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菌效果差?国际标准警告:忽略这 4 个生物指示剂关键要素等于白做!

2025-04-07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生物指示剂(Biological Indicators, BIs)是评价灭菌过程有效性的核心工具,其生产与性能验证需严格遵循ISO 11138标准,是确保生物指示剂的可靠性、稳定性与可追溯性的关键。

本文延续上期对术语和定义的探讨,完整阐述从菌悬液制备到抗力测定的全流程要求,为您揭示4大关键要点,助您避开生物指示剂灭菌监测失败的陷阱。

️一、核心术语标准化定义——清晰界定是基础

️载体(carrier):可负载试验微生物的支持材料。

️菌种保藏编号 (culture collection number):由科学界公认的菌种保藏机构提供的试验微生物的唯一编号。

️活菌量(viable count):实际可回收的菌落形成单位或其他合适单位的数量。

️抗力仪(resistometer):为测量灭菌过程中产生的物理和/或化学参数相关组合而设计的测量设备。

️初级包装(primary package):包装系统的一部分,用于维持产品的完整性。

注:保护染菌载体免受损坏和污染,而不阻碍灭菌因子穿透的系统。

️次级包装(secondary package):为测量灭菌过程中产生的物理和/或化学参数相关组合而设计的测量设备。

️二、生产规范要求——严控源头保质量

通过规范菌悬液制备工艺及全程质控、严格执行载体与包装材料标准、强化染菌载体制造全流程管控,实现生物指示剂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全面提升。

️三、孢子数和抗力测定——关键指标定成败

展开全文

️(一)抗力试验要求

1、明确目的保性能

抗力试验的主要目的是证明每批次生物指示剂符合性能要求。

️2、判定标准依规范

试验要证明每批次生物指示剂满足既定性能要求。在ISO 11138标准其他部分未明确规定抗力性能时,依据ISO 14937中特定关键变量定义抗力性能。

️3、试验全面重整合

抗力试验不仅要测定抗力特性,还需整合活菌计数步骤,全面准确地评估生物指示剂性能。

️4、警示清晰明风险

当孢子数和/或抗力低于规定值时,产品标签上必须有明确警示,提醒使用者注意潜在风险。

️(二)试验微生物与数量

️1、微生物明确且精准

必须清晰规定试验微生物,并准确确定其活菌数。

️2、孢子数验证有范围

孢子数验证通过的标准是测定结果在制造商标称值的50%-300%范围内,即使低于文件规定的最低孢子数要求,只要在此比例范围内仍视为合格。

️(三)抗力特性测定

️1、多种方法相结合

结合使用存活曲线测定D值、阴性分数法测定D值以及验证存活-杀灭反应特性三种方法。

️2、数值规定要达标

测定结果需符合ISO 11138其他部分的规定,并在生物指示剂标签上至少标注两个相关数据。

️3、标定D值保稳定

制造商提供的检测方法测得的标定D值在有效期内应保持在±20%的范围内。存活曲线虽允许一定误差,但需维持在可接受的线性范围内。

️4、存活曲线与抗性水平

计数法得到的存活曲线显示活菌抗性超过5×101。阴性分数法统计分析表明存活试验中的微生物抗性低于计数法所得水平。两种方法测得的D值间展现良好相关性,且与预期线性存活曲线无显著偏差。

️5、特定灭菌方式的额外要求

ISO11138其他部分可能针对特定灭菌方式增加要求,如z值。

️6、D值验证有范围

在规定有效期内,D值的确认测试结果在±20%范围内即认为初始D值通过验证,即使低于文件定义的最小D值要求。

️7、存活曲线应准确

用存活菌数的log10对时间所作的半对数曲线,其线性相关系数r²应至少达到0.8。

️8、试验条件严控制

抗力特性的测定应在指定的试验条件下进行,见表2。

️四、培养条件与验证流程——后续保障不可少

通过规范培养箱参数设置,严格筛选符合标准的生长培养基及灭菌流程、完善培养周期管控及自动化软件验证机制,全面强化生物指示剂培养过程的可控性与结果可靠性。

在实际生产和验证过程中,务必严格按照ISO11138全文及附录方法执行,确保生物指示剂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规定,为灭菌过程的有效性提供坚实保障。

全部评论