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7爆燃碰撞揭秘, 警报2秒反应, 车门卡住与安全成疑点

2025-04-08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最近,小米再次成为热搜话题,而且是以三个重大事件的形式同时爆发。首先是小米SU7的上市周年庆典,接着是3月31日发生的高速碰撞爆燃事故,最后是4月1日发布的最新销量数据。今天,最为人关注的无疑是高速碰撞爆燃事件。让我们来仔细探讨一下这一事件的细节。

事件的起因是三名女性驾驶小米SU7前往安徽,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了与护栏的猛烈碰撞,车辆随即起火,最终导致了人员伤亡。事故的疑点之一是,家属提出了“碰撞发生后车门无法打开”的质疑,而另一部分网友则怀疑电池安全性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疑问,小米迅速成立了专项小组,并在警方的指导下展开了调查。近期,小米公布了初步调查结果,涉及了碰撞发生前的多个关键数据点:

- 3月29日22:27:17,NOA系统激活,车速为116km/h。

- 22:28:17,系统发出轻度分心报警。

- 22:36:48,NOA系统发出脱手预警“请手握方向盘”。

- 22:44:24,NOA系统提示“请注意前方有障碍”,并开始减速。

- 22:44:25,系统被驾驶员接管,进入手动驾驶模式,方向盘角度转左22.0625度,制动踏板开度31%。

展开全文

- 22:44:26,方向盘微调,制动踏板开度38%。

- 22:44:26-28,车辆与水泥护栏发生碰撞。

- 22:44:28,车端Ecall触发。

- 22:44:39,车端Ecall接通并确认事故发生,报警并呼叫120急救。

- 22:45:06,与车主取得联系,确认非车主驾驶。

- 22:47:15,调配120急救成功。

- 约23:00,120急救人员抵达现场。

从这些数据来看,有几个方面值得我们深思。首先,关于碰撞过程中的时间问题,很多人质疑,从22:44:24发出警告到22:44:26发生碰撞,整个过程仅仅只有2秒。按理来说,在高速行驶的情况下,2秒内确实难以做出有效反应。然而,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司机,在车速超过百公里的情况下,这种“正常行驶”到“碰撞发生”的过程可能就是几秒钟的事。按照116公里的时速,2秒钟内车辆能行驶约60米,这也意味着即便系统提前做出预警,反应时间仍然非常有限。至于报警时间过短的问题,从报告来看,驾驶员实际上在22:44:25时接管了控制并做出了反应,虽然可能因为紧张做出了错误的操作,但这一点仍需进一步调查确认。

然而,除了短暂的报警时间,其他问题却指向了小米方面。例如,尽管系统探测到了碰撞风险并启动了主动接管模式,智驾系统并未采取有效的纠偏措施或全力制动,最终导致了碰撞的发生。另一个疑点是,碰撞发生后,车门是否真的无法打开,这直接关系到后续的逃生和救援。而最为关键的,还是车辆的爆燃事故。从当前调查来看,碰撞的速度虽不低,但车辆爆燃的后果依然难以令人接受,极大压缩了逃生和救援的时间。

与此同时,这起事故的公众讨论焦点转向了电池安全问题。许多网友表示,即便碰撞无法避免,如果电池设计上更加安全,即使车门打不开,车辆不至于爆燃,也能为受害者争取更多的逃生机会。评论区的热门话题涉及“电车存在设计缺陷”、“电动车技术不成熟”等,甚至有网友举例说,前不久“朋友”驾驶的一辆20万左右的油车在高速上发生了类似碰撞,但没有发生起火和车门卡住的情况,最后只是虚惊一场。

综上所述,这起事件无疑将新能源车的安全性再次推向了风口浪尖。尽管如此,值得肯定的是,小米公司在事件发生后迅速组织调查小组,并详细公布了初步数据,这在以往的车企处理类似事故时并不常见。无论如何,这次事件再次警示我们,目前的智驾技术仍处于L2阶段,无论是城区还是高速公路,都不能掉以轻心,驾驶员应始终保持高度警觉。

对于这起事件,你又怎么看呢?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