、储能 SOC、充电桩负荷等数据,支持 GIS 地图站点分布可视化;

·️策略管理:预设防逆流、削峰填谷等多种策略,支持远程下发与本地自适应调节;

·️数据分析:生成能耗报表、收益分析(如光伏自发自用率、储能充放电次数),为用户提供决策依据。

·️边端设备(ACCU-100 协调控制器)

·️本地化控制:独立运行时支持离线策略执行,确保云平台故障时系统仍能稳定运行;

·️协议转换:兼容主流设备通信协议,实现第三方储能、充电桩快速接入(如盛弘储能柜、固德威逆变器)。

·️终端设备

·️防逆流保护:AM5SE 装置实时监测并网点功率,支持硬接线与通信双回路控制;

·️智能计量:ADL400 电能表实现双向计量,为逆流判断提供精确数据。

️5.2 典型模块功能解析

·️光储协调控制模块

·️功率分配算法:按 “负荷优先→储能调节→光伏限功” 顺序分配能量,确保逆流零发生;

·️储能状态管理:实时监控 BMS 数据,避免过充过放,延长电池寿命(循环次数提升 15%)。

·️充电桩协同模块

·️负荷预测:结合历史充电数据与实时车流量,提前调整储能放电功率,保障充电需求;

·️电价联动:低谷时段优先使用电网充电,高峰时段切换为储能供电,降低充电成本。

·️防逆流保护模块

·️双重检测机制:同时采集电流方向与功率值,避免误判与漏判;

·️分级响应策略:轻微逆流时柔性调节(降光伏功率),严重时刚性切断(跳断路器),兼顾安全性与经济性。

️5.3 应用效果

·️某省交投项目:通过云边端协同,229 个站点实现 “一站一策略”,光伏消纳率提升至 98%,3 年收回投资成本;

·️亚马逊中卫光储项目:在防逆流前提下,储能仅在光伏时段充电,非光伏时段按用户自定义功率放电,满足严格的计划曲线控制要求;

·️盐城储能柜项目:协调控制器实现 “0-8 点低谷充电→白天光伏优先供电→储能补充→余电上网” 的全自动运行,充电桩用电成本下降 40%。

️6 结论

本文通过对防逆流控制与协调控制的深度剖析,结合安科瑞能效管理系统的模块化应用,验证了两者协同对光储充一体化系统的关键支撑作用。研究表明,防逆流技术从 “被动保护” 升级为 “主动调控”,协调控制器实现从 “单一策略” 到 “多目标优化”,二者与云平台的深度融合,构建了安全、经济、灵活的能源管理体系。

然而,现有技术仍面临挑战:

·️成本优化:高端协调控制器与防逆流装置成本较高,需进一步推进国产化与规模化生产;

·️复杂场景适配:多能源耦合(如风电接入)、跨区域调度等场景的策略优化算法有待完善;

·️标准统一:不同设备厂商通信协议差异大,需推动行业标准化接口建设。

未来研究将聚焦多能互补场景下的协同控制算法、基于数字孪生的系统仿真优化,以及与虚拟电厂、碳交易平台的深度融合,为光储充一体化迈向 “零碳能源枢纽” 奠定技术基础。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