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恼羞成怒,拉黑50多家中企,但中国谈不谈,美还说了不算!
据新华社消息,近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在联邦公报上刊发两份文件,把50余家中国科技企业和机构纳入“实体清单”。其中一份文件,把与中国AI大模型开发、服务器及超级计算机产业相关的12家公司列了进去,像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宁畅信息产业,还有浪潮信息在中国大陆以及港台地区的多家子公司都“中招”。
另一份文件里,42家中国公司因美方所谓“支持中国量子技术发展”“涉军”等理由被纳入“实体清单”,同时被列进去的,还有19家巴基斯坦公司,以及来自伊朗、南非、阿联酋的多家公司。这是特朗普政府今年上台以来,美国商务部首度调整“实体清单”。而上一任期,美国在无证据情况下,已将数百家中国企业、机构列入其中,妄图切断中国科技企业发展资源。
美国经济贸易(资料图)
从经济层面看,近几年美国产业空心化问题严重。虽说在俄乌冲突期间,靠炒作战争从欧洲盟友那挖了些企业到美国投资建厂,但整体竞争力仍难与中国相比。特朗普想借制裁中企,给美国本土产业“撑腰”,在经济竞争里捞取优势。就拿这次制裁与AI、超级计算机产业相关企业来说,美国就是怕中国在这些关键技术领域赶超,动摇其科技领先地位。
政治方面,特朗普重新上台后,不管是要兑现竞选承诺,还是彰显个人能力,都可能在对华政策上“秀强硬”。制裁中企,成了他向部分选民展示“维护美国利益”的手段,借此巩固自身政治地位。
特朗普这时候一口气“拉黑”50多家中企,还有报复、施压中国的意思。看看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期间,众多外国企业响应中方邀请出席,不管是欧洲企业,还是美国那些知名企业高管,都对与中国合作表现出浓厚兴趣。这对一心想用关税大棒让各国屈服的美国来说,难以接受。要知道,美国此前挥舞关税大棒,中国果断反制,对美国部分农产品加征关税,还把一些美国企业列入出口管制名单。其他国家和企业,虽不敢和美国正面“硬刚”,但选择加强与中国合作来应对美国关税影响。特朗普的关税措施没达目的,反倒让中国国际合作机会增多,他自然恼火。
美国白宫(资料图)
再者,特朗普上台前后多次表达想和中国举行高层会晤,可中国一直没给明确答复。在发展高层论坛期间,美国参议员戴安斯访华受到较高规格接待,外界猜测这可能是中美领导人对话铺垫,但中方并未确认,而是表明诉求和立场。特朗普急着会晤,又没进展,便想用制裁中企逼中国上谈判桌。
面对美方行径,中国政府多次表明严正立场。1月16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就指出,美方把经贸科技问题政治化、武器化、工具化,是典型经济胁迫和霸道霸凌,严重侵害中国等国企业权益,破坏市场规则、国际经贸秩序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中方强烈不满、坚决反对,还强调任何制裁打压都挡不住中国发展,将采取措施维护自身权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也表示,美方此举意在打压他国实体、剥夺他国发展权利,严重损害相关实体合法权益,破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中方敦促美方停止错误做法。
特朗普(资料图)
中国企业在面对制裁时,也展现出韧性。以之前被制裁的企业为例,不少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走自主创新之路。比如华为,被美国多次制裁后,在芯片研发、5G技术拓展等方面持续发力,鸿蒙系统不断完善,5G技术在全球多地落地应用,减少了对美国技术依赖。中国企业的这种韧性,源于国内庞大市场支撑,也得益于政府对科技创新的大力扶持。
在国际上,美国制裁行为也没得到广泛支持。众多国家看到美国单边制裁的霸权本质,更愿意与中国加强合作。像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越来越多国家与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往来等领域深化合作,推动了全球经济格局多元化发展。美国想用制裁孤立中国,可现实是,中国国际“朋友圈”越来越大。
特朗普政府拉黑50多家中企,看似来势汹汹,实则是其在中美关系上无计可施的表现。中国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上态度坚定,不会因美国制裁就轻易妥协。未来,美国若想改善中美关系,得摒弃霸权思维,以平等、尊重态度与中国对话合作,而不是靠制裁施压。不然,只会让中美关系愈发紧张,损害两国及全球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